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服”的家庭机器人市场调研分析

时间:2025-10-10 阅读:48次 | 分享次数:0次

一、调研背景与核心目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 20%)、残障人群生活辅助需求提升,以及年轻家庭对 “智能家居便捷性” 的追求,“穿衣服的家庭机器人”(以下简称 “穿衣机器人”)作为聚焦 “生活自理辅助” 的细分品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本次“穿衣服”的家庭机器人市场调研通过 “用户问卷(覆盖全国 28 省市,回收有效样本 1.2 万份)、企业访谈(15 家机器人研发厂商)、线下场景测试(养老院、残障服务机构、普通家庭)”,旨在明确市场核心需求、当前产品竞争力及发展瓶颈,为行业提供数据参考。

二、核心调研结果:需求侧与供给侧双视角

(一)需求侧:目标人群与核心诉求

核心目标人群明确,需求刚性强

老年群体(60 岁以上):占需求总量的 55%,主要痛点为 “行动不便(如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导致穿衣困难”,78% 的受访者表示 “需每天依赖家人协助穿衣,希望家庭机器人能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优先关注 “安全性(避免夹伤)、操作简单(语音 / 一键控制)”;

残障人群(肢体障碍为主):占需求总量的 30%,聚焦 “上肢功能受限导致的穿衣效率低”,65% 的受访者期待家庭机器人能 “适配不同款式衣物(如衬衫、外套、裤子)”,且对 “衣物尺寸兼容性” 要求高;

年轻忙碌家庭:占需求总量的 15%,多为 “双职工家庭照顾幼儿 / 老人”,需求偏向 “辅助幼儿穿脱衣物(如外套、鞋子)”,关注 “快速性(5 分钟内完成)、易清洁(防污渍)”。

核心功能需求聚焦 “实用与适配”

调研显示,用户对穿衣家庭机器人的功能优先级排序为:① 衣物适配性(能穿脱衬衫、裤子、外套等常见品类,占比 82%);② 操作便捷性(语音控制 / 触屏一键启动,占比 75%);③ 安全性(柔性材质、防夹伤设计,占比 70%);④ 适配性(可根据身高、体型调节,占比 68%);⑤ 附加功能(如衣物消毒、褶皱抚平,占比 45%)。

(二)供给侧:市场现状与产品竞争力

市场处于 “萌芽期向成长期过渡”,渗透率不足 5%

目前国内从事穿衣家庭机器人研发的企业以 “科技初创公司(如优必选、科沃斯子品牌)” 和 “医疗辅助设备厂商” 为主,产品多处于 “试点测试” 或 “小批量量产” 阶段,仅在一线城市养老院、社区有少量落地,普通家庭渗透率不足 1%,主要制约因素为 “价格高(主流产品定价 1.5 万 - 5 万元)、场景适配有限(多只能穿脱特定款式衣物)”。

产品技术差异明显,核心瓶颈在 “柔性交互”

产品(定价 3 万 - 5 万元):采用 “视觉识别 + 柔性机械臂” 技术,可识别衣物款式并自适应调节力度,能穿脱衬衫、裤子等基础品类,适配身高范围 1.5m-1.8m,在养老院场景测试中 “穿衣成功率达 85%”,但价格过高导致普通家庭难以接受;

入门产品(定价 1.5 万 - 2.5 万元):以 “固定机械结构 + 简单按键控制” 为主,仅支持外套、马甲等宽松衣物的穿脱,适配性较弱(身高误差需控制在 5cm 内),穿衣成功率约 60%,但价格相对亲民,在残障服务机构有少量订单。

竞争格局分散,尚未形成头部品牌

目前市场参与者中,科技初创公司占比 60%(主打 “智能化”),医疗设备厂商占比 30%(主打 “安全性与医疗适配”),传统家电企业跨界布局占比 10%(主打 “性价比”),尚无品牌市场份额超 15%,行业处于 “技术探索 + 用户教育” 阶段。

三、市场现存核心问题

技术瓶颈制约用户体验:65% 的测试用户反馈 “家庭机器人对紧身衣物、带纽扣 / 拉链的衣物处理能力弱”,穿衣成功率仅 50%;30% 的用户表示 “机械臂力度控制,存在轻微夹伤风险”。

价格与需求错配:核心需求人群(老年人、残障人群)对 “1.5 万元以上” 的价格接受度不足 20%,而企业因 “研发成本高(柔性机械臂研发占总成本 40%)” 难以降价,形成 “需求有但买不起” 的困境。

场景适配性不足:现有产品多针对 “标准体型、标准衣物” 设计,对 “肥胖 / 瘦小体型”“特殊衣物(如病号服、保暖内衣)” 的适配性差,仅能覆盖 30% 的实际场景需求。

用户信任度待提升:45% 的老年用户表示 “担心家庭机器人操作失误导致摔倒”,35% 的家庭用户对 “家庭机器人处理衣物时的清洁度(如是否沾灰)” 存疑,用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四、市场发展建议与未来趋势

(一)短期建议:突破痛点,降低门槛

技术端:优先攻克 “纽扣 / 拉链处理”“紧身衣物适配” 技术,联合高校实验室研发 “低成本柔性材质”,将机械臂成本降低 30%,推动产品定价向 “1 万元以内” 下沉;

场景端:针对养老院、残障机构推出 “定制化解决方案”(如适配病号服、辅助坐卧状态穿衣),通过 “租赁模式” 降低使用门槛(月租金 500-800 元),提升市场渗透率;

用户端:联合社区、养老机构开展 “免费体验活动”,通过 “真人演示 + 安全测试报告” 增强用户信任,同时简化操作界面(如增加 “长辈模式” 语音提示)。

(二)未来趋势:三大方向驱动增长

“智能化 + 个性化” 融合:通过 AI 学习用户体型、穿衣习惯,自动调整机械臂动作,支持 “定制化衣物(如孕妇装、术后康复服)” 穿脱,2027 年有望实现 “90% 常见衣物适配”;

“跨界整合” 拓展场景:与服装品牌合作推出 “家庭机器人友好型衣物(如魔术贴替代纽扣)”,与智能家居联动(如家庭机器人感知室温后推荐衣物厚度),打造 “穿衣 - 搭配 - 收纳” 全流程服务;

政策推动加速落地:随着 “银发经济” 相关政策倾斜,预计 2026 年起,部分城市将把 “穿衣家庭机器人” 纳入 “养老服务补贴目录”,降低老年家庭购买成本,推动市场渗透率突破 10%。


以上内容来自我要调查网
1、我要调查网是盖洛特数据研究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在线调查平台。
2、是专业市场调查与互联网科技的完美结合。
3、弹指之间,在手指、手机、电脑间完成调查。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