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

时间:2023-08-23 阅读:2222次 | 分享次数:172次

  近几年来,各类消费市场与日俱增,而作为学生市场当中,大学生市场作为广阔。由此,许多国有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开启了面向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大学生虽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象牙塔,但是由于尚未就业,没有偿还能力,且未形成良好的消费意识,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上仍需谨慎。

  一、大学生信用卡覆盖状况

  据调查:显示东部地区53.7% 的大学生拥有信用卡,说明大学生在信用卡消费这部分的市场占有率是极高的态度,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给开户银行信心的。在持卡数量方面,持有一张信用卡的比例高达68.3%,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申办了两张信用卡。

  目前持卡学生有两大类,一是“死卡”持有者,他们开户后却不使用用、注销率高。其次是刷卡一族,他们深受“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的消费理念影响。不少人还因为开办信用卡,银行、家长又欠缺监管导致沦为“负翁”,每月都要为还款烦恼。

  由此说明,在大学生办理信用卡这方面,部分学生是在懂得部分相关条款和资料下办理的,而另外一部分不懂甚至盲目就办理了信用卡。在使用者方面,在大学生中,无节制消费导致欠款的也不止少数。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可以给银行和大学生带来许多方面的好处, 但是它是在无担保人的情况下发行的, 所以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一些银行如广发银行就已经暂时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 其原因就主要在此。因为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 它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 追求的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特殊群体, 缺乏还贷能力, 导致安全性不高。同时, 银行提供免费服务, 导致赢利性不强。我国的大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消费能力, 所以流动性也不强。

  1.坏账风险

  指大学生持卡人透支后违反约定、不按时足额还款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尚没有固定工作, 没有稳定可靠的薪酬收入, 主要经济来源依赖父母, 所以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

此外消费观也不成熟,很有可能冲动消费而到期无法偿还;收入与消费的严重不对等性, 使大学生信用卡的违约风险较大。

  2.诈骗风险

  是指大学生恶意透支、骗取、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许多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知识, 他们进行高科技伪造信用卡透支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

  3.开户风险

  很多大学生办卡并非出于消费需要,对信用卡使用率低,给银行带来了成本风险。目前,信用卡的业务仅仅局限在透支、刷卡、分期付款等方面,而当前大学生的合理花费又主要集中在学费、上补习班费及考证费用上。因此,银行应拓宽信用卡的业务渠道,使更多需要吸取知识而又一时缺乏资金的大学生能够利用信用卡进行学习,更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信用卡的积极作用。

我要调查网

  大学生信用卡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得好,对银行既保证了一定的收入和拥有了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而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达到科学理财的目的;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当,银行不仅会有一笔呆帐,而且光死卡费用就令人担忧,而大学生的过度透支、逾期不还会对他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本调查组提出了以下建议:

  1、由于大学生对于因刷卡产生的债务,自己基本上无力偿还,建议将他们所办的信用卡,与其父母的银行卡捆绑,使其可以在刷完卡后,不必头疼还款问题。但为了防止,因此而产生的责任风险,可以根据父母或本人意愿规定其每月的刷卡总额,不论是否透支,中止刷卡功能,下月一号开启。

  2、许多学生并无能力或根本没有使用信用卡,使所办的卡成为睡眠卡,因此常为交年费而烦恼,导致有一部分学生会将信用卡注销。对此,我们建议是否根据大学生的学年,免去他们在校期间的年费,以留住潜在客户。

  3、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状况,对于所办的信用卡只有沉睡或注销的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吃力不讨好,建议根据状况对一部分学生发放信用卡。

  4 、政府、银行与学校要共同监管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过程,努力建立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

  5、学校应相应地对大学生进行关于“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

为了避免大学生滥用信用卡造成攀比之风与拖欠款项,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理念着手,开设相关课程,将“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教育即将真正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如何正确、理性、合法地消费。以上就是我要调查网带来的调查报告,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51调查网查看。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