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国市场策略分析
缓慢渗透价格策略
NBA 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开始实施他们的价格策略——缓慢渗透价格策略。1984年,斯特恩在中央电视台的传达室等了一个多小时,来赠送NBA节目转播权。到1998年以前,所有NBA节目基本上都是免费赠送信号和内容,而NBA仅仅是在节目中插播几条广告。举办全明星赛时NBA甚至还要自己出钱邀请中央电视台的转播组去美国转播,将最原汁原味的比赛呈现给了全中国广大的体育迷。NBA认为赛事转播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时,只靠转播比赛不能一直吸引着球迷,球迷对NBA的热情可能会逐渐递减,所以NBA联盟给中国市场准备了一大份“蛋糕”——在中国举办季前赛,让中国球迷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观看刺激、紧张的比赛,也能让广大球迷近距离的感受到NBA球星们的魅力。在2004年,NBA正式在中国举办季前赛,姚明率领着休斯顿火箭队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与萨克兰托国王队进行两场比赛,当时的比赛并不赚钱,比赛的目的是与中国的体育机构、球迷以及商业合作伙伴建立很好的关系。为此,NBA投入了数百万美元,作为对中国的投资。
价格策略效应
不得不说,NBA在中国市场上采取的价格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前期的价格策略看似是赔本的买卖,却为NBA在中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从而迅速地进行市场渗透并占领了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通过直播NBA的比赛,中国球迷的数量逐年增加,固定收看比赛的球迷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关注NBA的篮球迷已经突破一亿人。
网络媒体的推介
在网络方面,与手机的空中网,新浪体育、搜狐体育、新传体育等几家知名网站进行合作。中国的各大媒体争相与NBA合作,因为借此可以提高其媒体的知名度,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NBA在取得良好经济利润的情况下,也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10年10月15日 新浪与NBA在广州共同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新浪正式成为NBA中国官方互联网合作伙伴。新浪将联手NBA,共同打造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最全面、最深入的赛事合作。新浪与NBA的战略合作内容,覆盖了包括NBA赛事全面报道、赛事网络视频直播及点播、NBA中文官网及NBA官方微博运营、手机新浪网赛事资讯、休闲游戏开发、市场营销等六大方面,通过双方创纪录的深度合作,新浪与NBA将致力于为中国的网友,提供全面的一站式NBA资讯与网络互动。
充分发挥球星魅力
引进中国籍的球员,不断地让带有中国符号的球员进入联盟,在此情况下NBA在中国一步步的发展,为了使中国成为了NBA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NBA开始吸引并着力引进中国籍球员:王治郅于2001年 4月5日为达拉斯小牛首次上阵,成为历史上首名在NBA打球的中国球员。巴特尔于2002年2月27日加盟丹佛掘金,成为第二名在NBA打球的中国球员,姚明在2002年 l0月30日代表火箭队在作客印第安纳的赛事中上阵, 成为第三名在NBA打球的中国球员 ,随后,易建联和孙悦也加入到了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联赛。2007年11月9日NBA创下了单场收视率最高纪录——有数亿观众观赏火箭与雄鹿的较量,原因很简单,这场较量双方各有一位中国球员——姚明和易建联。中国球员的加盟使NBA在中国人心中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NBA进军中国的策略也进入了高潮的阶段,吸引了更多的中国人关注NBA, 这个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职业联赛也越来越为国人所喜爱,也成就了中国成为NBA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
良好的品牌推广
品牌推广是指企业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过程。品牌推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二是要将相应品牌名称的产品销售出去。NBA在中国举办篮球无疆界活动和季前赛,把NBA最原汁原味的比赛搬到了球迷面前,点燃了球迷极大的热情,这种现场式的营销更加提高了球迷对NBA的兴趣和关注度。2004年10月14日及17日NBA在中国北京和上海首次举办季前赛,比赛中的两只球队分别是姚明所在的火箭队和刘炜(当时接受国王队的邀请)所在的国王队,使得所有中国球迷为之疯狂。在此之后的连续四年都在中国举办了NBA季前赛,每到一地球迷的参与都非常的火爆和积极,球员也用他们出色的球技征服了大量的中国球迷,使NBA在中国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给力的广告策略
在广告媒体选择上,NBA通过电视台、网络、报纸杂志等不同的媒体进行宣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NBA的覆盖面。在电视台的选择上,最初选择中央电视台,在不断地发展中,开始和省级电视台进行合作,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广告宣传。在网络方面,NBA首先推出NBA中文官方网站,大力宣传NBA的相关产品。其次,和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进行合作,在首页上对NBA的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NBA时空》、《篮球先锋报》都对NBA的赛事和产品进行详细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