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热点: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985硕士求职大厂被拒只因本科双非学历

时间:2025-04-29 阅读:8次 | 分享次数:0次
通过网络舆情系统检索,综合各网站、平台热点信息,经研判分析梳理,盖洛特研究院汇整了过去一周(4月21日至4月27日)人社领域主要舆情热点如下:

热点一: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

事件概况:

2025年4月23日,猿辅导武汉分公司一名32岁员工李某某(部分报道称其年龄为26-27岁)在办公室内猝死。据家属透露,李某某原定于5月2日结婚,其未婚妻于事发前一晚(4月22日)21时联系他时,他仍在加班,此后失联。次日,家属在公司发现其遗体,推测为连续加班后留宿公司期间猝死。

企业回应:

辅导官方于4月25日发布声明,称事发当日为“倒休假期”,团队未安排加班,并强调李某某是“优秀员工”,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处理善后。然而,这一回应迅速引发公众质疑,焦点集中在“隐形加班”责任规避及行业系统性过劳问题上。

企业回应政府与法律介入:

武汉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回应将启动调查,重点核查李某某的考勤记录、加班审批单及近三个月监控录像,以确认是否存在“长期违规驻场办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亡认定需满足“三工要素”(工作时间、地点、原因),但法律专家指出,若长期加班与猝死存在因果关系,企业仍需担责。

舆情声量分析:

据监测数据,2025年4月23日至4月25日15点30分,相关话题在全网共产生约9.08万条信息,互动声量高达687.15万。


图片

其中,微博为核心舆论场,贡献53.32%的声量,单日热搜上榜5次,#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劳动监察部门回应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猿辅导老师猝死在公司人社局介入#、#猿辅导老师猝死家属发声#、#猿辅导猝死员工的亲属#。

事件引发895家主流媒体介入报道,媒体总发文量高达5153篇,包括《中国新闻网》、《光明网》、《澎湃新闻》、《大象新闻》等媒体。

舆情负面争议点:

1.对企业回应的强烈质疑:网友指出,若当日为休息日,李某某为何出现在办公室?前员工爆料存在“名义调休、实际远程办公”潜规则,公司回应被批“避重就轻”。员工曝光的钉钉记录显示,3月累计加班189小时(日均14小时),远超法定36小时上限。公司通过绩效考核将超时劳动包装为“自愿行为”。猿辅导在声明中强调事发当日未安排加班,试图切割单日工作安排与长期劳动强度的关联,掩盖了长期超负荷劳动对健康的累积损害。

2.行业“狼性文化”的集体控诉:此外,猿辅导此前被曝存在极端考勤制度、隐形监控、变相加班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质疑。技术部前员工称,公司内网系统实时抓取电脑活动,“摸鱼指数”与绩效挂钩。教师角色被异化为“销售+客服+助教”,人均跟进200-400名学生。

舆情简评:

猿辅导员工加班猝死事件反映出在线教育行业在资本驱动下的劳动异化问题。企业在追求业绩和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导致劳动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最终酿成悲剧。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隐形加班”、“过劳死”等问题的关注,推动了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视。企业应正视问题,优化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康、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劳动制度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热点二:985硕士求职大厂被拒只因本科双非学历

事件概况:

2025年4月24日,中工网一则“985硕士求职大厂被拒只因本科双非学历”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核心聚焦于一名985高校硕士毕业生因本科就读于非985/211院校(即“双非”),在求职互联网、汽车、金融等行业头部企业时遭遇系统性淘汰,即便其研究生阶段成绩优异(如发表多篇SCI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实习经历丰富,仍因“第一学历”问题被拒。

舆情声量分析:

据监测数据,2025年4月24日至4月28日15点30分,相关话题在全网共产生约6056条信息,互动声量约1.92万。其中,#985硕士求职大厂被拒只因本科双非学历#这一话题词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片

舆情负面争议点:

1.对教育公平的质疑:广泛舆论对当前教育公平状况表示强烈不满,“学历压力太大,985硕士被拒更应反思招聘标准,不应单一以本科院校论英雄。”认为高考已经成为寒门子弟命运博弈中唯一可以逆转阶层的重要通道,但现实却是即使考上985硕士,通过高强度努力提升背景,也难以打破“出身论”的隐性天花板。很多声音批判这种“双重筛选”的现象是对寒门学子的“二次打击”,加剧了贫困与低就业机会的恶性循环。

2.企业短视与人才浪费:“学历门槛不应成就业唯一标尺,能力与实绩才是职场通行证。”专家指出,企业过度依赖学历标签进行招聘,实际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许多“双非本+985硕”的候选人为弥补出身短板,进行超常规内卷(如辅修3个专业、发表8篇以上SCI),却仍在招聘环节被一票否决。同时,企业过度同质化选人也导致创新能力下降,长期来看,不利于技术创新和企业持续发展。

舆情简评:

本次“985硕士因本科双非被拒”事件不仅是一场关于个体求职遭遇的不公平叙事,更深刻折射出当前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复杂性与尖锐性。从企业角度来看,以第一学历作为初筛标准,确实在高强度筛选环境中带来效率提升,但这种以效率为导向的筛选方式,牺牲了教育公平、社会流动性与人才多样性,显然短视且不可持续。政策层面,尽管主管部门多次强调禁止学历歧视,但在缺乏刚性约束和高违法成本的背景下,市场依然按照自身逻辑运作,造成法律与现实脱节的困局。个体层面,寒门学子通过考研、深造努力打破原有阶层限制的路径,被企业一刀切筛选机制无情抹杀,引发公众对所谓“优绩主义”和“奋斗无用论”的强烈反思。


图片

了解盖洛特舆情监测服务或索要完整版深度报告

可联系客服:15980115291(手机微信同号)



企业详情介绍:


盖洛特舆情监测服务指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对互联网、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中的正负面舆情信息进行实时收集、研判、预警和应对等,以帮助政府、企业、组织等客户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公众舆情的服务。主要包括:

  • 舆情监测全网数据实时追踪。覆盖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论坛、博客等全场景渠道,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第一时间获取与客户相关的舆情信息。

  • 舆情研判对海量信息进行情感分类,精准识别正面、中立、负面舆论;通过传播路径分析、热点聚类、地域分布等维度,呈现舆情发展脉络。

  • 舆情预警:基于客户需求设定关键词阈值,触发实时预警,如微信、短信、邮件、监测系统通知。

  • 舆情分析报告:根据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特定话题或事件在公众舆论中引起的关注、情绪、态度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报告。舆情分析报告可以帮助企业、政府、组织了解社会舆论的动向和态度,为决策提供参考。

  • 危机应对支持:突发舆情时,提供应急响应,结合历史案例库生成风险评估与应对建议,协助客户快速化解声誉危机。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