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消费市场分析
与参与体育活动相比,健身一词更有专业的味道。健身行业的消费不同于其它,不是仅仅付出金钱就能得到收获,更多的还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同样,健身给消费者带来的收获也不仅仅是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还有诸如改善形体姿态、享受运动快感、提高生活品质、减少心理压力、获得人际关系等等。
日常锻炼方式取代身份属性
前些年,“健身”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多是电视里见到的肌肉块高高隆起的健美运动员形象,近年来,随着健身俱乐部的大力发展,我国多数城市居民心中的“健身”这一概念已经慢慢生活化和专业化,健身消费成为普通百姓可以承受得起的一项生活内容。
然而,我国目前的健身消费还具有赶潮流、显身份的色彩,甚至属于概念性消费层面,“我要开车去某某连锁品牌健身俱乐部,我的私人健身教练在等我。”且不说健身是否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起码这样的说辞能令人满足“面子”需求。这时候的消费者并没有带着乐趣去享受这一过程,也并不是为了“喜欢”而进行健身消费。未来健身消费的赶潮流、显身份属性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对健身这种生活方式的完整接受。
城市社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健身设施的建立,居民们在闲暇时可以到这些设施上进行运动休闲。相对于这些设施的使用者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们,城市连锁健身房则是年轻人的天下。青年男女们的钱夹里,与信用卡、打折卡插在一起的便是健身卡。在时尚男女眼睛里,健身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体育锻炼,而是都市消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健身俱乐部里,健身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很慎重地介绍给消费者的,他们鼓励消费者对自己的生活模式作出改变,将健身融入生活,以保障自己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改善心情。而消费者也愿意用健身的方式调整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在快节奏城市中生活的白领,工作和生活都会遇到很多不遂人意的事,无论自己多努力,还是无法达到想要的目标,因为很多事不是靠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而在健身房中,面对健身器械,自己定下的运动目标是可以通过努力完成的,这种可控性给健身者带来了心灵上不可代替的满足感。健身者不是职业体育运动员,在没有硬性任务的条件下,所谓“教练”其实只是“陪练”。在这里,只要通过小小努力便可以获得成功的快感,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为了减轻心理压力而进行健身消费将是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选择。
在健身俱乐部中,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将呈现多样性特点,其中健身健美瘦身、休闲娱乐、兴趣爱好是引起消费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工作需要、人际交往、赶潮流也是消费动机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于健身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愉悦心情、提高生活品味,对体育健身的作用与功能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愿意花钱买健康并缓解压力,这是时代的进步。
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手机、电脑和网络进行工作和娱乐时,当人与人的交往已经简化成了MSN上一个个闪烁的头像时,人类作为情感动物,对于心理上自身存在感的缺失正在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忙碌而孤独。而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尽情享受肢体运动带来的躯体感受,带来的正是一种充分体现的自我存在感。
人们不再愿意以宅男剩女的悲催形象给自己定位,阳光健康的自我形象预期一直是社会的主流审美观点。以消瘦苍白、以泪洗面为主要特点的林黛玉式病态美早已不是人心所向,安吉丽娜·朱莉般的健美形象将成为健身目标。人们进入健身房的目的早已不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为了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种更快乐、更阳光的无心理压力生活状态。
健身方式及其装备不断细化
由于目标市场人数众多,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居住区域、社交范围等方面大相径庭,在消费需求、兴趣、理念、爱好等方面各有取向,对于健身娱乐项目和方式的选择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需求。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身娱乐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个性化的健身方式必然成为未来健身行业的新潮流。
从消费人群来看,女性大多青睐于健身操、瑜伽、舞蹈、形体训练等健身形式;男性则多是喜好器械训练以及各种球类活动;青少年更愿意进行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训练;中老年运动则需要避免太剧烈的活动……健身行业专门针对青少年、老年、半职业运动爱好者、女士等不同消费者的健身项目将会逐步细化,指向性将更加明显,分众更加具体。目前已经出现的针对儿童运动开展的无菌沙儿童游乐园,针对婴儿开展的婴儿游泳练习班,都是指向性明显的新兴健身项目。
电子辅助器械健身愈加流行
电子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在健身行业中营造了一个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的运动新领域。
从健身形式来看,利用虚拟器械或虚拟场景将实现实体器械的部分功能,从而使消费者在外界环境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多种形式的健身。如早年间出现的跳舞机、刚刚兴起的3D水果忍者、虚拟网球、射箭、赛车等游戏。而过去流行的网络棋牌类等集体项目,也将受到剧烈运动,如球类网上虚拟对抗等方式的强烈冲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篮球、足球的对抗比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健身方式出现更加匪夷所思的项目。是否达到健身的目的,如今多以排汗量为标准,而不再拘泥于用实体器械健身的计量方式。
以上就是51调查网带来的调查报告,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我要调查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