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秋国庆双节出游意向调查报告

时间:2025-09-26 阅读:39次 | 分享次数:0次
      2025年中秋与国庆双节再度“合体”,形成8天长假,叠加疫情后消费复苏与政策刺激(如旅游消费券、跨省通行优化),出游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为洞察消费者行为变化,我们开展全国性中秋国庆双节出游意向调查,覆盖5,600份有效样本,分析出游意愿、目的地偏好、预算分配及决策逻辑,为旅游企业提供前瞻性策略参考。
一、核心发现:出游热情持续高涨,消费分层加剧
1、出游率创新高,家庭与年轻群体成主力
89%的受访者计划双节出游,较2023年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家庭游占比48%(亲子、三代同游),18-35岁年轻群体占比37%(独行、结伴),银发族(50岁以上)占比15%。
驱动因素:假期延长(71%)、旅游补贴政策(58%)、社交媒体种草(49%)位列前三。
2、目的地选择:长线游复苏,小众目的地崛起
长线游(跨省/跨国):占比52%,三亚、云南、新疆、西藏等传统热门地持续领跑;出境游中,东南亚(泰国、新加坡)、欧洲(法国、意大利)恢复至2019年同期85%水平。
短途游(300公里内):占比40%,以乡村民宿、露营基地、文化古镇为主,江浙沪、成渝、珠三角地区热度最高。
新兴趋势:
• “文化+自然”融合游:非遗体验、国风主题景区需求增长34%。
• “反向旅游”:鹤岗、汉中、普洱等低线目的地搜索量同比激增210%。
• “疗愈经济”:温泉、森林康养、禅修类项目预订量翻倍。
3、消费预算:高端化与性价比并存
人均预算4,200元,较2023年增长10%。其中:
• 高端客群(预算≥8,000元):占比18%,偏好定制游、私家团、奢华酒店。
• 大众客群(预算2,000-5,000元):占比65%,注重“高性价比+特色体验”。
• 预算敏感型(预算<2,000元):占比17%,倾向本地游或错峰出行。
支出结构:交通(32%)、住宿(28%)、餐饮(20%)、体验项目(15%)为主。
4、决策因素:安全与体验并重,短视频成核心触点
核心考量:目的地安全(73%)、价格透明度(68%)、交通便利性(61%)。
信息渠道:短视频平台(抖音、小红书)占比64%(种草+预订一体化),传统OTA(携程、飞猪)占比57%,亲友推荐占比39%。
新兴影响:AI旅行规划工具使用率达27%,虚拟现实(VR)景区预览接受度超40%。
二、细分群体行为洞察
Z世代(18-25岁):追求“独特性”与“社交货币”,热衷音乐节、电竞主题游、国潮打卡,愿为“出片率”付费。
新中产家庭(26-45岁):注重“教育+娱乐”平衡,博物馆研学、自然探险、科技体验馆需求旺盛,倾向选择“酒店+门票+导览”一站式产品。
银发族(50岁以上):偏好慢节奏、低强度行程,跟团游占比71%,健康养生类目的地(如温泉、山区)热度持续上升。
女性主导决策:62%的出游计划由女性制定,关注安全、拍照场景、亲子设施,对“粉色经济”“她旅行”产品敏感度高。

三、行业机遇与策略建议
1、产品创新:
针对Z世代:推出“国潮+科技”融合项目(如AR古迹探索、元宇宙旅行)。
针对家庭客群:开发“教育+娱乐”复合型产品(如非遗手作工坊、自然科普营)。
针对银发族:设计“康养+文化”慢旅行线路(如中医理疗之旅、茶马古道徒步)。
2、营销优化:
短视频种草:联合KOL/KOC创作“沉浸式体验”内容,突出“小众”“高性价比”标签。
AI工具赋能:开发智能行程规划小程序,提供个性化推荐与实时价格对比。
私域流量运营:通过企业微信、社群沉淀用户,推送专属优惠与会员权益。
3、服务升级:
强化安全保障(如紧急医疗救援、行程变更保险)。
提升交通接驳、餐饮住宿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
针对高端客群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增强品牌忠诚度。

      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出游市场呈现“需求旺盛、结构分化、体验升级”特征。旅游企业需紧扣细分群体需求,通过产品创新、数字化营销与精细化服务抢占市场,同时关注政策导向(如乡村振兴、绿色旅游)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以上内容来自我要调查网
1、我要调查网是盖洛特数据研究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在线调查平台。
2、是专业市场调查与互联网科技的完美结合。
3、弹指之间,在手指、手机、电脑间完成调查。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