用数据分析,扒一扒“牛油果”的上位史

时间:2019-05-21 阅读:458次 | 分享次数:2次



牛油果、奇亚籽、羽衣甘蓝、藜麦……这些“超级食品”你没吃过应该也听说过。


这些贵气十足的食品一般都会被装在精美的包装里,摆放在超市的显眼位置,一副“我与周围那些普通食品不一样”的样子。当然了,价钱也不一样。

一个食物到底健康不健康,科学说了算。

据BBC报道,来自韩国和美国的多位营养学家曾经对1000多种食物进行了分析、打分和排名。

他们对这些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和不同种食物之间在营养物质上的相互联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分越高,说明这种食材(和其它食材一起吃时)越有可能满足、但不超过你每日所需营养。

这一打分可不要紧,超级食品们纷纷表示自己很受伤


最传统的健康食材之一的大西洋鲑得到了18分,排在第455位;得到美食博主和名模加持的牛油果,得到了22分,排在418位。

而在广大中产阶级眼中,这些“超级食品”是健康生活的代表和象征,随便搜索一下这些名字,都能跳出一大堆食谱,告诉你如何利用这些可能上周你都还没听说过的食品,做出各种营养丰富、适宜减肥、有益健康的料理来。

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找到这样一种食物:

它包含人类日常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同时配比均衡,只要吃这种食物,人类将可以不用再吃其他东西,就能满足一天的营养,这就是人们眼中的“真·超级食品”

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样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超级食品”都是商家带火的


用数据说话,由于1700年以前牛油果(avocado)和鳄梨(alligator pear)词频非常低,故笔者选择了1700-2000年这样一个时间跨度。

1700-1740期间,牛油果(avocado)有一个较大峰值,这是因为1696年Hans Sloane在牙买加植物的目录当中使用了牛油果(avocado)一词,这是该词第一次在英文文献中出现,此后,牛油果开始了向着世界各地发展的过程,也越来越多的在文献中以“avocado”一词的形象出现。


早期的牛油果种植者。当时的牛油果产业还并不发达。


在1750-1900年前后,牛油果的词频较为稳定,没有明显增长,直到1900年之后开始有了明显的突增。Judge R.B. Ord在1871年将墨西哥的牛油果树带到了美国,这个突增有很大可能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牛油果种植开始进入美国的结果,从时间上高度吻合。


至此,牛油果完成了从默默无名的小果到进入美国,有可考记录的转变,这是其“上位”的第一步。


广告运动及牛油果的换名


在20世纪20年代,牛油果商人为了推动牛油果的销售,发起了牛油果广告运动,反对将牛油果定义为催欲的食物,认为这将毁坏牛油果产业。因此,诸如加利福尼亚牛油果生产者联盟开始要求为牛油果改名。


图2 牛油果及其同义词词频变化

这是取自Ngram的搜索结果,此图显示了从1700年到2000年,牛油果的各个名称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vocado”这个名称始终占据主导。同时20世纪中叶,alligator pear(鳄梨)有一个小峰值,此处与前文所述的改名风潮相关。 

这次心理干预无疑是有效的,一些美国人开始愿意尝试这种水果。

这次心理干预无疑是有效的,一些美国人开始愿意尝试这种水果。

还记得牛油果的好处吗?这种让吉赛尔·邦辰、米兰达·可儿等诸多名模欲罢不能的水果,被商家宣传为具有“减肥、美容、防治高血压”等功效。

而“一天一个牛油果,疾病远离我”的广告语,也让牛油果在中国迅速走红。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牛油果进口量达到1500万公斤,而2011年,这一数据是3.18万公斤,5年增长了近500倍


而根据尼尔森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愿意为被贴上健康标签的食物支付更多的钱,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原产地经常因为产量过剩而无人问津的牛油果,在以不菲的身价进入超市之后,仍然能够大卖的原因。

而营养学家给出了一套性价比更高的替换方案:同样富含Ω-3脂肪酸的亚麻籽、普通菜籽油、野生稻米、应季卷心菜和浆果,这些日常食材总共只花费不到6英镑,比超级食物便宜了整整6倍


所以,正在减肥路上的你与其选择那些昂贵还不见得有什么用的超级食品,还不如每天吃点替代品,然后坚持运动,毕竟这才是变瘦的“正道”啊。



以上内容来自我要调查网,我要调查网深耕市场调研20年,专注于为企业提供调研和数据服务,为企业链接目标消费群体。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