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制造业风险分析
中国现代玩具行业的起步,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玩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纺织、制衣、制鞋产业一样,国内玩具经历了一段中国制造的辉煌时期。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玩具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市场风险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玩具类支出将越来越大。中国16岁以下儿童有3.6亿左右,占人口的比重约20%。目前中国儿童消费已占到家庭总支出的30%左右,全国0-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但中国14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人均年玩具消费仅20-30元人民币(2.4-3.6美元),远低于亚洲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13美元和全世界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34美元的水平。如果中国玩具消费达到亚洲平均水平,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内地玩具市场未来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玩具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形式单一。与国际玩具巨头相比,我国玩具企业大多规模小、又多采用传统加工设备,设计能力薄弱,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绝大多数玩具企业依靠来样、来料加工制作;90%以上为“OEM”生产方式,即“代工生产”和“贴牌生产”;产品以附加值低的普通塑料和填充玩具居多,在成熟的玩具设计生产销售链条中,中国玩具业只处于附加值的低端,缺乏自主创新,仍大量依靠国外提供技术和设计,因“设计缺陷”被动承担的经营风险日益凸现。
二、技术风险分析
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则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研发的能力若不能超过竞争对手,将会导致产品销售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丧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形成企业的战略风险。
中国的玩具制造企业,有许多都是在长期依赖国外的企业,单纯做一些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等简单的工作。根本没有自己的产品。据了解,在一些玩具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一些企业所生产玩具的出口价格是可以用一个十分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出口价格=原材料价格×重量+加工费——也就是说企业从中赚取的利润仅仅是加工费,而这样的利润已经是被压到低得不能再低的程度。据玩具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他们生产的某些玩具常常会有非常复杂的加工工序,企业从每件玩具中赚取的加工费却仅有2美元左右。一些工序比较简单的毛绒玩具,单个产品的加工费甚至仅几美分。那些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等玩具,很多是在中国制造后以低廉的价格出口,贴上国外著名公司的商标,再高价出售——这些玩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上的售价都会增长5-10倍以上。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除人民币、日元平稳之外,整个世界的货币都在贬值,我国玩具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明显受到挤压,行业发展正面临来自成本更低廉如越南等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加工贸易为特征的产业链条,存在技术受控于人、被动承担的经营风险,对外依赖性大和利润率极低(做自主品牌的产品比做代工的利润高3至5倍),企业竞争力不强,稍微一点点经营上的危机就会导致关门停业风险。
三、管理风险分析
企业的管理控制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就会成为薄弱环节,构成风险。管理风险取决于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的战略资源一般包括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资产资源、人力资源等。作为支持战略的要素,企业的战略资源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结合。企业的运行模式、专利知识产权及组织结构等都是企业的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资源。管理资源是指有助于组织实施,调控企业达到其所确定战略目标的管理性资源。管理资源的短缺可能会导致战略执行的不统一,以及信息流动不畅,从而影响企业决策质量能及资源的分配,给战略的实施带来风险。市场资源是保证企业价值链传输实现的最重要资源。市场资源的弱化,会导致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下降,销售业绩降低和市场开发落后,丧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优势,从而形成企业战略风险。
在玩过,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一家地跨5个以上城市的玩具连锁店,大部分的玩具都是通过代理商、经销商、批发市场,最后到达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夫妻店。在这条供应链当中,似乎除了美泰尔(Mattel)或者是迪士尼(Walt Disney)这样的玩具开发商以外,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以上就是51调查网带来的调查报告,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我要调查网查看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