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间体市场调研报告
农药中间体行业稳步发展 | ||||||||||||||||||||||||||||||||||||||||||||||||||||||||||||||||||||||||||||||||||||||||||
2008-01-29 | ||||||||||||||||||||||||||||||||||||||||||||||||||||||||||||||||||||||||||||||||||||||||||
产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型农药公司从节省生产成本考虑,将其农药中间体的生产逐渐向中国、印度转移或者从中国、印度进口质量可靠的农药中间体,并逐步加大采购份额。随着农业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欧美对亚洲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等亚洲国家农药中间体工业的发展。 1990年我国农药中间体产量约57万t,2006年达到158万t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6.6%。我国现有农药中间体生产厂800家左右,可生产300多种农药原药,已生产或将生产的农药中间体品种800多种。其中品种最多的是有机化合物中的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占原料中间体总数的76%,剩下的依次是杂环有机化合物、有机磷农药含磷中间体和其他种类。 随着国内新农药的开发,一些专用中间体的开发进展较快,如含氟、含氰基、含杂环中间体,其中较突出的是菊酯类农药中间体如菊酸、二氯菊酸、丁酸、醚醛、丙烯醇酮。目前这类中间体生产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另外,一些农药中间体的工艺技改也较为活跃,主要取得的成果有:异戊烯法合成频那酮、甲醇羰基法合成甲酸、醋酐催化法合成氯乙酸、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新工艺、定向结晶法提取精萘等。目前我国生产的农药中间体基本上能满足农药工业的需要,但仍有部分中间体需要依靠进口,如DV菊酸甲酯、二溴菊酸、邻甲酚、间甲酚、邻苯二酚、呋喃酚、吡啶及其盐、哌啶(六氢吡啶)、多聚甲醛等。 利润水平有望提高 2002年以来我国多数基础化工原料产品价格一直呈现上扬之势,直接导致农药中间体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对设备挖潜改造,并适当提高农药中间体产品的价格。总体来说,近几年我国农药中间体行业利润水平是稳中有降。 2002~2006年我国农药中间体行业毛利率情况见表1。 预计今后几年国内农药中间体行业利润水平将有普遍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杀虫剂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这几种农药限制使用必将造成很大的市场空缺。此外,国家还在某些作物上限制使用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硫磷、甲拌磷、甲基硫环磷、乙基硫环磷、特丁磷、杀扑磷、溴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等;同时,对杀鼠药的管理也日趋严格,磷化锌、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密、溴敌隆、溴鼠灵等品种也已限制使用。这些措施均将促使农药品种向多样化发展,并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2.除草剂 不论从毒性、环境或效益来讲,今后除草剂品种发展的趋势都将由低效益、年产原药千吨以上的大规模生产向高效益、多功能车间、50~200t/a的小规模原药生产方向迈进。与此相适应,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将大大提高,公顷用量将减少到1~5g,原药含量95%以上,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杂环、稠杂环以及含氟化合物成为主流。新型含杂环农药中间体、含氟农药中间体及手性中间体由于其下游农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正处于成长期,利润将比较丰厚。 表1 2002~2006年我国农药中间体行业毛利率情况
行业热点频出 为适应我国农药发展、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及缩小与国外农药工业的差距,我国农药中间体未来将重点发展以下产品: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农药中间体、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中间体、含杂环农药中间体、含氟农药中间体、手性农药的中间体等。 1.含杂环农药中间体 ①含杂环的有机磷杀虫剂中间体,例如二嗪农、毒死蜱、喹硫磷、杀扑磷,氯唑磷的中间体;②含杂环的高效杀虫剂的中间体,例如吡虫啉、吡虫清、锐劲特、氟唑虫清的中间体;③含杂环的高效杀菌剂的中间体,例如喹氧灵、呋吡唑灵的中间体;④含杂环的除草剂的中间体,例如通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中间体,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咪草烟,灭草喹的中间体以及定草酯、二氯喹啉酸、丁噻隆的中间体。 2.含氟农药中间体 例如除虫脲、氟铃脲、锐劲特、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乙氧氟草醚、精吡氟禾草灵、精吡氟氯禾灵、喹禾灵的中间体。 在寻求改进生物活性的途径时,常常使用氟取代氢或氯。这种取代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药效。例如在拟除虫菊酯结构中引进氟原子,会提高对害虫的药效,并具有杀螨作用,因此含氟拟除虫菊酯已被人们所关注。 目前我国含氟中间体生产厂家有50多家,主要集中在辽宁、浙江、江苏、江西和安徽等省市,主要服务于医药工业,但这些企业规模小、品种单一,而农药含氟中间体主要还是相应的含氟农药生产厂生产。我国含氟农药中间体要积极发展,应该建立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同时建立多功能生产装置,生产工艺类似的多种产品,逐步做到规模化和系列化。 3.手性中间体 手性农药将成为21世纪新农药开发的热点。据统计,世界上现有的2000余个农药品种中,有30%左右具有光学活性。 相关链接 农药产品结构、消费结构调整引导中间体行业发展 1.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十五”期间,我国实现了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替代和转产的预期目标,农药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2000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产量比例为61:16:23,2006年为50:12:39。2004~2006年我国农药产量统计见表1。 2.出口逐年增长 2006年我国进口农药4.3万t(实物量),进口金额2.1亿美元;出口农药39.8万t(实物量),出口金额10.4亿美元。 我国农药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其中以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为主,另外对拉丁美洲的出口近年也增长较快,是我国农药出口最具潜力的地区。2000~2006年我国农药进出口统计见表2。 3.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我国农药消费量约为29.96万t,同比增长6%。2005年我国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消费比例为48:27:25。国内农药消费结构已趋于合理。 表1 2004~2006年我国农药产量统计 万t
表2 2000~2006年我国农药进出口统计 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