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满意度调查误区
1、由人力部门自已来进行调查
在调查指标、调查抽样的专业性,已在调查误区中讲述了,这里就不再强调。这里就重心讲调查数据失真的问题。一般由自已公司来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都会出现:“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和现实状况差距很大,比如说一个员工明明常常抱怨企业的加班制度,但是在问卷中他却填写非常满意。由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微妙关系,通常让员工顾虑重重。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员工可能更不愿意在“白纸黑字”上写明自己的观点。最佳方法是由第三方公司切入来进行。这时员工的心态会比较平稳。也比较容易说真话。
2、将调查结果和奖金联系在一起
许多公司把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作为一个指标来决定发给管理者的奖金,这样做确实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一个管理者如果觉得自己可能有失去奖金的危险,那他可能会在调查开始前或调查时采取一些对策来影响调查的结果。因此,员工满意度可能由于投机性的操纵而短期内获得提高,导致调查结果的失真。
3、调研内容过分追求详细
一般来说,内容越详细就意味着题量越大,要占用员工大量的时间,员工容易产生应付心理,答题的质量自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调研活动只是帮助找到公司存在问题的方向,想仅仅依靠调研就发现企业的具体问题是不现实的,具体问题的发掘和产生原因还需要后续大量的分析、考察和考证工作。
4、 因多数而放弃少数
根据“二八原则”,当一个企业80%的利润是20%的人创造的时候,我们做调查时是否为了另外的80%的人而放弃这关键的20%呢?如果忽略了20%,调研报告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将大大折扣,企业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或者是错误的解决,那样的损失将更大。
5、调研重点关注满意度分数
开展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满意度分数,不同企业或不同时期,满意度分数没有可比性,并不是说分数高企业就不需要改进,分数本身不能说明问题。
6、满意度的绝对值一定是提高的
员工的满意度都是相对的,是随着员工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员工的心理期望永远存在,而且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个数值只是反映员工的期望心态在改变。
7、满意度的提升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研究表明,提升员工满意度并不一定能够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高满意度的员工不一定是高绩效的员工,但是一个低满意度的员工一定不会产生高的绩效。现在的研究还没有找到其中的关系,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关关系,可能会存在“介质”的问题。所以如果对满意度调查存在着这种期望或者假设,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