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行业现状对比分析
扫地机器人为近两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智能家电产品,因其在使用时无需电源线辅助,自动回充,预约清扫等功能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人工清扫的负担。在行业大发展的同时,国内涌现出一大批的贴牌加工厂家,行业质量的参差不齐,让使用者对这个产品褒贬不一。
扫地机器人这个设计概念最先出自台湾及美国市场,台湾一直是国际IC 市场的生产制造基地,其单片机,我们通常讲的MCU 是扫地机器人控制单元的核心部件.1998 年伊莱克斯 推出了第一款扫地机器人,随后 美国 irobot 及台湾 Proscenic 及时跟进,分别在2002年推出自有品牌机器人产品。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产品并不被大众所接受,很多人看了机器后认为,与其让机器去打扫还不如自已随便的拿扫把几次搞定。同时单片机业态的不成熟以及高成本,成为阻碍产品在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进入2006年后期,扫地机器人所使用的单片机,由 256进制升级到 512 进制,成本也逐步降低,同时也意味着,储存容量更大,可充许更多的程序算法。这时最早介入该产业的伊莱克斯 ,因为前期的大力投入未获取市场的相应回报,逐步的放弃智能型的机器,主攻其它家电。而 irobot 及 Proscenic 相反在前期投入不大,在逐步的市场试测试中看准了这类产品今后将在市场大卖,持续的研发投入。Proscenic 借着台湾市场IC 产业的优势与台湾工研院合作开发 在 2006~2008年间迅速的打开亚州及北美市场。Irobot 则在美国,及欧州市场占据优势。
2008年~2010 扫地机市场一直有这两大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两家不同的专利设计为行业设定的较高的进入门槛。两家分别在销量最大的日本及美国市场雄踞一方。Proscenic 日本市场占据销售宝座,irobot 在美国市场无人撼动。
2010年后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扫地机器人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业者快速跟进,2010年~2014年间国内涌现出几十个品牌。以底价策略迅速换得市场追捧,同时也为扫地机器人市场埋下了严重的后患,大部分的国产品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故障不断。重新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扫地机器人实用实用的大讨论。
一个产业的发展,没有时间与技术的沉淀,通过快速模仿起来的产品很难通过消费者口碑来占据市场,广告的营销策略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虽然不可小视,但它不是万能的.有些业者是抱着跟进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进来分一杯羹就跑路的心态在从事这个行业。刻意的夸大产品性能,鼓吹,让消费者不知道面对这么多品牌该如何决择。
以上就是51调查网带来的调查报告,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我要调查网查看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