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父母不希望子女与自己职业相同
职业对于你来说是什么?对多数人来说它不仅是饭碗,还是体现社会地位的一种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业浪潮的推动,让一些高收入职业备受关注。而由于反腐工作和矛盾的凸显让一些热门职业开始降温,互联网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催生这新职业……在人们心中,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个行业的社会声望又如何?
最近,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5个职业依次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其中,有78.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的社会声望一般或较低,甚至有41.3%的受访者不愿子女从事自己当前的职业。
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成社会声望最高职业
李凯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四学生,他从上个学期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未来道路。“我父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这两职业都比较稳定,社会评价也不错,但我更希望从事有创造性、时间自由一点的工作。”李凯表示,他想成为企业家或科学家。在大学期间他尝试过几次小型创业,希望毕业后能与同学一起开一家家教公司。
“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发明创造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现在医生、老师、科学家这些职业都算不错。”张明敏在杭州一家商场做服务员。她认为,声望高的职业要么赚钱多,要么技术含量高,要么稳定性强。“尽管有不少教师、医生抱怨自己的职业没地位,不如高级服务员、保姆赚得多,但大多数服务业工作者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张明敏说,同学聚会时都不好意思说到自己的职业,很羡慕职业体面的同学。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心中当今声望前三的职业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教师、高级技术工人、设计师、警察、运动 员、文艺工作者、记者、民营企业主、金融从业人员也比较靠前,选择比例均超过10%。排名较后的职业有家政服务人员、按摩师、服务员、司机、 导游等。此外,认为未来职业声望最有可能提高的三个职业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和医生。此外,教师、律师、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民营企业 主、设计师、消防员、银行、金融从业人员、记者、IT工作者的排名也比较靠前,家政服务人员、按摩师、服务员、司机、导游则比较靠后。
仅1/4父母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的职业
人们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声望?调查中有5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声望一般,26.0%的受访者觉得社会声望低,仅21.1%认为职业社会声望高。从职业上来看,士兵、警察中对自己职业声望评价为高和一般的各占一半,农民、家政服务人员、服务员的职业声望评价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者评出的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中医生、律师、高级技术工人、护士对自身声望的评价都在中下水平。
李凯表示,他的父母都非常希望他去考公务员。“他们认为尽管在反腐高压下灰色收入减少,且一些岗位也比较辛苦。但公务员获得的福利、人脉、权力等社会资源更多,对将来的发展道路也比较明确,与其他职业相比还是不错的”。他父母不太愿意他当老师或医生,既劳累又无支配权力,而且当下医患纠纷、师德败坏等现象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评价不高。
调查中仅23.5%的受访者愿意子女从事自己当前的职业,41.3%表示不愿意,还有35.2%表示不好说。被认为声望较高的职业中,高级技术工人、大学教授、律师、医生不愿子女从事自己职业的比例均超过了半数。“去年被分配到我们县政府工作的两个大学生干了不到一周就辞职了,他们家都在省会城市,来基层工作感觉落差较大。”河北某县政府公务员说到。公务员内部待遇差距很大,多数人关注的往往是领导干部和省级以上的级别。而基层无官职公务员压力大、待遇低,升迁也比较困难。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李强曾对北京地区职业声望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与多数国家的职业声望评价有明显的差异:职业声望评价的一致性低于其他国家,而冲突性、分裂性又高于其他国家。他表示,社会转型时期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是导致人们产生分裂性社会评价的根本原因。
职业声望评价也是一种社会舆论
此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希望从事的职业最大的4个特点是:收入高(70.2%)、稳定性强(58.7%)、可持续性强(47.1%)、工作环境好(46.7%)。其他特点分别是:社会贡献大(37.4%)、时间自由(33.3%)、权力大(23.3%)、政策扶持(19.5%)、人脉资源广(19.5%)、工作清闲(17.2%)等。
山东高密的农民刘瑞凯今年58岁,曾种过地、做过小买卖、搞过养殖,凭借这些工作供一双儿女读完了大学。他说,辛苦一辈子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有个稳定、收入不错的好工作。尽管刘瑞凯在养殖方面找到了一条不错的路子,但他还是不希望孩子“子承父业”。他希望孩子能进入国家单位,当医生、老师,“如果能做官就更好了”。李强认为,职业声望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职业声望对金钱和权力起着平衡和纠偏的作用。
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才是好职业?什么样的才是理想中的职业?你想要什么样的职业?标准,因人而异。我们也通过了这次的问卷,了解到了大家对于职业的看法,以及是否希望孩子“子承父/母业”的意愿程度。在此,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行业,拥有更多的社会归属感。
最近,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5个职业依次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其中,有78.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的社会声望一般或较低,甚至有41.3%的受访者不愿子女从事自己当前的职业。
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成社会声望最高职业
李凯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四学生,他从上个学期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未来道路。“我父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这两职业都比较稳定,社会评价也不错,但我更希望从事有创造性、时间自由一点的工作。”李凯表示,他想成为企业家或科学家。在大学期间他尝试过几次小型创业,希望毕业后能与同学一起开一家家教公司。
“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发明创造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现在医生、老师、科学家这些职业都算不错。”张明敏在杭州一家商场做服务员。她认为,声望高的职业要么赚钱多,要么技术含量高,要么稳定性强。“尽管有不少教师、医生抱怨自己的职业没地位,不如高级服务员、保姆赚得多,但大多数服务业工作者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张明敏说,同学聚会时都不好意思说到自己的职业,很羡慕职业体面的同学。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心中当今声望前三的职业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教师、高级技术工人、设计师、警察、运动 员、文艺工作者、记者、民营企业主、金融从业人员也比较靠前,选择比例均超过10%。排名较后的职业有家政服务人员、按摩师、服务员、司机、 导游等。此外,认为未来职业声望最有可能提高的三个职业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和医生。此外,教师、律师、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民营企业 主、设计师、消防员、银行、金融从业人员、记者、IT工作者的排名也比较靠前,家政服务人员、按摩师、服务员、司机、导游则比较靠后。
仅1/4父母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的职业
人们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声望?调查中有5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声望一般,26.0%的受访者觉得社会声望低,仅21.1%认为职业社会声望高。从职业上来看,士兵、警察中对自己职业声望评价为高和一般的各占一半,农民、家政服务人员、服务员的职业声望评价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者评出的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中医生、律师、高级技术工人、护士对自身声望的评价都在中下水平。
李凯表示,他的父母都非常希望他去考公务员。“他们认为尽管在反腐高压下灰色收入减少,且一些岗位也比较辛苦。但公务员获得的福利、人脉、权力等社会资源更多,对将来的发展道路也比较明确,与其他职业相比还是不错的”。他父母不太愿意他当老师或医生,既劳累又无支配权力,而且当下医患纠纷、师德败坏等现象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评价不高。
调查中仅23.5%的受访者愿意子女从事自己当前的职业,41.3%表示不愿意,还有35.2%表示不好说。被认为声望较高的职业中,高级技术工人、大学教授、律师、医生不愿子女从事自己职业的比例均超过了半数。“去年被分配到我们县政府工作的两个大学生干了不到一周就辞职了,他们家都在省会城市,来基层工作感觉落差较大。”河北某县政府公务员说到。公务员内部待遇差距很大,多数人关注的往往是领导干部和省级以上的级别。而基层无官职公务员压力大、待遇低,升迁也比较困难。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李强曾对北京地区职业声望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与多数国家的职业声望评价有明显的差异:职业声望评价的一致性低于其他国家,而冲突性、分裂性又高于其他国家。他表示,社会转型时期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是导致人们产生分裂性社会评价的根本原因。
职业声望评价也是一种社会舆论
此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希望从事的职业最大的4个特点是:收入高(70.2%)、稳定性强(58.7%)、可持续性强(47.1%)、工作环境好(46.7%)。其他特点分别是:社会贡献大(37.4%)、时间自由(33.3%)、权力大(23.3%)、政策扶持(19.5%)、人脉资源广(19.5%)、工作清闲(17.2%)等。
山东高密的农民刘瑞凯今年58岁,曾种过地、做过小买卖、搞过养殖,凭借这些工作供一双儿女读完了大学。他说,辛苦一辈子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有个稳定、收入不错的好工作。尽管刘瑞凯在养殖方面找到了一条不错的路子,但他还是不希望孩子“子承父业”。他希望孩子能进入国家单位,当医生、老师,“如果能做官就更好了”。李强认为,职业声望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职业声望对金钱和权力起着平衡和纠偏的作用。
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才是好职业?什么样的才是理想中的职业?你想要什么样的职业?标准,因人而异。我们也通过了这次的问卷,了解到了大家对于职业的看法,以及是否希望孩子“子承父/母业”的意愿程度。在此,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行业,拥有更多的社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