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八成受访者祭祀仍烧纸

时间:2023-08-23 阅读:1431次 | 分享次数:120次
  清明节,是我国流传至今的八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来临,将迎来祭扫高峰。日前,《法制晚报》在北京发起了关于祭扫方式的市场调查,有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会用纸钱、纸衣服等物品祭祀。
  对于“烧纸”,多数受访者表示这是传统,不能丢弃。同时,也有市民称:“这是一种心理安慰”。记者从市消防部门了解到,清明期间是全年火灾的高危时段,而“路边烧纸”仍是监管空白。市民行政部门表示,将采取赠送鲜花等方式引导市民文明祭扫。
  纸钱仍是祭扫主角
  清明节前,记者走上街头对104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祭奠故人,你会准备什么东西”,83%的受访者表示会“烧纸祭奠”,纸钱、纸元宝之类的传统祭祀用品依然是首选。对于鲜花祭扫方式,42%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并将做相应的物品准备。而对于近年来突然兴起的网上祭扫,选择人数不到一成,仅9.6%。另外还有17.31%的受访者称,今年清明节不准备扫墓。
  烧纸祭奠获心理安慰
  日前,位于海淀区温泉以北的佛山陵园率先迎来祭扫小高峰。上午已有近四成的陵墓前,都已摆上了祭品。记者观察了35家扫墓者,除了水果、糕点、鲜花外,纸钱的携带率是100%。
  在陵园的烧纸塔前浓烟滚滚,扫墓者不仅为逝者“烧”去各种纸钱、纸衣服,还有人为逝者“送”去了纸麻将、扑克牌以及纸iPhone、纸iPad等新祭品。一位市民陈先生手捧一大包菊花来到八宝山人民公墓,他说自己的父亲十几年前因一场意外离世,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烧纸钱的祭祀习惯。“烧纸钱是中国的传统风俗,墓园不允许,但还是打算晚上选条僻静的街道烧。虽然一家人阴阳两隔,但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有钱用、不愁吃穿。”陈先生说,每次烧纸都自备铁桶和水桶,也会注意不要留消防隐患。“家人都明白烧纸的方式有点‘土’,但也算是种心理安慰吧。”
  墓地禁烧路边行为无监管
  对于烧纸钱、纸元宝、纸衣服等祭祀方式,在北京陵园、墓地是明令禁止的。每年清明节,公安消防部门及各个扫墓点管理方都会配备力量,采取防火措施、处置突发火情。然而经过媒体多年的采访发现,市区扫墓点较少发生烧纸行为,但远郊区县对此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墓地周边销售纸钱、香烛等祭品的临时摊位并不少。
  对于陵园、墓地的“禁令”,更多人会在选择深夜在街边或郊区的荒地进行烧纸,而“路边烧纸”尚为政府部门监管的空白。记者从多个部门了解到,清明节期间公安消防部门加大了巡查力度,市政市容委方面要求环卫部门加大清扫力度,民政部门倡导市民生态祭扫,城管部门表示并无执法权……谁来管“街边烧纸”?并没有答案。
  紧盯祭扫火灾,消防车待命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表示,据往年清明节火灾事故分析,清明节发生火灾主要是因为焚烧纸钱、乱扔烟头、小孩玩火、遗留火种等原因造成。为此,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在参加祭扫活动时严禁在墓区吸烟、烧纸、烧香、乱扔烟头,严禁小孩在墓区玩火。今年清明节群众扫墓集中接待日(3月29日到4月7日)期间,北京公安消防总队将在全市163处墓地部署现场执勤警力261人,消防车26辆。
  倡导生态祭扫
  北京民政部门表示,今年清明节期间倡导市民采用生态、环保的祭祀方式,从行动上引导大家摒弃烧纸、烧香和摆放供品等不合时宜的方式。从市殡葬管理处了解到,今年清明期间推出多项免费措施方便家属祭扫,包括“朵朵鲜花祭故人,生态文明过清明”百万鲜花免费送活动。各扫墓点在清明节重点日期间,免费为扫墓群众提供百万枝鲜花祭祀故人。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是为了提倡文明环保、富有清明文化祭祀的方式。
  对于传统的习俗,我们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住一些好的,对于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并不是不可取。今年,你如何祭奠故人?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