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群体社会调查
“屌丝”一词出自网络,其意与“矮矬穷”相近。这本是一个网络语言形容某一群体,但如今却成为了一种心态,越来越多的职场新人“认领”“屌丝”这一绰号。年轻,学历较低、离家打拼、未找到另一半、平均月薪不足3000元,三餐在40元以下……这是最近北大市场研究中心联合赶集网发布了首部屌丝生存现状的报告中为屌丝们“画”了一张像。然而调查中,较发达的地区及较高学历者自称屌丝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参与报告撰写的北大高级研究员李夏表示,“屌丝”一词已从网络亚文化走向现实,这一标签让越来越多职场新人“认领”。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一社会现象。
私企职员认知度更高
日前,北大市场、生活信息门户网站“赶集网”共同发布了有关今年的屌丝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该调查自今年9月1日至10月1日,回收有效问卷量达213795份,样本覆盖50多个大中小城市。研究群体主要聚焦于职场基层人士,、个人存款10万元以下,未买房或已买房但不是自己全额出资的人群。
调查显示,21万余人中有62.2%的人将自己归为“屌丝”,他们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1-30岁间。期间,男女屌丝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21—25岁主要聚集了刚踏入社会的男性,而26-30岁年龄段中女屌丝居多。从认知上看,较发达的地区的屌丝们自嘲心态更明显,而更热衷于自称“屌丝”的高学历者自认“屌丝”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者。此外私企、民企职员和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的屌丝认知度也高于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
收入低于3000元
据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夏介绍,报告样本主要来自赶集网平台收纳真实用户的信息。研究机构通过样本筛选,并采用数据分析等手段为确保样本的可靠性和典型性。
问卷调查显示,由于“屌丝”的职场身份大多是基层员工,他们的税前月薪平均为2917.7元。税前个人月收入在2001—3000元间的“屌丝”最多,低于3000元的屌丝占76.3%。问卷结果还看出,收入在千元以下的大有人在,仅有4.7%的屌丝收入超过5000元。而由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去年的平均月薪为5793元。
从群体变成心态
为何要关注“屌丝”群体?李夏昨日表示,“屌丝”最初作为网络用语,是基层人员一个群体性标签,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但如今,这个词汇已从网络走入现实被越来越多的人“认领”,从一个群体演变为了一种心态。
李夏表示,屌丝群体的出现是基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利益阶层固化愈发严重,导致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空间被压缩的结果。在她看来,“屌丝”报告主要展现了这一群体工作、生活、家庭、健康、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现实生态,同时希望“屌丝”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天三餐40元以下
报告显示,有79.2%屌丝群体一日三餐总消费控制在39元以内,甚至有7.8%的屌丝自称三餐花费能控制在10元以内。不少屌丝的早餐靠豆浆,中晚则是各种麻辣烫、粉丝汤。另外,有76.8%屌丝每月租千元以下住房。总体来看,45.1%屌丝租金选择在每月500元以内,500-1000元占31.6%,2000元以上房租支出的屌丝较少。
半数屌丝曾遭地域歧视
统计分析显示,41%的屌丝靠网络找工作。大部分人每三年换一次工作。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每年换工作是常态。49.6%的屌丝每周加班,21.7%每天加班,超六成屌丝没有加班费。更多屌丝认为,人际关系和工作的不确定,带来的压力更大。此外,73.6%的屌丝远离家乡,54.3%的屌丝自称曾遭到过地域歧视。
减压靠喝酒睡觉
54.2%的屌丝每年的旅游基金仅有500元。不少屌丝更喜“宅”,65.7%的人选择网购为主流购物方式,社交、游戏类APP也成为屌丝的“宅生活神器”。调查还发现,屌丝的心理状态更值得关注,37.8%的屌丝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他们多数未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大部分人会用睡觉、倾诉、喝酒等方式解压,甚至还有4.4%的人选择自我伤害来缓解压力。
屌丝这一群体,应该说这一群体的心态,需要社会的关注。一种并不算好的心态在我们身边蔓延,对整个环境来说也并不好。我们需要有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是需要上进。多与朋友沟通,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会对自己带来更多的益处。更多社会调查,就是我要调查网!
参与报告撰写的北大高级研究员李夏表示,“屌丝”一词已从网络亚文化走向现实,这一标签让越来越多职场新人“认领”。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一社会现象。
私企职员认知度更高
日前,北大市场、生活信息门户网站“赶集网”共同发布了有关今年的屌丝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该调查自今年9月1日至10月1日,回收有效问卷量达213795份,样本覆盖50多个大中小城市。研究群体主要聚焦于职场基层人士,、个人存款10万元以下,未买房或已买房但不是自己全额出资的人群。
调查显示,21万余人中有62.2%的人将自己归为“屌丝”,他们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1-30岁间。期间,男女屌丝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21—25岁主要聚集了刚踏入社会的男性,而26-30岁年龄段中女屌丝居多。从认知上看,较发达的地区的屌丝们自嘲心态更明显,而更热衷于自称“屌丝”的高学历者自认“屌丝”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者。此外私企、民企职员和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的屌丝认知度也高于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
收入低于3000元
据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夏介绍,报告样本主要来自赶集网平台收纳真实用户的信息。研究机构通过样本筛选,并采用数据分析等手段为确保样本的可靠性和典型性。
问卷调查显示,由于“屌丝”的职场身份大多是基层员工,他们的税前月薪平均为2917.7元。税前个人月收入在2001—3000元间的“屌丝”最多,低于3000元的屌丝占76.3%。问卷结果还看出,收入在千元以下的大有人在,仅有4.7%的屌丝收入超过5000元。而由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去年的平均月薪为5793元。
从群体变成心态
为何要关注“屌丝”群体?李夏昨日表示,“屌丝”最初作为网络用语,是基层人员一个群体性标签,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但如今,这个词汇已从网络走入现实被越来越多的人“认领”,从一个群体演变为了一种心态。
李夏表示,屌丝群体的出现是基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利益阶层固化愈发严重,导致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空间被压缩的结果。在她看来,“屌丝”报告主要展现了这一群体工作、生活、家庭、健康、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现实生态,同时希望“屌丝”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天三餐40元以下
报告显示,有79.2%屌丝群体一日三餐总消费控制在39元以内,甚至有7.8%的屌丝自称三餐花费能控制在10元以内。不少屌丝的早餐靠豆浆,中晚则是各种麻辣烫、粉丝汤。另外,有76.8%屌丝每月租千元以下住房。总体来看,45.1%屌丝租金选择在每月500元以内,500-1000元占31.6%,2000元以上房租支出的屌丝较少。
半数屌丝曾遭地域歧视
统计分析显示,41%的屌丝靠网络找工作。大部分人每三年换一次工作。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每年换工作是常态。49.6%的屌丝每周加班,21.7%每天加班,超六成屌丝没有加班费。更多屌丝认为,人际关系和工作的不确定,带来的压力更大。此外,73.6%的屌丝远离家乡,54.3%的屌丝自称曾遭到过地域歧视。
减压靠喝酒睡觉
54.2%的屌丝每年的旅游基金仅有500元。不少屌丝更喜“宅”,65.7%的人选择网购为主流购物方式,社交、游戏类APP也成为屌丝的“宅生活神器”。调查还发现,屌丝的心理状态更值得关注,37.8%的屌丝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他们多数未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大部分人会用睡觉、倾诉、喝酒等方式解压,甚至还有4.4%的人选择自我伤害来缓解压力。
屌丝这一群体,应该说这一群体的心态,需要社会的关注。一种并不算好的心态在我们身边蔓延,对整个环境来说也并不好。我们需要有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是需要上进。多与朋友沟通,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会对自己带来更多的益处。更多社会调查,就是我要调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