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行业与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涂料行业与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摘要与分类
1、 摘要
2、 定义与分类1
第二部分、中国涂料行业分析
一、世界涂料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6
二、中国涂料行业发展历程7
三、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预测8
四、产品结构及子行业发展速度9
五、涂料行业技术发展状况10
六、涂料行业资本结构11
七、中国涂料行业市场分析12
1、 市场分布12
2、 营销模式
3、 分销模式
八、涂料产品的进出口状况15
第三部分:建筑涂料行业分析16
一、定义与分类16
二、建筑涂料行业状况16
1. 行业概况16
2.建筑涂料的品类结构17
3.建筑涂料产品的技术水平17
4.建筑涂料产能的地区分布18
三、建筑涂料市场19
1.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预测19
2.市场份额分布19
3.市场前景及预测19
四、建筑涂料行业存在问题及建议20
1.存在问题20
2.建议20
第四部分:工业涂料及汽车涂料行业分析21
1、 工业涂料22
1. 产品细分22
2. 市场规模及发展预测22
3. 工业涂料的生产企业分布22
2、 汽车涂料23
1. 行业概况23
2. 产品细分23
3. 市场规模及预测24
4. 汽车涂料发展主要驱动因素分析24
5. 汽车涂料企业战略群组24
6. 行业赢利水平25
3、 产品发展方向25
4、 汽车涂料主要企业分析27
1. 中国汽车涂料企业的总体状况27
2. 国内主要汽车涂料厂商分类28
3. 低挡普通汽车涂料厂商概况28
4. 高档轿车涂料厂商概况29
第五部分:主要涂料企业分析30
1、 主要企业规模及经济效益31
1. 1999年涂料行业排行榜31
2. 2000年涂料企业规模及市场地位32
3.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32
2、 中国涂料行业上市公司分析33
1. 市场概述33
2. 主营涂料上市公司概况33
3. 原因分析34
4. 发展趋势34
第六部分:中国加入WTO对涂料行业的影响35
1、 加入WTO对涂料行业的影响35
1. 关税下降带来的利与弊35
2. WTO规则对国内涂料企业的影响35
2、 国内涂料企业的发展策略3
第一部分摘要和分类
一、摘要
行业规模与发展速度:2000年,中国涂料市场表观需求额为299.86亿元,比1998增长19.2%;表观需求量为195万吨,比1998年增长12.4%。
资本构成:三资企业所占份额,由1998年的25.6%上升为2000年的30%;国有、集体、股份制、私有企业等所占份额,由1998年的63.9%下降为2000年的56.8%;进口所占份额由1998年的10.5%上升为2000年的13.2%。三资企业和进口已成为推动中国涂料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及规模:2000年,中国共有涂料企业4500多家,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为857家。这857家企业共拥有资产总额310.9亿元,销售额270.2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应交增值税11亿元。
产能:2000年,中国涂料产量超过200万吨(有关部门估计约为280万吨)。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涂料产量为183.9万吨,比1990年增长1.2倍,年均发展速度为9%。涂料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产品结构与构成:近几年,中国合成树脂涂料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52%上升到70%以上。油基漆的比重,从1980年的48%下降到30%以下。合成树脂涂料中,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份涂料和溶剂等低污染环境适应型涂料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1%提高到目前的25%以上。
产量分布:中国涂料企业集中在粤、沪、苏、鲁、浙、冀、京、津8个省市。这8个省市的涂料产量占全国总计的76.5%。
企业实力:近年来,中国涂料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从行业总体来说企业规模仍然很小,大型企业只有17家,销售额只占行业总计的15.9%,绝大多数都是小工厂,其中许多小工厂产品档次低,设备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竞争能力很差。
三资企业:近年来,国外一些知名公司都看好中国涂料市场,在中国兴办独资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高中档涂料。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00年中国三资涂料企业有168家,资产总额101.4亿元,全年销售额93.4亿元,利润总额7.8亿元,分别占涂料行业合计的32.6%、34.6%和49%。三资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都高于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
进出口状况:近年来,中国涂料商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口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出口量。2000年中国涂料进口额为4.97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67.4%;出口额1.39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32.8%。每吨涂料的进口价平均为2172美元,而出口价平均为1673美元,这说明出口涂料的品质、档次与进口涂料仍有很大差距。
技术方向:今后几年,中国将大力发展节能低污染环境适应型涂料、高档合成树脂涂料、专用涂料和具有特殊功能涂料。高档树脂涂料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70%提高到2005年的80%,聚氨酯漆、丙烯酸漆、环氧树脂漆等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在建筑涂料中水性涂料的比重,到2005年将提高到60-70%。在工业制品涂料中,将扩大水溶性涂料、高固分涂料和粉末涂料的应用,到2005年将分别提高到35%、10%、6%。还将发展水性汽车涂料、航空涂料、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铁路车辆涂料、高档家具涂料。及特殊功能涂料等专用涂料。
发展趋势:2000年,中国人均涂料消费量为2.4公斤,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很大。有关部门认为,今后5-10年内,随着涂料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涂料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涂料消费量将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根据中国国家经贸委在2001年6月公布的化学工业"十五"规划,中国涂料消费量2000年为200万吨,2005年需求预测为270万吨。
二、涂料的定义与分类
1、 涂料定义:
涂覆在材料和制品表面,能够与表面材料很好的粘在一起并形成完整的涂膜,用以装饰和保护基体的材料。
2、涂料分类及产品品种
涂料有多种分类方法,在统计时,常将涂料按用途与功能分为三大类:
一是工业涂料,包括汽车涂料、机电用涂料、船舶涂料、钢木家具及其他涂料
二是建筑涂料,包括建筑涂料、墙漆等
三是特种涂料,包括防腐、道路、标志及其他功能性涂料等
详细介绍如下:
--建筑涂料
建筑涂料除了具有保护和装饰作用外,还具有特殊功能,它施工方便,维修维护容易,颜色丰富,图案繁多,被建筑界称为“凝固的艺术”,在城乡建筑物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产品品种:内墙涂料、外墙涂料、防水涂料、其他(国内钢结构用涂料、地坪专用涂料、防火涂料、顶棚防潮、防霉、隔音、抗静电涂料等。
--汽车涂料
汽车涂料系指各种类型汽车在制造过程中涂装线上使用的涂料以及汽车维修使用的修补涂料。汽车涂料品种多、用量大、涂层性能要求高、涂装工艺特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用涂料。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
主要品种:汽车底漆、汽车面漆、罩光清漆、汽车中间层涂料、汽车修补漆。
--防腐涂料
我国防腐蚀涂料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多以油基树脂、酚醛树脂以及醇酸树脂涂料为主;第二时期以合成树脂,包括酚醛、醇酸、环氧、氯化橡胶、乙烯树脂等为主;目前处于第三时期,以新型合成树脂替代沿用树脂,并对所用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均有新的要求。
--特种涂料
特种涂料是指具有特定功能,涂装特种底材,或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涂料品种,是为军事工业的发展而配套的涂料新品种,具有技术性强、性能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使用数量少(与民用涂料比较而言)的特点,是一种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社会效益很高的涂料品种。特种涂料在军事工业中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航天涂料、航空涂料、核工业用涂料、常规兵器涂料、舰船涂料等。
--粉末涂料
粉末涂料和涂装技术是十多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新技术,具有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工艺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涂层坚固耐用、粉末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它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涂料和涂装行业的广泛重视和兴趣。
主要品种:热固性粉末涂料、热塑性粉末涂料。
第二部分、中国涂料行业分析
一、世界涂料工业的分析与预测
一、增长速度与规模预测:
2002~2005年全球涂料的需求量将以平均每年3.7%的速度增加,2005年将达到2830万吨。
(1)成熟地区
市场比较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增长速度较慢,北美及西欧的涂料需求将每年增加2.7%,。将继续占据全球需求量的一半以上。日本更低,平均每年增加2.2%,但扭转1995年~2000年每年1.1%的负增长局面。
(2)发展中地区
发展中国家涂料需求增长会高于世界的平均值。中国每年将以6.6%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263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涂料市场。印度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将为6.6%,2005年将达到73万吨,建筑涂料需求每年增加6.9%,2005年达到53万吨。
二、全球涂料产品结构(1999年)
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涂料为消费比例最大的一类,1999年全国建筑涂料消费已经超过涂料总消费量的一半。
三、欧洲市场状况:
目前欧洲建筑涂料占26亿升,整个涂料市场的一半,主要有三种类型: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及着色剂/清漆体系。水性涂料预计有增长势头,2007年将会达到56亿美圆的市场规模;同时溶剂型涂料的比率也将会下降。由于产品质量及性能的原因,溶剂型向水性涂料的转型在短期内不会太明显。近年,原材料的高成本与相对低的价格已经阻碍了建筑涂料的发展。客户会继续拒绝涂料价格的提高,而TiO2仍将成为最受欢迎的颜料。
欧洲的粉末涂料市场:粉末涂料市场将会扭转继续缩小的局面,呈现持久增长的势头。预计粉末涂料将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2007年将达到18.2亿美圆。价格仍将保持较宽的幅度,主要依赖于树脂的不同。
二、 中国涂料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涂料工业的发展,是以涂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导。50年代,中国开发研制了一批国防军工涂料(如航空涂料、常规武器用涂料等),对我国涂料行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生产了极深远的影响。
60年代,中国组织了科技开发的大协作,使中国生产的船舶防污涂料、载重卡车涂料、桥梁涂料、水乳胶涂料、水性电泳涂料等不少品种接近或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70年代,中国涂料技术开发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但广大涂料科技人员仍然在逆境中坚持科学试验,对油基漆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80年代,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第六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自主开发了300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此基础上,中国又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大缩短了中国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90年代后,中国涂料品种发生了根本变革,进入了合成树脂涂料的时代。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努力,中国涂料产量已跻身世界第四位。产品结构进入了合成涂料时代,生产装备已接近八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科研机构已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80年代开始,中国大量引进涂料生产技术和设备使中国涂料工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的来看,我国的涂料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起步到逐渐成熟三个阶段,从起步到逐渐成熟形成规模的周期较短,基础较弱,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产品概念总是把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作为涂料的特性,谋求短期效益,没有把涂料作为一门科学来深化,所以就造成了“大跃进”式遍地开花的局面,普遍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功能简单、质量低劣,全国数千家涂料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只有240吨左右,与美国825家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7878吨相比,悬殊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中国涂料工业必然走向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三、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行业规模
近年来,中国涂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涂料生产企业约4500家,分属化工、轻工、建材、建筑、机械、交通等行业,年产量已达200多万吨,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涂料品种比较齐全,水性涂料、高固分涂料、粉末涂料、幅射固化涂料等均能生产。2000年中国涂料市场表现需求量为195万吨,比1998年的174万吨增长了11.5%。
注:统计范围包括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发展速度
1、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1、 中国经济、政治环境稳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 建筑、建材行业稳定发展,推动占主导的建筑涂料子行业稳定快速发展;
3、 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在今后若干年内成为中国重点发展产业,带动了汽车涂料子行业的发展
2、发展速度和趋势预测:
经分析比较,从96-2001年,中国涂料行业平均增长5.3%,最近三年平均增长6.5%。基于以上涂料行业主要驱动因素今后继续朝有利于行业发展趋势,今后3-5年内,中国涂料行业将以6.6%的速度发展。到2005年,涂料总产量为263万吨,需求量为,2010年,总产量达到315万吨。
四、产品结构及子行业发展速度
(1) 产品结构与发展速度
中国涂料消费及需求预测(千吨,%) | |||||
应用领域 | 1996年 | 2000年 | 1996-2000年 | ||
消费量 | 比例 | 需求量 | 比例 | 年均增长率 | |
建筑 | 700 | 43.75 | 1400 | 60 | 6.5 |
防腐 | 200 | 12.50 | 220 | 11 | 2.4 |
汽车 | 60 | 3.75 | 150 | 7 | 23.6 |
海洋 | 100 | 6.25 | 120 | 6 | 4.7 |
家电 | 80 | 5 | 100 | 5 | 5.7 |
机械 | 90 | 5.63 | 100 | 5 | 2.7 |
家具 | 120 | 7.50 | 130 | 6.5 | 2.0 |
铁路车辆 | 60 | 3.75 | 70 | 3.5 | 3.9 |
交通标志 | 50 | 3.12 | 70 | 3.5 | 8.8 |
其它 | 140 | 8.75 | 140 | 7.5 | 1.7 |
合计 | 1600 | 100.00 | 2500 | 100 | .05.7 |
注:预测全行业需求量,表观需求量统计以500万元以上企业为统计口径。
(二)涂料行业结构分析:
从1998年到2000年中国涂料产量和表观需求量来看,历年的表观需求量略高于产量,表面上看供求基本平衡。
目前我国涂料工业的主要问题是合成树脂涂料的比例占80%,而节能低污染型涂料比例相当低,仅为20%左右。在无机颜料中,最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发展缓慢,近几年产量一直为11万~12万吨,而每年进口量达7万~8万吨。
实际上,目前中国高档涂料供应严重不足。国内生产的高档涂料在涂料总供应中占的比例很小。尤其是水性建筑涂料仍以中低档为主,如建筑涂料含聚乙烯醇类低档涂料占65%。
因此,中国涂料市场呈现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低质量产品供应过剩的状况。高档涂料不足部分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而低质量产品又难以出口,造成部分产品严重积压。
五、涂料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由于受汽车工业、建筑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拉动,标志着中国涂料技术进步的涂料品种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合成树脂涂料的比重达到65%-75%。阴极电沉积涂料已在汽车工业中普及,并开展了汽车面漆水性化的研究。水性乳胶涂料在中国已历经30多年发展成为中国建筑涂料的主流。粉末涂料的发展尤为惊人,产量居亚洲首位,近3年来,中国涂料行业年均申报专利和年均获得专利相当于自中国实行专利制度前五年年均的2倍,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水平有明显提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日本、奥地利、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引进建立了数套汽车涂料生产装置,对中国汽车涂料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中国又从不同渠道从日本、法国、美国等引进10多条乳胶涂料生产线,使中国乳胶漆涂料的水平不比工业发达国家低。在船舶涂料、海洋涂料和防腐蚀涂料方面,丹麦Hempel、英国IP、挪威Jotuh、英国伯爵、日本关西相继在深、沪、穗、甬、津投资设厂。国外一些知名的助剂生产商、颜料生产商也纷纷寻找机会在华设厂。中国涂料市场的国际化促进了中国涂料行业技术进步,缩短了中高档涂料产品与国外的差距。
1991-1999年,中国有关部门安排了涂料及相关原料的新品种、新工艺、新装置研究开发项目共63项,其中50%的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综合效益明显。主要的创新成果有厚膜型阴极电沉积涂料,水性浸涂漆、金属闪光涂料、厚膜型建涂料、水性工业涂料、水性防腐蚀。
工业涂料品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工业涂料的品质有大幅度提高。汽车涂料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涂料的技术水平,尽管我国轿车OEM涂料仍然主要是进口产品,但外商逐步将供应生产厂转移到中国境内。中巴车、客车、轻卡及载重汽车用涂料,基本立足于国内,汽车修补漆也是以国内产品为主。卷材涂料近年来发展迅速,产量连年上升,品种不断增加。粉末涂料的产量达10万吨以上,居亚洲第1位,应用领域从家电扩大到家具防腐蚀、汽车等领域。钢结构用超薄型防火涂料的装饰性、防火性能等优于进口产品,逐步将国外产品挤出中国市场。其他工业涂料,如集装箱涂料、船舶涂料等,也加快速了国产化步伐。
六、涂料行业资本结构
随着中国涂料市场的稳步拓展,非公有制涂料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境外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在中国涂料行业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形成资本多元化趋势,涂料市场竞争异常剧烈。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的42家重点企业1999年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排名前6位效益最好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占60%以上。世界排名前10位的涂料制造商均以其技术或产品进入中国涂料市场。为了适应竞争,中国国有骨干企业纷纷改制,成立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南京宁天龙、武汉双虎、重庆三峡、天津灯塔、西北化工和重庆渝钛白等6家公司在中国深、沪两市股票交易所上市。宁天龙现己被南京红太阳集团兼并。
我国国内涂料市场,尤其是高档和高性能涂料市场对我国涂料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激励了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如立邦涂料对中国市场的强劲冲击,促进了我国乳胶漆的迅速的发展,促使了我国涂料企业建立新的营销理念和运行模式,从而促使我们涂料行业的发展。新兴的民营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和经济地理优势,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企业,并逐步确定了自己稳固的市场地位;而原有的国有企业也在转制中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改善和增强企业的综合能力,通过资产整合、资产重组、兼并、多业并举等方式形成了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同时,国外公司通过独资、合资、代理等形式,以特有的资本和产品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其市场的占有量日趋扩大;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形态上已发生质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
图:中国涂料行业品牌结构
资料来源:《涂料工业》2000年
七、中国涂料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布
1、场区域划分
中国东部地区专业涂料生产基地和规模化涂料生产企业形成的步伐加快,促进了涂料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占全国涂料总产量的69.9%。2001年,这种发展势头不减,2001年1-4月累计,珠江三角洲完成涂料总量9.4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81万吨增长2.53%其中建筑涂料完成3.6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45万吨增长5.08%;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发展势头更好,1-4月涂料总量为18.45万吨,增长速度为9.98%其中建筑涂料总量为6.21万吨,增长速度为21.25%北京周边地区1-4月完成涂料总量7.1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14%其中建筑涂料完成2.9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9.23%。
2、市场细分
第一层是超级市场。这是中国涂料销售的新领域。在上海和北京,超市已成为先富起来的市民购买涂料的好去处。
第二层是项目工程。这是中国涂料市场最庞大最隐蔽的市场。
第三层是家庭装修公司。这是涂料最大的地下河,不动声色,但耗用了大量涂料。
第四层是家具厂。这是块稳定的市场,最要求物美价廉。
第五层是分销。这是最传统的销售模式。过去十年,多数涂料经营者通过分销从万元户到千万元户。
第六层是开专卖店自营。虽然销量少但利润可观。守住个店就有可能养活几代人。
(2) 营销模式
1、 关系营销:
以前顺德涂料企业营销模式采用“油工市场”的路子,即走工程队、装修公司等买家的路子,通过回扣来笼络住这些人,将涂料捆绑到工程里,最终销售到消费者手里。
2、 多品牌营销策略:
顺德市涂料企业整合了一条新的营销路子,即“铺底代理”:当客户汇来货款后,厂家会发出超过货款价值约30%左右的货,其中这30%的货款要等到对方不想做这个牌子时才能收回。这种新的营销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从而使广东涂料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3、 优势:
由于一个牌子的涂料在某区域只能有一个总经销商,因此厂家会同步注册几个品牌,使得自己的产品在区域内有多个总经销商,从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顺德市某涂料企业负责人曾以“一树结果,全面开花”来形容这种营销策略,并说由于产品涵盖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一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问题:
正因为这样,一些企业把心思完全放在玩花样上,而忽视了技术革新。为了压低价格,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最终落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下场。南海市的这家民营涂料企业在东北市场本来占有较大优势,由于其中一个产品系列中的低档产品被当地技监部门检验不合格,其他品牌的经销商闻讯后纷纷退货,令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多品牌营销作为一种销售策略无可非议,但应以保证质量为前题。而且价格相差之大,令人有偷龙转凤的感觉。企业搞多品牌经营,主导品牌很容易被次品牌拖累,最终得不偿失。
5、新的营销观念:
今后涂料营销应迅速转型到品牌营销上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市场,准确定位。同时更新营销观念,做好售前售后服务,除了打质量牌之外,更要打好服务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
(三)分销模式
1、三资建筑涂料行业典型销售模式
国外涂料企业销售以代理为主,并通过设立品牌专卖店和地区服务中心,着重加强品牌的宣传和售后服务。
分销渠道 | 销售方式 | 比重 |
分销 | 通过各地代理销售 | 80% |
专卖 | 设立专卖店 | 10% |
直销 | 厂家设立地区服务中心直接销售 | 10% |
2、建筑涂料企业典型销售模式
(1)国内建筑涂料生产企业的典型销售模式
国内企业一直以批发和厂家直销的渠道:
分销渠道 | 销售模式 | 比重 |
代理直销 | 通过各地代理批发销售 | 20% |
零售 | 通过各地代理销售 | 10% |
代理专卖 | 各地代理直接在建材市场销售 | 40% |
直销 | 厂家直接在建材市场销售 | 30% |
资料来源:根据华通公司调查结果整理
(2)国内典型的分销模式
图:北新涂料厂营销网络
3、国内汽车涂料行业营销模式
汽车涂料根据企业实力,可划分成三个集团,其分销模式各不相同:
第一集团:该集团中企业的客户主要是外资的高级轿车生产厂家,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销售模式主要采用“系统供货”的方式,即汽车涂料生产厂直接参与汽车厂涂装线的日常生产全过程,最终汽车厂将按照合格车身数与涂料厂商结算费用。
由于外资轿车企业在选择主要涂装材料供应商时一般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即首选其国外母公司涂料供应商的产品,这使得第一集团的企业在外资高档轿车涂料的细分市场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集团:该集团中的生产企业主要按外方提供的市场需求及新产品与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按外方要求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以及开发市场和参与管理。经过几年的经营运作,目前在产品档次和质量以及管理、营销方面初步与国际接轨,其现代轿车涂料生产、营销体系在国内也初露端倪。
该集团企业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合资的中档轿车生产企业,产品定位在中端。
第三集团:该集团中的企业由于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其产品质量尚无法达到为轿车行业提供涂料水平,目前只局限于为各类客车及重型汽车提供面漆或底漆涂料,产品定位在市场低端。
八、涂料产品的进出口状况
1、进出口总量分析:
2000年中国涂料的进出口量约占涂料市场表观需求总量的11%左右,当年进口涂料18万吨,出口涂料7.5万吨,特别是涂料的进口量增长较快,目前进口涂料约占中国涂料市场总量的8%左右。
2、进口分析:
涂料进口比例的上升,是制约国产涂料产品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由于国产涂料在质量和品种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高科技涂料产品市场被进口产品所占领,涂料市场的国际化将近一步加强,涂料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目前情况来看,进口涂料的品种主要以水溶性的高档轿车用漆为主,进口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欧洲;
3、出口分析:
我国涂料的平均年出口量基本保持在年7万吨的水平,出口产品主要以溶剂型涂料为主,约占出口总量的60%,水性涂料约占出口总量的40%。
九、中国涂料原材料供需状况:
涂料工业用主要原材料品种、市场价格及未来趋势预测见表6所示。
表6: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涂料用主要原材料市场行情:
原料名称 | 市场CFR价格(美圆/吨) |
苯酐 | 490~500 |
醋酸乙烯 | 400~405 |
二辛酯 | 590~595 |
精对苯二甲酸(PTA) | 470~475 |
已内酰胺(CPL) | 1050~1100 |
甲醇 | ~175 |
丁醇 | 520 |
辛醇 | ~540 |
乙二醇 | 470~500 |
纯苯 | 280~290 |
甲苯 | 340~350(FOB价) |
溶剂级二甲苯 | ~365(FOB价) |
异构级二甲苯 | ~360 |
邻二甲苯 | 400~435 |
对二甲苯 | 435~445 |
第三部分:建筑涂料行业研究
一、定义与分类
建筑涂料是涂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内、外墙涂料,地面涂料、顶棚涂料、门窗涂料、防火涂料以及其他功能性的涂料等。它发展品种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居民住宅,改善城乡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涂料对建筑物不仅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并有质轻、安全、施工简便、工效高、工期短、维修更新方便,造价较低、颜色丰富,图案繁多,被建筑界称为“凝固的艺术”,在城乡建筑物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品种主要是乳胶漆,其产量一般占总产量的50%。国外乳胶漆的品种繁多,有醋酸乙烯系、丙烯酸酯系、氯乙烯系、马来酸酯系、苯乙烯系、环氧系、聚氨酯系及聚乙烯醇缩醛系等等。但各国发展的品种各有侧重。例如:美国以发展纯丙烯酸乳胶漆和醋酸乙烯乳胶漆为主;日本以苯乙烯-丙烯酸乳胶漆为主;西欧各国以醋酸乙烯或叔碳酸乙烯酯改性醋酸乙烯乳胶涂料为主。其中,内墙涂料以中、高档乳胶涂料为主,具体品种有纯丙烯酸乳胶漆、苯丙乳胶漆、乙酸乙烯-丙烯酸乳胶漆、乙烯-醋酸乙烯乳胶漆等等。外墙涂料是耐候性优异的乳胶漆和溶剂型涂料。具体品种有改性醇酸涂料、乙烯-丙烯酸胶涂料、纯丙烯酸乳胶漆、改性聚氨酯涂料、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环氧聚酷胺涂料、丙烯酸硅酮涂料、含氟树脂涂料等等。厨房、卫生间、浴室墙壁涂料一般用丙烯酸乳胶漆。此外,国外建筑涂料品种还包括各种功能性建筑涂料。
二、建筑涂料行业状况
1、 行业概况
我国建筑涂料原有基础较差,经近20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地自行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生产和技术,开始走上一条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从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发展道路。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档次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
从企业分布看,半数企业分布在建材建工系统和化工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涂料生产企业4000多家。分布于建材、化工、轻工、建筑、煤炭、农业、交通、文教等行业。其中半数的国有涂料企业主要分布在建材建工系统(约占35%)和化工系统(约占15%)。
从经济类型看,形成了国有骨干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的建筑涂料企业一半以上是国有企业(约占55%),近年来,乡镇企业(约占35%)和个体企业(约占10%)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国外的一些著名涂料企业纷纷以合资、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现在国有、乡镇、三资企业三足鼎立之势。
从企业生产规模看,中小企业成为行业的主体。目前,国内年产量在3000t以上的厂家不足10%,生产厂能达到年产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不足3%,年产量达10000t以上的厂家更不足1%,70%-80%为年产1000t以下的小型企业。而国外企业陆续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成的建筑涂料工厂生产规模均在2至5万吨以上。
建筑涂料在我国一些城市的推广应用获得了重要成果。采用建筑涂料进行外墙装饰的高级饭店、重要工程和民用住宅小区日渐增多,并开始形成大面积应用之势。如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威海等城市的新建住宅小区建筑的外墙都普遍采用建筑涂料进行装饰;一些高级宾馆、饭店、重点工程都大量采用建筑涂料进行外墙装饰。如北京西客站、全国政协大楼、北京国际饭店、昆仑饭店、建国饭店、上海花园饭店、上海商城、上海太平洋大酒店、广州大观园、深圳世界之窗、杭州五洲大酒店等,并出现了不少装饰效果很好,耐久性达10年(或10年以上)的工程实例。
2、 建筑涂料的品类结构
我国建筑涂料按其用途分为:内墙涂料、外墙涂料、防水涂料、其他(国内钢结构用涂料、地坪专用涂料、防火涂料、顶棚防潮、防霉、隔音、抗静电涂料等。
我国建筑涂料目前低档聚乙烯醇类涂料仍占较大比重,约占涂料总产量的40%,由于其品质较差,近年来产量将逐渐下降。而品质较优的建筑涂料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内墙涂料发展的主要品种:有聚醋酸乙烯乳胶漆、聚酯酸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聚苯乙烯-丙烯酸乳胶漆、乙烯-醋酸乙烯类乳胶漆、聚乙烯醇类低档涂料。外墙涂料发展了乳胶涂料和溶剂型涂料两大类产品。乳胶涂料俗称乳胶漆,以聚苯乙烯-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类品种为主。溶剂型涂料,是以丙烯酸酯类,丙烯酸聚氨酯和有机硅接枝丙烯酸类涂料为主,此外还开发成功了含氟树脂涂料。地面涂料:以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类涂料为主。功能涂料:已开发的品种主要有防火、防潮、防结露、防霉、防虫、防腐蚀、防碳化等品种。木质装饰漆:主要发展品种有聚氨酯类涂。
随着化工行业合成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我国建筑涂料工业走过了从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的过渡、由单一品种逐步地向多品种及配套技术的过渡、从传统的平状薄型逐步地向复层厚质等高装饰性和高性能过渡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高、中、低档多层次产品结构的局面。建筑涂料的品种结构向着环保化发展,已成为生产企业的重点工作,也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3、建筑涂料产品技术水平
(1)产品水平——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
我国建筑涂料的品种结构与外国相差甚远。在各种建筑涂料中,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我国有机类建筑涂料约占建筑涂料总量的80%以上,但所用的基料相当大的部分是聚乙烯醇系列,占建筑涂料总量的70%左右。乳液涂料所占的比例还较少。虽然近年来建筑涂料总的发展趋势是高档产品上升,低档产品下降,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还要相当一段时间。
(2)工艺装备水平——企业整体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
国外大的涂料公司生产工艺装备水平较高,树脂反应釜向大型化发展,以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搅拌釜一般用无级变速,通常用油压机或电机变频调速。砂磨机由于具有效率高、连续操作等特点,被涂料企业普遍使用。在涂料的生产过程中物料输送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泵是液体输送的关键设备,国外开发了一些新型泵以利解决易渗透或高黏度物料的输送问题。80年代在国外涂料生产和管理中已经普及了电子计算机,尤其是自动配色仪的采用使涂料生产和应用中配色问题得以解决。
我国建筑涂料科研和规模较大的企业近年来在解决工业装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值得指出的是,占涂料生产90%以上的企业,并不掌握合成技术和工业设备,投资额较小。受规模的限制,涂料设备多为小型普通设备,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更谈不上电子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我国建筑涂料企业整体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
(3)建筑涂料引进技术情况——重复引进,效益欠佳
我国从国外引进建筑涂料生产线20余条,以生产丙烯酸涂料为主,其中包括工艺配方、部分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等。主要引进别国和地区是日本、美国和香港。这些生产线的引进推动了我国建筑涂料工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复引进;引进生产线与原材料不配套,数量和品种均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开工不足等原因,生产能力发挥不足,效益欠佳。
4、建筑涂料产能地区分布——生产集中在沿海和较发达地区
中国的建筑涂料企业分散,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约占60%。而年产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建筑涂料产量居全国之首。生产规模位于全国前10位的涂料生产企业,有一半雄居在广东。
图1:2000年中国建筑涂料产量的地区分布
三、建筑涂料市场状况
1、市场规模
图2:1997-2000年中国建筑涂料产量
近年来,中国建筑涂料产量逐年增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仅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的产量就由1997年的42.72吨发展到2000年的56.32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63%;比同时期涂料产量的年增长率4.53%高出5个多百分点。根据涂料工业协会的估计,中国全部涂料生产企业2000年各类涂料总产量可达到140万吨,预计今后还会以10%的年增长率发展。建筑涂料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之一。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中也确定:2005年,我国建筑涂料年产量将达到180万吨,建筑涂料外墙装饰应用率达到35%;到2015年建筑涂料的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在外墙装饰中的应用率达到60%以上。
2、 市场份额分布
建筑涂料作为涂料工业的一大门类,占据了涂料工业的半壁江山。目前我国建筑涂料年产销量中有机类产品占80%以上,无机类产品站20%以下;内墙涂料约占65%,外墙涂料约13%,防水涂料约16%,其他功能性涂料6.5%。
从分布的区域看,2000年,沿海地区(包括闽、粤、鲁、浙、沪、苏、津、翼、辽等省市)占全国建筑涂料总量的份额约为70%;西部地区(包括陕、川、渝、甘、宁、新、蒙等省区)占3.75%;其他地区占17.5%。
3、市场前景及预测
目前,我国建筑涂料的品种配套、产量,特别人均占有量和国外有着很大差距。国外发达国家涂料人均占有量在15kg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达到了8kg,而我国的涂料人均占有量仅1kg左右。若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涂料产量为1000万吨,其中建筑涂料占一半的话,约500万吨,前景非常诱人。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随之带动建筑装饰装修业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作为重要装饰装修材料的建筑涂料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已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据统计,“九五”期间我国城镇农村住宅平均每年竣工6亿m2以上,需要装饰的面积至少在36亿m2左右。使用涂料装饰的面积越来越多,需求逐年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的住宅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也为中国的建筑涂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工业协会的估计,仅城市新建建筑面积每年就对各种建筑涂料产生约80万吨的需求,加上农村的新增建筑面积,估计需求量能达到100万吨~120万吨/年的规模;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公布的数据,仅住宅二次装修就可为建筑涂料市场再增加50万吨/年的需求;作为旅游大国,中国共有景点建筑面积面积约为200亿m2~400亿m2,仅以每年5%的比例进行维护性装修,就会有约100万吨的需求。把以上这些需求汇总在一起,则每年中国市场对建筑涂料的需求将有200~300万吨。
四、建筑涂料行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建筑涂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1)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建筑涂料仍处在发展时期,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少功能性和超耐侯性的成膜树脂;在开罐效果、施工性、遮盖力、流平性等方面,国产涂料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国产助剂还形成不了多样化、系列化,尤其是缺少高性能颜填料的生产能力;涂料标准及配套产品标准不齐全;对建筑涂料的施工质量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施工规范。
2)产品质量上,没有建立质量认证制度和质量监督机构;
3)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差,缺乏核心竞争力;
2、建议
1)提高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
涂料的质量是企业和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标志,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制定从生产到流通、施工应用等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尽快把产品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实施名牌战略,集团战略,走专业化、规模化大生产之路
名牌意味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创建国家级、国际级的名牌产品。目前我国建筑涂料企业一般生产规模都比较小,产品品种系列少,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为此,应对现有小规模生产企业,采用跨地区、跨部门联合和兼并收买等方式进行改造,并有计划地重点扶植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逐渐建成年生产能力在3-5万t以上,多品种配套的大型企业。
3)以战略的高度,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要实现建筑涂料工业的现代化,跻身于世界之林,需要尽快培养和造就大量的第一流的高素质的人才,包括富有创新才能的科研人才,各类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大量的高技术工人。
4)切实解决好涂料所用原料、辅料和助剂的配套发展工作
涂料所用的专用乳液、助剂、颜料等目前还存在着品种少、质量不稳定、供应不足、价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徐料的发展,建议化工、石油、轻工等原料部门,加强规划,通力合作,做好配套的开发和生产,以满足建筑涂料的发展需要。
5)要重视建筑涂料涂装施工技术的研究
一种建筑涂料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严格地说是一种半成品,只有将它装饰到被涂物表面形成漆膜后,才成为真正的成品。国外对一种新的涂料品种问世后,对其涂装施工技术研究非常重视,对其施工基础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具,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办法等都进行较深入具体的研究,并相互提出详细的施工规范和验收规程。特别为了适应家庭装饰的发展需要,研究和开发了适用于家居装饰的产品小包装以及简便适于自己动手的施工机具,并为用户提供了很通俗、详细的施工方法。国外这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发展。
6)要重视绿色环保建筑涂料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建筑涂料将是对世纪建筑涂料的发展方向,也将是21世纪消费的热点。为此,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绿色环保建筑涂料的发展,都纷纷投入巨资开发研究各种新型绿色建筑涂料。对绿色建筑涂料在21世纪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要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技术,改造现有的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工艺和产品,促进产品的绿色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动向,集中人力、财力研究开发新型的绿色建筑涂料品种,以满足我国建设需要,并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四部分工业涂料及汽车涂料行业分析
第一章、工业涂料
一、产品细分:
工业涂料按产品用途可细分为:汽车涂料、防腐蚀涂料、机械涂料、、轻工家电涂料、木器家具涂料、海洋涂料及其他涂料等七大类,各细分品种及所占比例见表1所示。
表1:2000年我国工业涂料各细分品种的所占比例:
序号 | 细分品种 | 产量(万吨) | 所占比例 |
1 | 汽车涂料 | ~15 | 15% |
2 | 防腐蚀涂料 | ~20 | 20% |
3 | 机械涂料 | ~10 | 10% |
4 | 轻工家电涂料 | ~10 | 10% |
5 | 木器家具涂料 | ~10 | 10% |
6 | 海洋涂料 | ~10 | 10% |
7 | 其他涂料 | ~25 | 25% |
合计 | ~100 | 100% |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预测:
2000年我国工业涂料的市场规模约为100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工业涂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8万吨的水平,平均年增长率约为6.6%左右。其中汽车涂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吨,是各细分品种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三、工业涂料生产企业分布
(一)企业区域分布:
我国工业涂料的重点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天津、西安、湖北、河南、及江苏等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这些地区的企业个数占全国工业涂料重点企业总数的76%左右。地区分布见表3所示。
表3:工业涂料重点企业分布:
地区分布 | 企业个数 | 所占比例 |
广东 | 4 | 16% |
上海 | 3 | 12% |
天津 | 3 | 12% |
西安 | 3 | 12% |
湖北 | 2 | 8% |
江苏 | 2 | 8% |
河南 | 2 | 8% |
(二)产能区域分布:
从工业涂料生产能力的区域上来看,工业涂料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地区,2000年分地区工业涂料产量及所占比例见表4所示。
表4:2000年工业涂料产能分布:
产能区域 | 工业涂料产量(万吨) | 所占比例 |
长江三角洲 | ~25.8 | 35% |
珠江三角洲 | ~12.2 | 16.6% |
京、津、冀地区 | ~8.8 | 12% |
合计 | 63.6% |
第二章、汽车涂料子行业概况
一、汽车涂料行业概况
我国汽车涂料的生产线是在引进国外生产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产量尚能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但与国外相比,不论在质量还是品种上都有较大的差距。目前轿车涂料主要依靠进口,或以进口的半成品和原材料配制的涂料产品占主导地位。今后,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生产量的增加无疑为我国的汽车涂料生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降低,进口汽车涂料将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加剧该市场的竞争情况。
二、汽涂行业产品细分:
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的主要品种,大类分为新车用涂料和修补用涂料两种,按使用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面漆、中涂层漆、底漆、修补漆、配套漆4类产品。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对涂料的总需求量约为15万吨,其中面漆约占33%,中涂层漆约占12.5%、底漆约占35%、修补漆和配套漆占19.5%,各细分品种需求量及所占比例见表2所示。
表2:汽车涂料细分品种及所占比例:
汽车涂料细分品种 | 所占比例 |
面漆 | 33% |
底漆 | 35% |
修补漆和配套漆 | 19.5% |
中涂层漆 | 12.5% |
合计 | 100% |
三、汽车涂料市场规模及预测:
2000年在我国工业涂料市场中汽车涂料的总需求量为15万吨,在各细分品种所占份额为15%,而且预测到2005年我国汽车涂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7万吨,为工业涂料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平均年增长率为12.5%,远远高于工业涂料6.6%的平均增长速度,汽车涂料产量规模及预测见图1所示。
图1:我国汽车涂料需求量及发展预测。(单位:万吨)
四、汽涂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涂料需求量的增多是汽车涂料快速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70万辆,其中轿车60.5万辆,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43%和86%,各类客车约45万辆,各类载重汽车约90万辆;而按照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32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汽车总保有量将达到2465~2545万辆。到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600万辆,其中轿车约400万辆,各类客车80万辆,各类载重汽车120万辆。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汽车行业将保持平均12%的增长速度,这为作为汽车外衣的汽车涂料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五、汽车涂料企业战略组群:
目前国内汽车涂料的生产企业大约有200多家,大致可分为三个集团:
第一集团:为行业内的主要外资企业有:杜邦、PPG、阿克苏—诺贝尔、立邦等国际市场巨头;
20世纪90年代,中国轿车工业以生产欧洲车型,特别是大众汽车占主导。随着200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生产的别克和赛欧汽车,日本本田公司在广州的雅阁汽车扩大生产,以及2002年日本在天津丰田汽车公司年产3万辆汽车生产线的投产,美、日车型及其配套的美、日涂料体系生产和需求也将明显增长,一些世界著名的外资汽车涂料企业开始在中国建厂生产。
第二集团:为国内汽车涂料合资企业,主要有:北京红狮涂料公司、沈阳油漆厂、湖南油漆厂、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灯塔油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造漆厂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单纯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合作方式已不占主导地位。依靠单纯引进技术从事汽车涂料业务的国内企业乃至合资企业,在参与中国市场上的国际竞争时的不利因素已逐步显现出来。有的企业花费了相当的投资引进了国外技术,建设了先进的生产装置,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太快,引进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等原因,产品投产后已不适应市场需求而步履艰难。为解决这种困惑,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涂料行业出现了汽车漆合资热。北京红狮涂料公司、沈阳油漆厂、湖南油漆厂、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灯塔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造漆厂等分别于1991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在原先引进阿克苏、关西、巴斯夫、赫伯茨等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了合作,与这些有实力的外国汽车涂料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从事中、高档轿车涂料的生产。
第三集团:主要由国内私营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为数众多,但生产规模小、相互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明确的市场战略定位;
六、行业赢利水平:
由于汽车涂料行业内各企业集团的目标市场及产品定位有较大差别,因此其赢利水平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占据行业第一集团位置的外资企业凭借其产品定位在市场高端其毛利水平可达30~40%;第二集团的涂料合资企业产品定位在中端,企业的平均毛利率约在20%左右;第三集团涂料企业由于产品定位在低端,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
就总体情况而言,汽车涂料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在20%左右。
七、产品未来发展方向
汽车涂装,尤其是轿车涂装要求具有优异的装饰性能和防腐蚀性能。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大汽车厂为追求汽车表面的鲜艳夺目,都在涂装方面竭尽全力,纷纷选择最新的涂装材料,因此轿车用涂料代表了涂料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世界各国对汽车涂料的环保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选择涂装材料和涂装工艺中,对环保型底漆和面漆的研发及其应用非常重视。既能扮靓车身,又能保护环境的功能涂料是汽车涂装材料的发展方向。以下分别从底漆和面漆二个方面来说明未来汽车涂料产品的发展方向:
1、底漆:向无铅无锡的阴极电泳漆方向发展
底漆用阴极电泳漆已在国内外使用多年,工艺非常成熟,然而,由于含有铅和锡等重金属而受到环保限制。因此无铅、无锡阴极电泳是电泳漆发展过程中一项重大改进。Herberts公司在这方面位居前列。欧洲的不少电泳线均已使用EC3000无铅、无锡电泳漆;上海大众有3条涂装线使用无铅、无锡电泳漆;日本的立邦涂料PowerNICS和BASF的CG310也不含铅,但含锡;PPG的EC6350不含铅、锡,也不含其它重金属,试验表明,其性能与含铅电泳漆相比毫不逊色。
2面漆:向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发展
(1)水性涂料:传统的汽车涂装工艺均采用溶剂型中涂+底色漆+罩光清漆。一辆表面积80m2左右的普通轿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为10kg左右,平均为125g/m2。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各国涂料界都在从事减少环境污染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高固体分涂料的研究开发。欧洲国家近年来新建的生产线,全部采用了水性中涂和水性底色漆。北美新建的生产线,有的使用水性中涂,也有使用粉末中涂的,金属闪光底色漆则为水性的。欧美国家到2000年底色漆的水性化率达到65%。罩光清漆在欧洲主要仍是双组分溶剂型清漆,
个别生产线开始试用水性清漆和粉末清漆。北美情况相似,但采用粉末清漆的比例高一些。日本由于环保法要求没有欧美高,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推广较慢,到2003年左右将全面推广。国内整车涂装尚无使用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的先例,但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等新建的涂装线已经为使用水性涂料做好了准备,所有的喷涂设备均采用不锈钢制成,烘干系统也预留了相应的位置。
水性涂料溶剂型金属底色漆是VOC排放的最大来源,占汽车车身涂装各道工序排放总量的50%左右,通常一部轿车需要6kg左右的底色漆,金属底色漆的施工固体分只有15%左右,溶剂含量高达85%,如改为水性涂料,VOC排放量可减少80%以上。如果车身涂装全部采用水性涂料,VOC排放量可以降到27g/m2。
由于水和溶剂在性能上有较大差别,水性涂料在涂装时漆膜易出弊病,如水的表面张力大、颜料分散性差、难以获得高装饰性和耐蚀性好的涂膜性能;水的腐蚀性大,需改造或新建喷涂线;水的比热大、难挥发,要求涂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能与溶剂型涂料通用烘干室,为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欧美各国经过20多年攻关研究,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膜性能和施工性能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水性中涂漆的特点是施工固体分高,烘烤温度低,漆膜性能可与传统溶剂型中涂漆相当,抗石击性能优于溶剂型中涂漆膜。
现有的水性底色漆主要有水性丙烯酸氨基漆和水性聚氨酯漆两种。由于水不能像溶剂那样快速蒸发,因此水性底色漆铝粉的定位控制是水性底色漆的技术关键。目前的水性金属底色漆的定向性能已经优于一般的溶剂型底色漆,闪光效果更好。水性底色漆可与溶剂型罩光清漆、水性清漆和粉末清漆配套使用。
水性罩光漆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的环保型水性涂料,价格较高,性能有待提高,目前尚未被广泛应用。
迄今为止,水性涂料一般仍含有2%~15%的有机溶剂,施工时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开发无溶剂水性涂料成为涂料厂商未来的主要课题。
(2)粉末涂料:粉末涂料由于其卓越的环境效应和节能、高效、低成本等原因成为一般金属表面涂装的首选材料。但由于粉末涂料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候性较差,在汽车涂装,尤其是整车涂装方面的应用较晚。汽车用粉末涂料有环氧/聚酯混合型、聚酯、聚氨酯和丙烯酸等类型。1990年底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喷涂粉末涂料获得成功。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和粉末涂料性能的提高,现已完全能满足轿车涂装的各项要求,如外观装饰性、耐候性、耐化学性、抗划伤性、抗紫外线性等。1994年第一辆粉末涂装汽车下线。1998年初第二条汽车粉末涂装生产线投产,并且日产达1000辆。欧洲的宝马车和“SMART”车全部采用了粉末涂装,北美主要使用粉末涂料中涂。国内除个别零件外,整车尚无使用先例。
粉末涂料是VOC排放量最低的涂料之一。宝马公司采用粉末罩光清漆后,每辆轿车可以节省溶剂1~1.5kg。
日本东亚公司近来开发出烘烤温度为120℃×20min的环氧型粉末涂料E203以及烘烤温度为130℃×20min的环氧/聚酯系粉末涂料E301,流变性好,储存稳定,耐腐蚀性与烘烤温度为180℃×30min的标准型环氧涂料相同。丙烯酸系列粉末涂料具有较高的耐候性和装饰性,其耐腐蚀性更优于目前所使用的聚酯系粉末涂料,可用于汽车中涂、面漆和罩光漆。近年来,美国FERRO公司开发了新的粉末涂料制造方法,使用超临界液体二氧化碳的湿式制造法,制造出小粒径的粉末涂料和粉末浆罩光涂料。粉末浆罩光涂料能得到与溶剂型同等的漆膜外观,初期投资少,现有涂装设备稍作改造即可投入使用。
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汽车用粉末涂料只是单色漆系列,如中涂和清漆,这是由于粉末涂料不能像液态漆那样可以迅速换色。今后,汽车用粉末涂料的发展,将在进一步提高耐候性、抗紫外线性、低温化、薄膜化和提高装饰性方面努力。
(3)高固体分涂料:高固体分涂料采用低粘度的聚酯、丙烯酸树脂,以及高固体分的氨基树脂,最高的施工固体分可大于60%,更多的是使用施工固体分比传统的高出10%~20%的涂料,平均每千克涂料的溶剂挥发量可减少1/3以上。在汽车用单色面漆、罩光清漆、塑料专用涂料和修补用涂料等方面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塑料件使用的聚氨酯与非异氰酸酯双组分涂料,可通过新的交联方式在70℃/20min下低温快速固化,而且具有活化期长,施工固体分高等特点。PPG的D893高固体分清漆的加热固化时间,可以比同类清漆缩短50%,漆膜冷却几分钟后即可抛光。
由于高固体分涂料采用低粘度树脂,易产生流挂,施工不便。为保证漆膜厚度又要防止其产生流挂,必须采用各种助剂来改变涂料的流平性,如气相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氢化蓖麻油,以及SCA、Microgel等,方可获得优异的抗流挂性能和漆膜外观。另一方面,由于高固体分氨基树脂醚化度高,聚合度低,交联活性低,自聚反应少,其固化过程不易控制,可能会影响漆膜性能,因此固化过程控制和流挂控制是高固体分涂料的两大技术关键。
五、中国汽车涂料主要企业分析
(一)中国汽车涂料企业的总体状况: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生产量的增加将给我国汽车涂料生产企业提供了市场,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汽车涂料年产量大约在15万吨左右,在涂料总产量中比例不足10%,而发达国家的汽车涂料一般占该国涂料总产量的20%。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日本、奥地利、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引进建立了数套汽车涂料生产装置,对中国汽车涂料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汽车涂料企业总体有几个特征:
1、企业规模较小:
我国汽车涂料生产企业不仅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而且还处于品种杂、质量次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很弱。在我国的汽车涂料企业中,年产1000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大多设备简陋、品种单调、技术力量薄弱,能达到5000吨/年以上生产规模的大型涂料企业在涂料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3%。
2、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汽车涂料不论在质量和品种上与国外相比有差距。目前,国内市场上,汽车涂料企业的结构特点为:低端产品的现有生产能力基本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高端产品主要是轿车用涂料主要依靠进口涂料或以进口的半成品及原材料配制的产品占主导地位。中国轿车涂料,大部分采用引进技术生产的涂料产品或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涂料产品。
3、国外厂商纷纷挤进国内市场:
国外大公司将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汽车涂料作为其在中国汽车涂料市场的主攻目标。据统计:目前国际排名前几名的大涂料公司均已在国内设立合资工厂,其产品几乎占据了我国汽车涂料市场的半壁江山。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纷纷在中国合资建厂或预建大型生产线。日本关西、美国PPG、德国BASF及中国台湾省均在大陆投资建厂。自1990年起,国外企业在中国独资和合资的建筑涂料厂约16家,每家生产规模都在2万到5万吨水平。
目前全国已形成年生产20万吨汽车涂料的能力。
(二)国内主要汽车涂料厂商分类:
按照我国汽车涂料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品定位,基本上将国内汽车涂料厂商分成:
1、 低档普通汽车涂料厂商:
主要是在普通汽车,摩托车,客车及部分载货车上采用的醇酸类、酚醛类或环氧类底漆。2000年市场需求量大约为3。3万吨,占整个汽车涂料总需求的50%以上。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家以原有的国营或国营改制企业为主,由于历史沿革等原因,这类汽车涂料企业在经过政府扶植,合并改组阶段后大都有稳定的产量和质量,经营比较稳定,有固定的客户群体。目前这类产品国内生产能力基本满足需求,
2、 国外高档轿车涂料厂商:
主要是随着90年代后起我国轿车高速发展而兴起的,大部分为合资企业,或者经营较好的大企业集团,原材料以进口为主。
3、 主营涂料上市公司(详细介绍见第五部分)
目前主营涂料的上市公司都是原来大型国企改制而成,目前都不是专门生产汽车涂料,大都是综合涂料企业,但是其经营状况能够反映目前国内涂料厂商的实际状况。
(三)低档普通汽车涂料厂商概况:
1、 主要厂商一览表:
表:低档汽车涂料代表厂商一览
厂商 | 生产能力(吨) | 主要商标 | 销售地区 |
河南五一 | ATC,津彩,津卫 | 全国连锁 | |
浙江天女 | 天女 | 华东地区 | |
福田化工 | KJL”,翼彩Flycolor,JGL” | 华南 | |
昆明中华 | 30000 | 中华 | 西南地区 |
湖南湘江 | 45000 | 湘江 | 西南,华东 |
河北珠峰 | 20000 | 珠峰,万丰 | 华北, |
浙江环球 | 22000 | 环球 | 全国销售 |
(2)厂商详细介绍
河南五一制漆集团
五一油漆厂隶属于河南五一油漆集团,一九九六年建成,生产的"ATC"牌汽车专用漆、"津彩"牌环保型乳胶漆、家俱漆、"津彩"、"津卫"牌工业、民用漆。经销方式采用集团连锁形式,借助五一集团的几千家连锁店,销售形式良好。
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
原湖南造漆厂,成立于1950年,为中国涂料行业国营主导厂家,迄今已发展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大型化工涂料企业集团,年销售额近4亿元。
昆明中华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油漆总厂分立改制而建,属国家市辖中型企业,为全国涂料行业重点厂家之一。公司生产各类树脂、颜料及酚醛、醇酸、氨基、丙烯酸、环氧、硝基、过氯乙烯、乙烯、聚氨酯、汽车漆及水溶性涂料等十八大类产品。公司2001年完成产值1.6亿元(现价),销售收入1.5亿元,外贸出口4501万元,实现利润940万元。
浙江环球制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市造漆厂)
创建于1932年的上海万里造漆厂,1960年从上海迁址浙江省金华市,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2亿元,净资产1.1亿元,年生产油漆达22000吨,油漆产值2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能生产16大类400多个花色品种油漆产品。
河北珠峰涂料厂
河北省油漆定点生产厂家,省级先进企业,年生产能力20000吨,主导产品醇酸系列漆,聚氨脂漆,聚酯漆,硝基漆,氨基漆,丙烯酸系列漆,汽车专用漆及建筑胶,建筑涂料六大类,四十多个品种,二百多个品种,二百多个花色。
浙江天女集团制漆公司
全国500家最大化工企业、生产聚氨酯漆、聚酯漆、丙烯酸漆、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油性外墙涂料、汽车漆、自干锤纹漆、氨基漆、环氧酯漆、醇酸漆、酚醛漆、油脂漆和辅助材料等11个大类600多个花色品种油漆。
福田化学工业集团
集汽车油漆、装饰涂料、润滑油品及汽车护理产品的研制、开发于一身的大型中外合作企业。有庞大的生产规模,生产上千个品种。
(四)高档轿车涂料厂商概况:
(1)主要厂商一览表:
厂商 | 生产能力(吨) | 主要商标 | 销售地区 | 主要客户 |
上海涂料 | 120000 | 飞虎,光明 | 全国 | 大众,通用 |
中山大桥 | 金树,大桥 | 南方 | ||
莱恩沈阳 | 莱恩 | 东北 | 金杯,哈飞 | |
北京红狮 | 55000 | 红狮 | 全国 | 北汽 |
广州雅图 | 24000 | 盈通,千色 | 华南地区 |
(2)主要厂商详细介绍
ICI公司
于1992年成立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有限公司,并在1994在广州投资二千四百万美元建成ICI广州生产厂。ICI公司又于1995年在上海成立卜内门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紧接着在1998年投资四千万美元,建成ICI首家全自动化油漆生产线工厂。
上海涂料有限公司
其属下有创建于1915年的中国首家油漆厂——上海开林造漆厂、创建于1916年的上海振华造漆厂和创建1932年的上海造漆厂。公司下设八厂一所、五家合资企业和一个涂料技术开发中心,拥有年产涂料12万吨,树脂、颜料6万吨的生产规模。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宝山钢铁厂、秦山核电站、内环线高架、南浦大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黄河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卢浦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标志性建筑物提供产品。
北京红狮涂料有限公司
汉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骨干企业之一,公司拥有7家分公司进行涂料的专业化生产。其中与世界最大的涂料生产企业—阿克苏诺贝尔涂料公司合资成立了:红狮涂料国际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红狮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职工3000人,设有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市场所需各种涂料产品开发的涂料研究所。公司目前拥有26条涂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5000吨。
中山大桥化工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5年3月,是由日本涂料企业日本大桥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与中方、港方合资建立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下设上海大桥精细化工厂、重庆大桥化工有限公司、家电涂料厂、建筑涂料有限公司、粉末涂料厂、工业涂料厂及香港大成企业有限公司等分厂和分公司。公司专业生产的“金树牌”高级工业油漆、粉末涂料、建筑涂料,在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及房屋建筑和室内外装修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赞誉。
莱恩涂料(沈阳)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0年,生产基地位于沈阳市于洪区东民。是一家专业生产油漆大型企业,公司现有产品主要是高档汽车面漆、工业用漆和高档木器漆、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生产的产品已经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的产品配套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集团及下属的吉林轻型车厂,哈尔滨飞机制造集团,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十家企业。
第五部分主要涂料企业分析
1. 企业规模及经济效益
(1)1999年年涂料行业排行榜(前30家)
单位:千元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资产总计 利税总额 利润总额 1(沪)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 7339281721503 274366 229014 2(沪)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71989476358 403325 104272 3(苏)江苏三木集团公司 398060161630 35130 28150 4(鲁)山东乐化集团有限公司 391893347780 16859 4030 5(津)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20840364133 823009 37390 6(粤)顺德市华润涂料厂有限公司29101356219 179891 48344 7(粤)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74477319763 287133 87275 8(冀)河北枣强新化学工业公司16770306520 149100 26720 9(沪)上海涂料有限公司(油漆厂)20137302441450527 32992 10(沪)上海国际油漆有限公司 288941298875 37203 29243 11(浙)浙江天松集团有限公司 280130280540 37620 22770 12(苏)海虹老人牌涂料(昆山)公司 3160269120 136870 6070 13(渝)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19376268382 373725 35475 14(粤)广州广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3650262252 223282 18993 15(川)建新防水粉末厂 25963961893 4350 3361 16(粤)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公司 11037253475 454272 28104 17(湘)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45633241265 398047 65590 18(粤)海虹老人牌涂料(深圳)公司45616235590 1988843 49177 19(苏)南京天龙股份有限公司 219280331840 71050 65180 20(苏)江苏天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360208900 122090 15560 21(浙)杭州近江化工总厂 201479204302 6600 1701 22(鄂)天门东湖实业总公司 19863060951 17564 10681 23(沪)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195395143028 26292 16333 24(冀)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190341 136157 3977 -6785 25(沪)上海南极化工集团公司 187986 171912 13755 9852 26(浙)浙江天女集团公司 187859 102672 30832 23783 27(粤)三水高市大塘镇大鸿制釉公司 25324183023 44003 42525 28(浙)浙江环球制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167 160809 180343 30054 29(粤)广州市红云化工涂料公司 159715 143873 15471 4177 30(沪)上海金宗化工有限公司 157414 179732 3866 2191 |
(2)2000年涂料企业规模及市场地位
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的大型涂料企业共11家,其产量所占市场份额达到国内涂料总需求量的60%以上,具体企业及产量见表5所示。
表5:2000年国内大型涂料企业及产量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 | 产量(万吨) | 市场份额 |
立邦(中国)公司 | 7.80 | 4.1% |
上海汇丽集团 | 5.37 | 2.8% |
广州珠化集团 | 4.35 | 2.3% |
山东乐化集团 | 4.18 | 2.2% |
广东顺德华润集团 | 4.18 | 2.2% |
上海华生公司 | 3.43 | 1.8% |
重庆三峡公司 | 3.00 | 1.6% |
天津灯塔公司 | 2.47 | 1.3% |
上海涂料公司 | 2.41 | 1.3% |
浙江环球制漆 | 2.11 | 1.1% |
浙江天女集团 | 2.01 | 1.1% |
合计 | 21.8% |
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涂料行业市场排名前四位的厂家其产量总和只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11.4%,说明国内涂料企业厂家数目较多,并且没有形成显著规模产量的厂家,市场结构处于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逐步转变的阶段。
(3)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2000年对涂料行业的市场调查表明:目前国内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涂料企业共有50多家,其中46家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各企业2000年销售收入见表6所示。
表6:2000年国内重点涂料企业销售收入排名:
企业名称 | 销售收入(亿元) |
立邦(中国)公司 | 14.71 |
上海华生公司 | 4.41 |
上海汇丽集团 | 4.07 |
广东顺德华润集团 | 4.03 |
广州珠化集团 | 3.68 |
天津灯塔公司 | 3.50 |
上海涂料公司 | 3.00 |
湘江集团 | 2.85 |
山东乐化集团 | 2.65 |
重庆三峡公司 | 2.56 |
二、中国涂料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一)市场概述
涂料行业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说明其处于"低谷中的低谷",2002年相关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内容更是说明了这一点。红太阳(000525)较早就将重点业务转向农药产业,力诺工业(600885)也已成功涉入化工新材料行业。除此之外,目前真正从事涂料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有丰华股份(600615)、灯塔油漆(000695)、渝钛白(000515)、西北化工(000791)与渝三峡A(000565)。这五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7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平均净利润亏损960万元。其中,除渝三峡A(000565)与渝钛白(000515)分别为净利润396万元与680万元小幅盈利外,另外三家公司均有较大程度的亏损,而且渝钛白680万元净利润中补贴收入达到542万元。可见,涂料类公司业绩非常糟糕。
(二)主营涂料上市公司概况:
目前,国内主营油漆涂料的上市公司一共有双虎涂料,宁天龙,渝钛白,渝三峡,天津灯塔和西北化工六家。全部是原来的大型骨干国企经改制设立,在产品,市场和经营上都有很浓郁的计划经济特色,98年以后,随着涂料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家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降,其中,宁天龙已经于2000年被红太阳集团重组,双虎涂料也与2001年底被力诺集团重组。
--2001年六家企业主营业务状况对比表:
企业名称 | 总股本(万股) | 每股净资产(元) | 2001主营收入(万元) | 2001主营利润(万元) |
西北化工 | 18900 | 1.87 | 8855 | 10.8 |
渝三峡 | 17343 | 2.05 | 26867 | 5060 |
宁天龙 | 28023 | 1.873. | 29996 | 12227 |
渝钛白 | 15600 | 1.21 | 21546 | 5507 |
双虎涂料 | 12980 | 1.13 | 10292 | 2775 |
灯塔油漆 | 22215 | 1.47 | 18951 | 3405 |
注:上表中宁天龙为重组后数据,不完全是涂料收入。
灯塔油漆2001—2002中期利润指标:
利润指标(万元) | 2002中期 | 2002一季度 | 2001年度 | 2001中期 |
主营业务收入 | 7718.9 | 3293.84 | 20251.7 | 11603.24 |
主营业务利润 | 986.64 | 842.72 | 3817.53 | 2652.04 |
(三)原因分析——"双逼"机制压缩
上述几家涂料类公司均为我国证券市场较早上市的企业。总体上看,1998年可谓涂料类公司成长过程的分水岭。1998年前,相关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扩大,净利润也呈逐渐增长的态势。然而自1998年以后,涂料类公司的经营状况则每况愈下,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均逐年下降。2002年半年报显示:涂料类公司更是出现整体经营亏损的艰难境地。
主要原因是:
1. 外资企业大多在资本、技术、产品质量性能等方面要强于国内企业,因此高档涂料市场逐渐被外企挤占,特别在大中城市领域。
2. 民营企业尽管规模较小,但机制灵活,因此在许多大企业不愿从事的领域积极进行投资和生产,很快占领了许多细分市场,特别在广大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3. 传统的涂料类公司由于机制欠灵活,管理方面也没有优势,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又落后于市场需求,因此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经营效益每况愈下。这是相关涂料类上市公司近年业绩下滑甚至出现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涂料市场增长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背驰"现象的关键性原因。
(四)发展趋势——过渡期"阵痛"可望消化
"外企"与"民营"的"双逼"使传统涂料公司仓促应战。然而经过2--3年左右时间的调整,相关上市公司过渡期的"阵痛"可望逐渐化解。
近年来,涂料类上市公司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特征:第一、行业内部的调整。这是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来体现的。第二、产业间的调整,即产业转型。这主要是通过重组方式来实现的。2002年中报显示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开始转机,如渝三峡A(000565)与渝钛白(000515);尽管这两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额仅有几百万元,但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前者增幅达378%。更为重要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在产品的结构调整引人注目。如渝三峡A(000565)涂料产品的毛利率由去年中期的17%上升至今年中期的26%,其中其18类涂料产品中毛利率达30%以上的有5大类产品。再如丰华股份(600615)今年加大了汽车漆的生产与销售,公司该产品毛利率为34%,远高于装饰漆15%的毛利率水平。
总体上看,涂料类公司经过几年的调整,其过渡期的"阵痛"正逐渐消化,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望逐步走出低谷,然而新一轮的行业成长尚需时日。
第六部分、中国加入WTO对涂料行业的影响
涂料工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及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涂料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将会比其他行业更早、更直接。产生的影响可由两个层次来表现:一是关税下降的直接影响;二是遵循WTO基本原则达成的多边协议,逐步开放市场、贸易、服务,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所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
(一)加入WTO的影响:
1、关税下降带来的利与弊
根据规定,我国进口涂料的优惠税率大多为15%,而涂料所用原材料,如溶剂、颜料、树脂等优惠税率为9%--16%。根据2000年进口商品暂定税率,涂料进口税率无大的变化,少部分原料则有大幅度的降低,如金红石型钛白粉,2000年优惠税率为14%,暂定税率为4%。目前我国进口涂料约占总产量的10%,出口涂料约占总产量的5%,出口平均价为1479美元/吨,进口平均价为2034美元/吨,进口价比出口价高37.5%。
从表面上看,进口量占我国市场份额并不大,即使“入世”后进口税率最终降至7.4%,进口涂料价格优势也并不明显。但结合行业情况分析,进口涂料主要为汽车涂料、汽车修补漆、高档建筑涂料、特种涂料、家具涂料等高档品种,而我国出口则以中低档涂料品种为主。前者主要以品质优势进入中国市场,而后者则主要以低价策略走出国门。“入世”后,一方面,进口渠道更多,环节更少,对于诸如汽车修补漆等高档涂料品种会有明显冲击,对国内相关企业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加大了研发和进入市场的难度。另一方面,对出口影响是积极的,但国内尚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正面效应很难立即显现。从原材料税率分析,2000年按入世后税率立即降至平均6%计,钛白粉今年暂定进口税率为4%,应该说对中国涂料工业是非常有利的,平均降幅可达8%。
综合而言,仅仅考虑税率的影响,“入世”后对涂料工业是利大于弊。因为中低档涂料受运输、分销渠道等限制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对高档涂料市场会有影响,但其影响力度近期不大,今后将会逐渐加大,这与目前进口涂料分销成本过高有关。对涂料工业而言,最大的冲击并非来自关税下降使大量洋货涌入,而是投资、服务、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冲击可能要大于价格的冲击。
2、WTO规则对国内涂料企业的影响
涂料工业属传统的制造加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不可能直接享受中国以第三世界国家身份“入世”所享有的优惠及保护期内相应可能有的对汽车、电子、农业、金融、保险、电信等产业的保护政策,而且还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入世”后,除了前述税率下降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外,更深刻的影响在于将严格遵循WTO的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贸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促进公平竞争与贸易的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
这些原则中最根本的是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它包含了多个多元协定,即所谓内外一致。透明度原则对公平贸易和竞争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涂料企业而言,进口产品和外资企业将与我国处于相同的法制环境下竞争。它对涂料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外资企业可进入中国从事涂料贸易,建立分销渠道,提供更直接的服务,结合其品牌宣传优势、高效的管理、强大的资本,将大大降低目前进口产品过大的分销成本,提高其竞争力,挤占目前各大型企业占有的区域性市场;二是根据目前国外涂料企业专利先于产品进入中国,而中国企业对专利普遍不够重视的现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执行,我国的《专利法》很有可能使外国企业先受益,从而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在发展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国内企业的发展策略
上述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更有许多促使我国涂料工业进行重大变革,增强竞争力的积极因素。
因此,涂料行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协调工作。随着涂料行业重组深入,产权多元化结构的形成以及政府职能的巨大转变,应充分发挥涂料工业协会在组织协调全行业行为方面的作用,规范涂料行业竞争秩序,制订产业发展战略。为此,协会自身也应加快改革,改变政府部门的传统形象,变管理为服务,促进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使行业的总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是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我国涂料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根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甚至守住区域市场的能力也不具备。为增强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公司近年来都在进行重组,或以技术换市场,或以市场换技术,或联合开发共享成果。我国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受隶属关系的限制,已有成功尝试,但受资本和技术所限,规模仍太小。在这方面,上市公司应有所作为,通过兼并获取市场是一条可取之路。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扩充可解决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问题,体现出规模经营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专业化程度,开发优势产品。企业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具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产品。国有企业必须借助自己现在具有的装备和人才优势,淘汰一批虽有市场但毫无竞争优势的产品,集中资源开发有技术难度的优势产品。而中小型民营企业运行成本低、效率高,经营低档涂料产品确有竞争优势,就行业和社会而言则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际上,国内外经验证明,只要有专业化的优势,中小型涂料企业仍能生存和发展,甚至创立全国性的品牌。
四是紧跟世界潮流,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组建大公司,培育优势产品,建立竞争机制,都需要企业有高水平的研发创新能力,这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差距最大,这就要求企业家有为公司百年大计着想的战略眼光。引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起步,但不能保障企业长期发展。面对21世纪涂料发展的“绿色屏障”,低污染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已显得刻不容缓,涂料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并切实加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