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西湖旅游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25-09-16 阅读:822次 | 分享次数:0次
      202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杭州西湖景区以“科技赋能+文化焕新”为核心,实现客流、消费双增长,同时通过数字化管理缓解拥堵压力。本报告基于西湖景区官方数据、游客行为调研及行业趋势分析,揭示以下核心结论:
客流规模:国庆7天接待游客442.6万人次,同比增长30.92%,单日峰值达98.27万人次(10月3日);
消费结构:人均消费突破1500元,夜游、文化体验、数字产品成新增长点;
管理创新:通过“单双号限行+动态预约+AI分流”组合拳,核心区域拥堵指数下降25%;

文化赋能:宋韵夜游、非遗集市等项目带动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40%。

一、客流特征与时空分布
1. 总量与增速
据杭州市文旅局数据,2025年国庆西湖客流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较2024年增长30.92%。其中:
收费景点:灵隐飞来峰(102.97万人次)、三潭印月(85.6万人次)、动物园(68.3万人次)位列前三;
免费区域:苏堤、北山街、湖滨步行街客流密度最高,日均超20万人次。
2. 时空分布
时间维度:客流呈“中间高、两头低”趋势,10月3日单日客流达98.27万人次,同比增长55.89%;
空间维度:
• 核心区:断桥、苏堤、雷峰塔等传统景点客流集中,但通过“潮汐车道+硬隔离护栏”分流,通行效率提升30%;
• 新兴区:龙井村、茅家埠等乡村旅游点客流同比增长45%,满觉陇桂花集市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3. 客源结构
地域:长三角地区占比65%(上海、苏州、南京为主),省内游客占30%,远程客源以北京、广州、成都为主;

年龄:18-35岁游客占比52%(Z世代占35%),家庭亲子游占比超60%。


二、消费行为与趋势洞察
1. 消费支出结构
人均消费:1500元/人,同比增长20%,主要支出项为:
门票与体验:夜游船票、宋城演出票、灵隐寺素斋等文化消费占比35%;
餐饮:杭帮菜餐厅人均消费180-250元,“网红”茶饮店日均销量超6000杯;
购物:西湖龙井、丝绸、王星记扇子为TOP3伴手礼,数字藏品(如“三潭印月”NFT)销量突破10万份。
2. 消费决策偏好
信息渠道:70%游客通过抖音/小红书获取攻略,20%依赖OTA平台(携程、飞猪),10%来自亲友推荐;
产品选择:
• 夜游经济:《诗酒趁年华》宋风夜游项目上座率超95%,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8%;
• 科技体验:AR导航使用率达60%,00后游客偏好度超80%;

• 文化IP:《黑神话:悟空》取景地(雷峰塔、灵隐寺)游客量同比增长50%。


三、体验痛点与管理优化
1. 主要痛点
交通拥堵:自驾游客占比40%,景区周边停车场日均排队超1.5小时;
预约困难:灵隐寺、三潭印月等景点线上预约系统崩溃频发;
服务不均:核心区公厕排队时间长,偏远区域餐饮选择少;
过度商业化:30%游客认为湖滨步行街“同质化严重”,缺乏西湖特色。
2. 管理创新举措
交通管控:
实施“单双号限行+小客车预约制”,核心区域拥堵指数从2024年的2.5降至1.8;
增设10个外围接驳点,换乘公交游客占比提升至35%。
智慧化管理:
通过“西湖智控平台”实时监测客流,动态调整苏堤、断桥等区域通行策略;
引入52台4G执法记录仪,突发情况处置效率提升50%。
文化赋能体验:
推出“昭庆吉市”“满觉陇桂花集市”等非遗活动,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4小时;
培训550名多语种志愿者,外国游客满意度达90%。

2025年国庆西湖旅游市场的繁荣,既是文旅消费需求释放的缩影,也是传统景区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面对Z世代崛起、文旅融合深化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西湖需以“科技为骨、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持续优化管理效能、创新体验场景、平衡商业与文化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我要调查网
1、我要调查网是盖洛特数据研究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在线调查平台。
2、是专业市场调查与互联网科技的完美结合。
3、弹指之间,在手指、手机、电脑间完成调查。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