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出行消费者分析报告:洞察假期出行趋势与消费行为

时间:2025-02-24 阅读:288次 | 分享次数:0次

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也是人们出游踏青、享受春光的好时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清明节期间的出行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期制度的完善,清明节期间的出行和消费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51调查网本报告通过对清明节出行消费者的分析,揭示出行偏好、消费特点及市场机会。


二、消费者画像

  1. 年龄分布

    • 18-30岁:占比约45%,以年轻人为主,偏好短途旅行、踏青和社交活动。

    • 31-50岁:占比约40%,以家庭为单位,兼顾扫墓和休闲旅游。

    • 51岁以上:占比约15%,以祭祖扫墓为主,出行方式较为传统。

  2. 地域分布

    • 一线城市:用户占比约35%,出行需求多样化,偏好高铁、飞机等高效交通工具。

    • 二线城市:用户占比约40%,出行以周边游和短途旅行为主。

    • 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约25%,出行以本地祭祖和周边景点为主。

  3. 出行目的

    • 祭祖扫墓:占比约50%,主要集中在清明节当天及前后。

    • 春游踏青:占比约35%,偏好自然景区和城市周边景点。

    • 探亲访友:占比约15%,以家庭聚会为主。

三、出行行为分析

  1. 出行方式

    • 自驾游:占比约60%,因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主流选择。

    • 公共交通:占比约30%,高铁、动车等中短途交通工具受欢迎。

    • 飞机:占比约10%,主要用于长途旅行。

  2. 目的地选择

    • 自然景区:占比约40%,如山水景区、森林公园等。

    • 文化古迹:占比约30%,如古镇、历史遗迹等。

    • 城市周边:占比约20%,如农家乐、主题公园等。

    • 祭祖地点:占比约10%,主要集中在农村和郊区。

  3. 消费偏好

    • 住宿:经济型酒店和民宿占比约70%,高端酒店占比约20%,露营等新兴方式占比约10%。

    • 餐饮:本地特色美食和农家菜受欢迎,占比约60%。

    • 购物:旅游纪念品和特产占比约40%,线上购物(如景区电商)占比约20%。

  4. 出行预算

    • 人均预算500-1000元:占比约50%。

    • 人均预算1000-2000元:占比约30%。

    • 人均预算2000元以上:占比约20%。

四、消费趋势

  1. 短途游升温:受假期时间限制,短途游和周边游成为主流选择。

  2. 绿色出行: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共享单车、电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受欢迎。

  3. 文化体验: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体验(如清明习俗、地方文化)的兴趣增加。

  4. 数字化服务:线上预订门票、酒店、交通的比例显著提升,智能化服务需求增长。

五、建议

  1. 优化交通服务:加强节假日交通疏导,提升公共交通运力。

  2. 丰富旅游产品:推出更多短途游、文化体验游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3. 加强环保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和环保旅游,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

  4. 提升数字化体验:完善线上预订和服务系统,提供智能化旅游解决方案。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