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用户调查

时间:2023-08-23 阅读:2040次 | 分享次数:189次
  如今,手机已是人们出门必备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手机应用也在不停的更新,也促使了不少人开始将这些手机app适用于生活之中。但权限设置高、偷走流量、捆绑插件等现象都是手机APP中存在的隐患,也给不少用户带来困扰。有人表示,应对手机APP的权限进行明确界定,也有人表示要加大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站对2006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统计分析显示,受访者中最使用最多的手机APP类型是社交类62.8%,其次是新闻资讯类49.3%,接下来分别是生活服务46.6%、游戏46.3%和学习28.0%等。另外,60.4%的受访者指出手机APP存在用户隐私问题,76.0%的受访者对手机APP获取隐私深表担忧,62.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19.9%,80后47.6%,70后21.7%,9.6%的人为60后及以上。
  调查中,58.3%的受访者本机号码曾被访问,56.8%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讯录。其他还有通话记录47.0%、位置信息42.8%、短信彩信记录30.8%、图片库23.6%等。“我手机里比较多的是新闻客户端,团购、支付类应用都没有。尽管如此,还是会担心通讯录被泄露。”从事出版工作的张安洋表示,参加工作后通讯录里号码逐渐增多,一旦通讯录泄露可能会对别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住在长沙的冯筱琪经常使用网购类APP。她每次下载APP时手机系统都会询问是否接受APP的条款。“我会根据APP的性质去设置它的权限,像微信访问通讯录我觉得有必要,其它没必要的就不让它访问”。
  此次的调查问卷中,76.0%的受访者对手机APP获取用户通讯录等隐私表示担心,其中26.6%的受访者非常担心。19.2%的受访者态度一般,仅4.8%的受访者表示不担心。欢玩游戏的高中生李佳认为,一些手机APP的使用时间很短。“有时就是凑个热闹玩玩图个新鲜,过段时间就卸掉了。这样的体验让不少人对应用的访问权限不是特别在意。”她表示,“像游戏类应用也不太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我不担心泄露。若是某个APP大量访问个人隐私的或下载时有捆绑下载的,我会直接选择不用。”
  安装手机APP后隐私易被泄露?调查显示,27.6%的受访者曾出现隐私被泄露的情况,23.3%的受访者感觉隐私没有泄露,同时有49.1%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清楚个人隐私是否被泄露。为了避免手机通讯录被泄露,张安洋在下载手机APP时都会对下载说明特别注意。“有些应用比较好,安装时会清楚说明要访问的信息。而有些应用就很糟糕,安装时没有一个清晰的条款告诉你要访问些什么,只有软件后台管理者才能看到。”张安洋介绍,她在下载一款云存储应用软件后,就经常接到陌生电话。“那时起我就只下载一些大公司的主流APP。”
  受访者认为,收集用户隐私(60.4%)和盗取用户流量(49.9%)是手机APP主要存在的问题。“很多新闻客户端也会访问短信、手机通讯录。我觉得这些软件访问的个人信息过多,但没发生什么事也就算了。”张安洋说。李佳比较担心手机APP会偷偷走流量。“比如曾有一款手机游戏APP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安装了其它应用,结果每次打开流量就走得非常快。”李佳说。通过后台系统对手机APP的流量监测后,李佳最终卸载了这款应用。此外,恶意软件乱扣费(49.6%)、强制下载安装(42.1%)、有感染病毒风险(32.4%)、山寨APP严重泛滥(26.4%)也是受访者认为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至今年8月,近半年下载过手机软件的用户中74.6%通过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手机应用商店已成为我国手机软件下载的主要途径。那么提供下载的应用商店是否应对APP的违规行为承担把关责任?调查中73.2%的受访者表示应用商店应承担,12.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仅14.8%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应用商店对APP上架负有把关责任,并且应该对APP进行全程的追踪监督。“我们要对应用商店进行监管,应用商店也要从是否违法、侵犯他人隐私等层面制定一个标准,对上架APP进行审核。明确哪些APP能上架,哪些不能上架。”刘兴亮说,同时对APP的审核也要把握一个度,以免降低APP的创新能力和更新换代的速度。
  对于APP进行监管,62.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51.4%的受访者希望提高行业准入门槛,39.4%的受访者希望健全对APP的投诉制度,30.4%的受访者认为应对手机APP权限进行明确界定。尽管有过半受访者认为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但不少互联网研究者并不赞同此举措。刘兴亮认为,行业门槛是由市场规律自主决定,它不是一个主观因素。“你怎么提高?要开发这些APP公司有上亿资产吗?我觉得可操作性不强。”“提高门槛提只利于寡头垄断,甚至可能滋生出以权谋私的贪腐现象。”上海交大媒体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说。
  他认为,对APP的监管可以借鉴桌面互联网的监管体系,即从备案、许可和特殊证照这三个层级对APP进行监管。“比如有的是视频类APP,如果桌面互联网有视听许可证这类特殊证照,那么移动端就可以做APP。如果桌面没有互联网视频许可证,那移动端就不能做。”魏武挥说,“这套体系在桌面互联网运行得不错,具有可操作性,20年来也没出现大的差错。”刘兴亮也赞同这种做法,他认为手机APP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只是个表现形式,大部分手机APP依托的都是背后的网站。对桌面互联网的监管也可用于对手机APP的监管。魏武挥表示,对手机APP的管理应“适中”。同时也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抬高企业违法的成本。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敢去触犯法律的底线。
  在手机引用程序发展迅速的今天,还是会存在着各种隐患。对于会触及到用户隐私的问题,还是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一个适当的标准,然后进行严格监管和查处。更多市场调查,就上我要调查网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