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2477次 | 分享次数:159次
笔记本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4435289" 一、数据质量 3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0" 1、抽样设计 3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1" 2、拒访率比较 3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2" 3、人口统计学特征 4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3" 二、收入和储蓄 5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4" 1、家庭收入 5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5" 2、家庭储蓄 5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6" 三、非金融资产 6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7" 1、房产 6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8" (1)自有住房拥有率 6

HYPERLINK \l "_Toc324435299" (2)拥有住房数量 6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0" (3)人均居住面积 6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1" (4)住房价值 7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2" (5)住房负债 7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3" 2、汽车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4" (1)汽车拥有率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5" (2)汽车品牌分布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6" 3、工商经营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7" (1)工商项目拥有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8" (2)经营负债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09" (3)信贷约束 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0" (4)教育与创业 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1" 四、金融资产 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2" 1、金融资产总量 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3" 2、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4" 3、炒股盈亏的“二八”法则 10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5" 4、炒股盈亏的年龄效应 10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6" 5、金融市场参与差异大 11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7" 6、股票市场参与和风险态度成正比 12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8" 7、民间金融市场参与城乡趋同 12

HYPERLINK \l "_Toc324435319" 五、家庭负债 12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0" 1、家庭负债值得关注 12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1" 2、教育负债比例高 13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2" 3、家庭支付方式多元化 14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3" 4、信用卡方便交易 14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4" 六、家庭财富 15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5" 1、家庭财富分布不均 15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6" 2、城乡家庭财富差距大 16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7" 3、家庭资产分布不均 16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8" 七、保险和保障 17

HYPERLINK \l "_Toc324435329" 1、汽车保险的赔付率偏低 17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0" 2、汽车保险的逆向选择明显 1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1" 3、我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高,社会负担重。 1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2" 4、医保中的道德风险 18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3" 八、家庭支出 1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4" 1、消费支出城乡差距大 1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5" 2、远亲和近邻 19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6" 3、家庭礼金支出 20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7" 九、家庭教育 20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8" 1、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20

HYPERLINK \l "_Toc324435339" 2、大学扩招效果显著 21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0" 3、教育平等 22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1" 4、高等教育国际化 23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2" 5、教育回报高 23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3" 十、其他部分 23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4" 1、性别比例 23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5" 2、剩男剩女 24

HYPERLINK \l "_Toc324435346" 3、中小企业与就业 24

一、数据质量

1、抽样设计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的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港澳地区外的2585个市/县。第二阶段抽样将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每个阶段抽样的实施都采用了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CHFS首轮调查的户数设定为8000——8500户。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各阶段样本数设定如下:首先,根据城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末端抽样的户数(即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的户数)设定在20-50户之间,其平均户数约为25户;其次,在每个市/县中抽取的居委会/村委会数量为4;最后可以计算得到抽取的市/县个数约为8000÷(4×25)=80。

表1列出了抽取的80个市县样本与总体的人均GDP描述统计。可以看出,样本与总体在人均GDP的分布上是非常接近的。

表1:总体和80个市县样本人均GDP分布

人均GDP

均值

标准差

中位数

Q25

Q75

峰度

偏度

总体

17334.8

17736.9

11370

7173

20263

3.2

17.64

样本

17809.2

19336.3

11349

7232

21143

3.5

20.41

注:Q25和Q75分别表示25%和75%的分位数

2、拒访率比较

表2列出了CHFS与国内外调查数据拒访率的比较。就国内调查而言,CHFS比CHARLS分别低3.75%、5.22%和6.19%。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CHARLS的调查只涉及甘肃和浙江两个省份,而2011年CHFS调查涵盖25个省份,两者的拒访率进行直接比较可能存在偏差。三个国外数据库都与CHFS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调查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家庭的资产、收入和支出等,尤其是SCF,是与CHFS直接可比的调查项目。从表2可以看出,SCF、CEX和SHIW三个调查的拒访率都在25%以上。与CHFS直接可比的SCF调查拒访率更是在30%以上。这表明CHFS的拒访率与国外同类调查相比,处在很低的水平上,进一步表明了CHFS调查组织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表2:CHFS与国内外调查的拒访率比较

调查项目

时间

拒访率

备注

国内调查

CHFS

2011

总体:11.6%

不计算空户样本

城市:16.5%

农村:3.2%

CHARLS

2008

总体:15.2%

不计算空户样本

预调查

城市:20.7%

农村:10.1%

国外调查

SCF

2007

AP Sample

List Sampl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

(美国)

32.2%

67.3%

CEX

2005

Interview

Diary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美国)

25.5%

29%

SHIW

2008

43.9%

Survey Household Income and Wealth(意大利)

3、人口统计学特征

CHFS数据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非常一致,表明CHFS样本完全具有全国代表性。表3的第一部分列出了CHFS调查的总人口数量、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以及经过权重调整后的城市人口比例。与此对应,表3也汇报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总人口、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就家庭规模而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和农村家庭规模分别为2.89人和3.98人,CHFS权重调整后的城市和农村家庭规模分别为3.03人和3.76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CHFS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家庭规模都具有一致性。同时,CHFS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人口平均年龄分别为38.09岁和36.87岁,二者也非常接近,可知CHFS调查样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与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相一致。就男性占总人口比例而言,CHFS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出的男性比例分别为50.7%和51.4%,二者相差无几。

按照特定地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来计算城市人口比例,1则计算出的CHFS中城市人口比例为51.4%,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标非常一致。

表3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人均收入的比较。CHFS比统计局的数据高出2.39%。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知,CHFS与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得出的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均收入都具有广泛的一致性,CHFS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结论是有可靠依据的。

表3:CHFS与统计局人口结构的比较

指标

国家统计局

CHFS

2011年总人口数

1,347,350,000

29,324

城市

691,190,550

15073(按地区计算)

10,403(按户口计算)

农村

656,159,450

14251(按地区计算)

18,921(按户口计算)

城市人口比例

0.513

0.514(按地区计算)

0.369(按户口计算)

家庭规模

城市

2.89

3.03

农村

3.98

3.76

平均年龄

36.87

38.09

男性比例

0.514

0.507

人均收入

14586元

14934元

农村

6877元

7045元

城市

21819元

22196元

注:CHFS各指标的计算都进行了抽样权重的调整,CHFS每户家庭样本代表45947个家庭。

二、收入和储蓄

1、家庭收入

表4:家庭收入分布

均值

中位数

城镇

71546

27200

农村

27606

10000

合计

52087

17615

数据显示,家庭收入均值为52087元/年,其中,城镇庭和农村家庭分别为71546元/年和27606元/年。

根据CHFS调查数据,中国家庭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表5汇报了这些高收入家庭各项收入在所有家庭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经营收入的76.85%被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所有,经营收入不均现象最为严重。

表5: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各类收入占比

所占比例

总收入

56.96%

经营收入

76.85%

投资收入

67.21%

工资收入

55.57%

转移收入

43.15%

农业收入

31.95%

2、家庭储蓄

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低于依据宏观数据计算出来的储蓄率,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其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处于收入分布95%以上分位数的家庭的储蓄率为69.02%,其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61.6%。因此,中国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现行促进消费的政策对广大民众的影响不大。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提高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以减少收入不均。

三、非金融资产

1、房产

(1)自有住房拥有率

表6:自有住房拥有率

全国

城乡

地区

城市

农村

东部

中部

西部

拥有自有住房户数(户)

7566

3412

4112

3477

2377

1754

自有住房拥有率(%)

89.68

85.39

92.60

87.35

94.42

90.41

在调查样本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农村家庭拥有自有住房率为92.60%。东、中、西部地区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分别为87.35%、94.42%、90.41%。世界平均住房拥有率为63%,美国为65%,而日本为60%,我国自有住房拥有率处于世界前列。

(2)拥有住房数量

表7:拥有不同住房数量家庭占比(%)

城乡

地区

城市

农村

东部

中部

西部

1套

69.05

80.42

71.31

80.27

84.27

2套

15.44

12.20

15.08

14.03

8.03

3套以上

3.63

2.10

4.12

1.16

0.80

城市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超过了1套,为1.22套,农村户均拥有住房为1.15套。拥有一套住房的城市家庭占69.05%,拥有两套住房的城市家庭占15.44%,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城市家庭为3.63%。而在农村, 80.42% 的家庭拥有一套住房,12.20%的家庭拥有两套住房,2.10%的家庭拥有三套住房。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地区71.31%的家庭有一套住房,15.08%的家庭有两套住房,4.12%的家庭有三套以上住房。中部地区80.27%的家庭有一套住房,14.03%的家庭有两套住房,1.16%的家庭有三套以上住房。西部地区84.27%的家庭有一套住房,8.03%的家庭有两套住房,只有0.80%的家庭有三套以上住房。

(3)人均居住面积

表8:城乡人均住房面积

城市

农村

均值

中位数

均值

中位数

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

38.89

30

49.04

36

人均使用面积(平方米)

33.76

26

39.57

30

城市人均建筑面积为38.89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为33.76平方米。农村人均建筑面积为49.04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为39.57平方米。

(4)住房价值

表9揭示了住房成本价格和当前价值的差异较大,表明住房受益非常可观。

表9:住房的获得成本和当前价值 单位:万元

城市

农村

第一套

第二套

第三套

第一套

第二套

第三套

成本价格

19.10

39.33

62.03

6.28

16.39

22.75

当前价值

84.10

95.67

122.01

18.34

31.68

40.34

(5)住房负债

样本中有13.94%的城市家庭为购买住房而向银行贷款,不仅如此,还有7.88%的非农户籍家庭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渠道借款以获得住房。从住房贷款或借款的规模来看,非农家庭购房贷款总额平均为28.39万元,占家庭总债务的47%;农业家庭购房贷款总额平均为12.22万元,占家庭总债务的32%。

表10:住房贷款期限、贷款额占家庭年收入的倍数

住房贷款总额/家庭年收入

还款期限(年)

年龄

18-30岁

6.53

17

30-40岁

11.59

13

40-50岁

5.88

10

50-60岁

8.31

8

60岁以上

2.96

4

收入

25%以下

32.39

9

25%-50%

13.53

9

50%-75%

3.60

11

75%以上

3.24

15

表10表明住房贷款总额远远大于家庭年收入,户主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家庭负担最重,贷款总额平均为家庭年收入的11倍多;收入处于最低25%的那部分家庭贷款额达到了其年收入的32倍之多。由此可见,住房贷款是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房奴”在中国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2、汽车

(1)汽车拥有率

表11说明城市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为22.89%,农村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为11.92%,总体来看,中国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为16.37%。

表11:家庭拥有汽车

户数

比例(%)

城市

915

22.89

农村

529

11.92

合计

1,381

16.37

(2)汽车品牌分布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拥有的汽车市场占有率前4名均是国外品牌,它们是大众(7.35%)、丰田(5.69%)、别克(4.25%)、现代(3.90%),其后依次是长安、本田、东风、五菱、奇瑞、福特。前十名中有6个国外品牌。

3、工商经营

(1)工商项目拥有

表12:家庭拥有工商项目比例

户数

比例(%)

城市

497

12.44

农村

673

15.16

合计

1180

14.06

如表12所示,城市有12.44%的家庭拥有工商项目,农村有15.16%的家庭拥有工商项目,总体来看,有14.06%的中国家庭拥有工商经营项目,远高于美国的7.2%。

(2)经营负债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户籍家庭有5.84%目前有银行贷款,仅从事工商业生产项目的农业户籍家庭有9.83%拥有银行贷款。约15%的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工商业生产活动的农业户籍家庭拥有行贷款。对非农户籍家庭,仅从事农业生产项目的家庭中有9.47%拥有贷款;有12.81%的从事工商业生产的家庭以及20%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工商业生产的家庭拥有银行贷款。

(3)信贷约束

就从事农业或工商业的家庭而言,没有银行贷款的家庭中有75.03%不需要银行贷款。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目前没有贷款的家庭中,约18.89%的家庭需要银行贷款。这些家庭中,有14.8%没有提出申请。而约4.1%的家庭虽提出申请但被银行拒绝。就没有提出贷款申请的原因而言,农业户籍家庭与非农户籍家庭都主要将未提出贷款申请的原因归结为“估计申请后不会获批”,分别占52.5%与41.4%。其次是“申请过程麻烦”和“其他”原因。“不知道如何申请”所占比重最低,仅13.02%的农业家庭与10.34%的非农家庭将未提出贷款申请的原因归咎于此。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但被拒家庭以及由于害怕申请被拒而未提出贷款申请的家庭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信贷约束,两类家庭占所有从事农业或工商业活动家庭的10.7%。

(4)教育与创业

教育在工商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过去一年从事工商业的家庭其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比未从事工商业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后者仅8.86年。

对资产位于最低20%以及资产位于20%~40%的家庭,其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3年。资产位于40%~60%分位数项目,其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5年。资产位于60%~80%分位数项目,其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04年。资产位于最高20%的项目,其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最高,为12.48年。由此可见,资产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四、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总量

图1:家庭金融资产(单位:元)

由图1可知,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中位数为6000元。分城乡来看,城市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11.20万元,中位数为1.65万元;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3.10万元,中位数为3000元;家庭金融资产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显著,中位数达到3.5倍。从均值和中位数之间的差异可知,金融资产在家庭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图2: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图2可知,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最高,为57.75%;现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占2.43%。银行存款和现金等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3、炒股盈亏的“二八”法则

图3:炒股盈亏状况

图3的结果显示,有效样本中,盈利的家庭占22.27%;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1.82%;亏损的家庭比例达56.01%。可见,高达77%的炒股家庭没有从股市赚钱。这与人们上说的“二八”法则比较接近。

4、炒股盈亏的年龄效应

根据户主年龄将家庭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我们发现年龄与炒股盈利成正相关关系。

图4:年龄与炒股盈亏

从图4可知,在户主为青年的家庭中,炒股盈利占16.14%;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7.67%;亏损的家庭占56.20%。在中年家庭中,炒股盈利的占23.71%;盈亏平衡的占17.01%;亏损的占59.28%。在老年家庭中,炒股盈利的占30.30%;盈亏平衡的占19.19%;亏损的占50.51%。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炒股赚钱的比例呈增加的态势。

5、金融市场参与差异大

图5:金融市场参与率

由图5可知,家庭对股票市场参与率为8.84%;家庭对债券市场参与率0.77%;家庭对基金市场参与率4.24%;家庭对衍生品市场参与率0.05%;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参与率1.10%。因此,家庭在不同金融市场参与率存在显著差异,衍生品和债券市场参与率尤其低,这与我国衍生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现实基本吻合。

6、股票市场参与和风险态度成正比

图6:家庭风险态度与股票市场参与

由图6可知,风险偏好型的家庭炒股比例为20.29%;风险中性型的家庭炒股比例为11.54%;风险厌恶型的家庭炒股比例为5.36%。因此,炒股与家庭风险态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7、民间金融市场参与城乡趋同

从图7可知,有借出资金的家庭数量占总体家庭的11.93%。分城乡来看,城市家庭11.94%有借出款;农村家庭11.92%有借出款。总体来看,城乡家庭对民间金融市场参与趋同。

图7:家庭民间借出资金参与

、家庭负债

1、家庭负债值得关注

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负债包括农业及工商业借款;房屋借款;汽车借款;金融投资借款;信用卡借款;以及其他借款等。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样本中,有负债的家庭占38.22%。其中,城市家庭负债比例为35.16%,农村家庭负债比例为40.31%。

从图8可知,中国家庭负债均值为62576元。其中,城市家庭总负债均值为100815元;农村家庭总负债均值为36504元。

如表13所示,中国家庭总体的资产负债率为4.76%,其中,城市家庭为4.08%,农村家庭为9.81%,农村家庭资产负债率约为城市家庭的2.5倍。

由此可知,虽然农村家庭负债的平均数低于城市家庭,但是,农村家庭负债的比例以及负债占资产的比重均显著高于城市家庭。因此,农村家庭的负债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图8: 家庭总负债

表13:家庭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

总体

4.76%

城市

4.08%

农村

9.81%

2、教育负债比例高

教育负债在城乡的分布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大部分教育负债都集中在农村。如表14所示,在有个人教育贷款家庭中,农村家庭占比77.88%,是城市家庭占比的3.5倍。同样,在有亲戚朋友或非银行类机构借款的家庭中,农村家庭占比高达67.37%,是城市家庭占比的2倍。

表14:教育负债在城乡的分布比例(%)

农村

城市

总计

个人教育贷款

77.88

22.12

100.00

亲戚朋友或非银行类机构借款

67.37

32.63

100.00

在16周岁及以上年龄的在校学生中,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家庭教育负债的比例也不一样。随着在校学生学历层次的提高,家庭的教育负债比例大幅提高。如表15所示,对于教育负债,有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的家庭中,拥有贷款的家庭比例为10.57%,是有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下学历在校生家庭拥有贷款比例的3倍,后者仅为3.65%。对除教育贷款之外的借款,在有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的家庭中,有借款的比例为25.31%,同样是在有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家庭中拥有借款家庭占比的1.36倍。

表15:按学历看家庭教育贷款、借款的比重

学历层次

有负债家庭

无负债家庭

教育贷款

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

10.57

89.43

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下学历

3.65

96.35

教育借款

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

25.31

74.69

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下学历

18.62

81.38

3、家庭支付方式多元化

消费者在各种购物支付方式中仍以现金支付方式为主。如表16所示,以现金支付的交易次数占总交易次数的79.60%,所占比例最高。同时,通过借记卡(储蓄卡)和贷记卡(信用卡)方式来进行支付也是另外两个重要的购物形式。具体地,以这些方式进行的交易次数分别占总交易次数的8.05%和6.97%。总体来看,家庭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表16:购物支付方式的分布

支付方式

百分比(%)

现金

79.60

借记卡(储蓄卡)

8.05

贷记卡(信用卡)

6.97

准贷记卡

0.08

购物券/卡

2.89

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

2.23

其它

0.18

4、信用卡方便交易

使用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是方便日常生活,占比61.26%。家庭基于提前消费与透支的目的使用信用卡的占23.16%。在信用卡还款方式上,高达84.72%的家庭都选择了提前偿还或者到期全额偿还。

就家庭所用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而言,最主要的信用卡户均信用额度为24000多元,但只有22%左右的信用卡预借过现金。此信用卡每月消费额为户均3300元左右,户均欠款金额1089元。其次的信用卡户均信用额度为20694元,预借现金的比例为18.07%,该卡每月的户均消费额度2722元,户均欠款金额1103元。

表17:使用信用卡的主要目的

用卡目的

百分比(%)

方便日常生活

61.26

享用信用卡免息期

10.15

可以提前消费

13.76

透支

10.40

其它

4.44

六、家庭财富

1、家庭财富分布不均

由图9可知,中国家庭财富净值的均值为665187元,中位数为24000元。其中,城市家庭财富净值均值为1467860元,中位数为33340元;农村家庭财富净值均值为117928元,中位数为20500元。

由表18可知,处于财富分布90%以上分位数家庭的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例高达86.69%,在城市,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9.50%。因此,家庭财富分布差异大。

图9: 家庭财富净值

表18: 处于财富分布90%以上分位数家庭的财富占社会财富比例

最高10%

总体

86.69%

城市

89.50%

2、城乡家庭财富差距大

从表19可知,平均来看,中国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为111714元,非金融资产为1456961元,资产合计为1568675元,城市家庭负债总额为101815元,城市家庭财富净值为1467860元。

从表20可知,平均来看,中国农村家庭金融资产为30996元,非金融资产为123436元,资产合计为154432元,农村家庭负债总额为36504元,农村家庭财富净值为117928元。因此,城乡家庭财富差距大。

表19:城市家庭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负债及净值

金额

金额

金融资产

111714

负债

100815

非金融资产

(不包括住房)

1456961

净值

1467860

合计

1568675

合计

1568675

表20:农村家庭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负债及净值

金额

金额

金融资产

30996

负债

36504

非金融资产

(不包括住房)

123436

净值

117928

合计

154432

合计

154432

3、家庭资产分布不均

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家庭资产包括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部分。家庭非金融资产包括农业、工商业等生产经营资产;房产与土地资产;车辆资产;以及家庭耐用品等资产。家庭金融资产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金融理财产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借出款等资产。

从图10可知,中国家庭总资产均值为727762元,中位数为37000元。其中,城市家庭总资产均值为1568675元,中位数为50000元;农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154432元,中位数为28730元。均值和中位数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中国家庭资产分布的不均。

从表21中数据可知,处于资产分布90%以上分位数家庭的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例为84.59%;金融资产占社会金融资产总额的61.01%;非金融资产社会非金融资产总额的88.70%。资产的分布也很不均衡。

图10:家庭总资产

表21:资产最高10%家庭占社会总资产比例

最高10%

总资产

84.59%

金融资产

61.01%

非金融资产(不包括住房)

88.70%

、保险和保障

1汽车保险的赔付率偏低

家庭在购买保险的缴费方面,农业家庭平均为购买汽车保险的花费为2384元,非农家庭平均花费约4802元,后者是前者的2.01倍。去年,从家庭申请理赔的情况上看,拥有汽车且购买汽车保险的农业家庭约8.07%申请了保险理赔,平均理赔金额2794元。非农家庭约19.46%申请理赔,比例远高出农业家庭申请理赔的比重,平均理赔金额3712元,较农业家庭户均理赔金额大。

图11:汽车保险缴费、理陪情况

2汽车保险的逆向选择明显

数据显示,进行保险理赔的家庭与未进行保险理赔的家庭在汽车险种的购买上存在明显差异。对每种类汽车险种,没有理赔的家庭购买的占比都比理赔家庭的购买占比低。例如,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车上责任险,理赔家庭的购买占比分别为68.2%、75.6%、49.2%、49.2%,而未理赔家庭的购买比重仅占36.3%、48.2%、22.9%、21.2%。玻璃单独破碎险、无过失责任险、不计免赔特约险也表现得也很明显。对这些险种,去年进行理赔的家庭购买比重分别为45.9%、33.9%、30.6%,相反未理赔的家庭只有17.7%、14 .6%、13.6%购买这些险种。

3我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高,社会负担重。

总体而言,我国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虽然农村地区的少儿抚养比略高于老年抚养比,但城市地区的老年抚养比高达26.31%,远超过其对应的18.56%的少儿抚养比。无论是否考虑到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在我国经济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应对我国人口结构中的“未富先老”现象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表22:人口负担分析表(%)

总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总体

45.76

22.94

23.82

东部

46.79

22.03

24.78

中部

45.17

24.04

21.12

西部

46.27

23.28

22.30

城市

44.87

18.56

26.31

农村

46.67

24.62

22.04

注:总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所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少儿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所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所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4医保中的道德风险

表23:医疗支出(单位:元/月)

农村

城市

总体

均值

中位数

均值

中位数

均值

中位数

总体样本医疗支出

750.51

150.00

1177.48

300.00

936.56

200.00

有医保医疗支出总额

792.15

150.00

1166.77

300.00

958.35

200.00

其中:医保

220.36

0.00

549.26

50.00

366.75

0.00

个人

571.79

125

617.51

100

591.59

100

无医保医疗支出总额

438.01

150.00

1306.06

250.00

744.03

200.00

有医保者的医疗支出总额为958.35元/月,其中自付金额为591.59元/月,而无医保者的医疗支出总额为744.03元/月。表23表明,农村地区有医疗保险的个人无论是总支出(792.15元/月),还是自付金额(571.79元/月),都高于无医疗保险者的医疗支出(438.01元/月)。在城市地区,这一现象并不明显。有医保者的医疗支出总额为1166.77元/月,自付金额为617.51元/月,无医保者的医疗支出总额为1306.06元/月。

八、家庭支出

1、消费支出城乡差距大

由图12可知,2010年,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相差24390元,城市居民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的1.68倍,其中,在日常生活支出、非日常生活支出、休闲保健支出、转移支出和其它支出方面,城乡居民分别相差12894元、4853元、2662元、4244元和58元,城市居民在以上各项消费支出上分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1.61倍、1.56倍、3.17倍、1.67和1.008倍。从各项消费差距的绝对数来看,日常和非日常生活支出的差距最大,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在必需品消费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相对消费差异来看,城乡居民在休闲保健支出方面差距最大,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比农村居民更加丰富多彩。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表明我国城市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图12:居民支出结构图

2、远亲和近邻

城市居民家庭节假日转移支出高于红白喜事转移支出,而农村家庭则红白喜事转移支出高于节假日转移支出,城乡居民人际之间转移支出存在一定的区别。这表明城市居民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更为频繁,而邻里关系相对淡薄,从而导致节假日支出高于红白喜事支出;而农村居民家庭虽然亲戚朋友往来频繁,但邻里关系更为亲密,从而导致红白喜事支出高于节假日支出,农村居民人际交往更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

图13:居民转移支出结构图

3、家庭礼金支出

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红白喜事支出分别为2642元和2228元,收入分别为7199元和4847元。但是,城乡居民家庭2010年红白喜事净收入分别为-960元和-729元。

城市家庭红白喜事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的回报为红白喜事收入增加0.72个百分点;而对于农村家庭而言,红白喜事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的回报为红白喜事收入增加1.08个百分点;这表明对于城市家庭而言,红白喜事的礼金支出是一种负担,而对于农村家庭而言,红白喜事支出是一种投资。

表24:红白喜事收入对红白喜事支出的反映程度

红白喜事

红白喜事收入弹性

红白喜事对居民家庭而言是

支出

收入

城市

2642

7199

0.72

负担

农村

2228

4847

1.08

投资

总体

2412

5722

0.9

负担

注:红白喜事收入弹性都在0.1%的水平上显著。

九、家庭教育

1、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我们将文化程度为没上过学和小学界定为初中以下学历,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计算初中以下学历人口比重,结果见图14。

图14:初中学历以下比例

从图14可知,初中学历以下人口的比例随着年龄降低逐渐降低。在60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人口占65.58%;50岁到59岁人口中比例为44.79%;40岁到49岁人口中比例为28.05%;30岁到39岁人口中比例为19.40%;18岁到29岁人口中比例为7.47%。

数据表明,随着人口年龄降低,初中学历以下人口比例显著降低。因此,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2、大学扩招效果显著

图15是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在不同年龄组的比例。

图15:出生年代与大学以上人口比例

从图15可知,大学生在人口中所占比例,50后为1.71%,60后为4.93%,70后为10.19%,80上升到18%以上,增加非常显著,但已经基本趋于均衡。因此,高校扩招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及以上人口的比例。

图16是城市大学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

图16:城市大学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

图16的数据显示,同图15的趋势一样,80后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显著增加。90后的大学生比例增加到42.05%。

3、教育平等

我国农村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较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80%,而该比例在城镇地区仅为40%,表明我国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大。同时,受教育程度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较经济较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教育优势。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高,文盲率低。

进一步对各年龄组学历结构的分析发现,35岁以下人群的学历结构图中初中学历比例高达36%。就文盲和半文盲人群而言,其平均年龄为55.78岁,表明文盲半文盲群体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与此相反,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14.01%。

表25:学历结构表

学历

人数

比例(%)

城市

农村

东部

中部

西部

文盲半文盲

2485

10.10

4.23

14.51

7.90

11.93

11.87

小学

5092

20.70

9.88

28.81

17.97

21.86

24.44

初中

8063

32.78

25.86

37.98

31.19

34.26

33.84

高中

3543

14.40

18.84

11.07

15.23

14.64

12.47

中专或职高

1515

6.16

10.27

3.09

6.82

5.82

5.34

大专或高职

1838

7.47

13.77

2.75

8.99

5.82

6.80

本科

1838

7.47

15.09

1.76

10.3

5.35

4.90

硕士以上

222

0.90

2.07

0.03

1.61

0.32

0.34

4、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9.78%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其中12.93%的城市学生、5.53%的农村学生)留学海外。在有15岁以下小孩家庭中,8.31%打算送小孩出国,29.43%看情况决定是否送小孩出国。到海外接受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公民重要选择之一。中国高等教育已经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还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5、教育回报高

如图15所示,不同教育水平下的平均工资收入可知,受教育水平越高,平均工资收入越高。

图17:不同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

从图17可知,本科学历的平均工资为大专(或高职)学历的1.75倍,硕士学历的平均工资为本科学历的1.73倍,教育回报较高。不过,博士学历的平均工资仅为硕士学历的70%。

、其他部分

1、性别比例

通过CHFS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性别比例结构的差异较大,其中又以少儿人口性别比例(123.3:100)不平衡的程度最为严重。同时,农村性别比例不平衡的程度高于城市。从性别比例指标的年龄维度上看,少儿组性别比大于劳动年龄组性别比,而劳动年龄组性别比又大于老年人口组性别比,表明未来人口性别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性别比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其性别比,尤其是少儿性别比较经济较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为平衡合理。

表26:年龄及性别结构表

平均年龄

年龄中位数

不同年龄组人口所占比例(%)

少儿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总人口

总人口

38.37

38.66

15.05

68.6

16.34

100

男性

37.66

38.08

16.38

67.79

15.82

50.73

女性

39.13

39.17

13.68

69.44

16.87

49.27

性别比例

123.3

100.5

96.52

102.94

城市

118.6

96.76

87.5

98.2

农村

125.1

102.8

105.5

106.5

注:根据我国对不同年龄的划分,少儿人口是指15岁以下的人群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岁以上(包括15岁)和60岁以下的人群数量,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性别比例为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例,女性人口以100为基数。

2、剩男剩女

我国城市和农村婚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主要表明为城市同居、分居和离婚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而城市未婚比例显著低于农村。就未婚人群而言,剩男剩女(即30岁以上未婚男女)的城乡分布存在差异,如表28所示,农村剩男的比例高于城市,而城市剩女的比例高于农村。

表27:婚姻状况的构成比例(%)

未婚

已婚

同居

分居

离婚

丧偶

总体

17.38

76.84

0.29

0.08

1.32

4.09

城市

15.15

77.9

0.39

0.12

1.98

4.47

农村

19.04

76

0.22

0.06

0.83

3.79

表28:30岁以上未婚人群分布情况的描述

性别

城市

农村

比例(%)

受教育年限

比例(%)

受教育年限

男性

41

12

59

7

女性

62

12

38

9

合计

45

12

55

7.36

城市离婚比例高于农村,表明城市居民婚姻状况比农村居民更不稳定。婚姻状况最不稳定的年龄段为40至50岁。在城市,丧偶女性人数是丧偶男性的3倍多,而农村丧偶女性是丧偶男性的2倍多,这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3、中小企业与就业

私营或个体企业雇佣劳动力占企业雇佣劳动力的62.66%,同时占从业人员比例的38.44%。也就是说,中国有38.44%的从业人员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外商独资企业、港澳台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雇佣的劳动力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就不同类型企业职工工资而言,人均工资收入前三位分别是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但是这三种类型的企业雇佣劳动力所占比例仅为3.78%,除以上三种企业之外,国有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最高,为46409元/年。但是,作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主力军的私营或个体企业人均工资收入最低,表明我国大部分劳动力工资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私营或个体企业工资收入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29:各类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比例(%)

企业类型

总体

城市

农村

国有/国有控股

25.36

37.73

7.84

集体/集体控股

5.42

7.89

1.96

私营/个体

62.66

46.5

85.56

外商独资

2.79

3.85

1.34

港澳台独资

0.99

0.63

1.43

中外合资

1.8

2.27

1.16

其他联营企业

0.99

1.14

0.71

1 这意味着样本中属于农村地区的居民都定义为农村居民;相应的,属于城镇地区的居民都定义为农村居民。对特定地区是农村还是城市地区的定义来自国家统计局地区编码资料。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