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清明大数据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清明假期期间,全国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0.9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亿元;清明出游以公路为主,铁路共计发送旅客约3502万人次,京津冀、长三角等地的短途列车上座率相对较高。
由此,我们再根据途牛、携程和同程的相关数据,可以整理出十大最热周边游目的地、十大出游客源地、十大热门景区、十大出境游客源地、十大热门国家和十大热门海岛。
清明祭奠冷
看过了“旅游热”,接下来带大家看“祭奠冷”: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对全国150个清明节祭扫观察点数据统计显示,整个清明节期间,共接待祭扫群众1455.9万人次,疏导车辆227.1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8%和31%。
其中根据北上广深各群众祭扫服务工作临时指挥部的数据统计如下:清明期间,北京市215个祭扫点共服务祭扫群众415.7万人,达历年最高;上海市54家经营性公墓和骨灰堂共接待祭扫市民629.9万人次;广州市各拜祭场所共接待拜祭群众约150.1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5.56万人次,错峰拜祭明显;深圳市祭扫群众累计达62.26万人次,车辆114209辆次,投入工作人员13245人次。
相较于“全国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0.93亿人次”的旅游热,显得“整个清明节期间,祭扫观察点共接待祭扫群众1455.9万人次”尤其冷。
“祭奠”会越来越冷吗?
旅游,似乎成了清明节的必备;而扫墓,却貌似被渐渐遗忘。但事实真是如数据所反映的那样吗?
这种“冷”是暂时的,因为在前几年,清明节连假期都没有。而代表了一种传承中华文化方式的节日,在今后的日子里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这一发展空间,将会不断地推动旅游产业和殡葬产业。
比如近几年才开始越来越多的清明节缅怀革命烈士活动、重温家风家训的民俗文化活动和追溯先祖的古典祭祀活动等等,无一不代表着清明节所代表的一种中华文化,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而参与清明祭扫的活动人数也将会越来越多,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会越来越重视。
同样的,殡葬业也会因此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2016年全年,福寿园营收12.68亿元,同比增长14.40%;实现净利润达4.49亿元,同比增长达22.8%。其中,墓地服务的毛利率超过80%,占2016年总营收的比例达80%,可以说殡葬行业真真切切是个暴利行业。
那么,同样作为殡葬业公司的翊翔文化,在2013年至2015年1~9月,分别获得营收3227.41万元、3757.22万元、3999.61万元,净利润为173.07万元、208.10万元和498.49万元。
如果殡葬行业规模按照每年15%的速度增长,以现在的1000亿元规模计算:在2030年,殡葬业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我要调查网深耕市场调研20年,专注于为企业提供调研和数据服务,为企业链接目标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