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市场调研报告
——福建省石材行业调查报告
2008年暑期,我们调查了福建省石材行业现状,实地走访了若干石材基地,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1福建石材分布
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石材大省,主要出产花岗石,形成了浅色,红色,黑色等多种颜色系列的石材产品,每种颜色都有典型的代表,如泉州白,福鼎黑,永定红等等。目前,石材业已经是福建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石材产销量和出口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有石材开采厂家1.6万家,石材开采企业1万多户,石材加工企业4千多家。其中拥有中国石材协会评选出的“中国石材行业名牌”13席,而山东省占4席,广东省占4席,上海、河北、湖北、新疆各1席。分布如表1-1
表1-1 2007年中国石材行业名牌产品
序号 | 单位名称 | 注册商标及产品名称 | |
1 | 上海新塔星石材发展有限公司 | 塔星牌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异型石材 | |
2 | 福建省晋江市和盛机械有限公司 | HESHENG-和盛牌切机、磨机 | 晋江 安海 |
3 | 福建省晋江市盛达机器有限公司 | 盛达牌锯机、切机、磨机 | 晋江 安海 |
4 | 山东华兴机械有限公司 | 华兴牌锯机、切机、磨机 | |
5 | 厦门银华机械厂 | 银华牌桥式切机、组合锯机、摇臂磨机 | 厦工集团下属公司 |
6 | 河北星烁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星烁牌金刚石锯片 | |
7 | 晋江华宝石业有限公司 | 华宝牌花岗石板材 | 晋江 永和 |
8 | 莱州市华隆石材有限公司 | 华隆石业牌花岗石板材 | |
9 | 福建省凤山石材集团有限公司 | 凤凰山牌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 | 晋江 磁灶 |
10 | 厦门万里石有限公司 | 万里牌花岗石板材 | 厦门 |
11 | 溪石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 溪石牌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异型石材 | 总部安溪 水头设有分厂 |
12 | 山东美丽石材有限公司 | 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异型石材 | |
13 | 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广汇牌花岗石板材 | |
14 | 福建省新鹏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新鹏飞牌大理石板材 | 南安 水头 |
15 | 深圳康利石材有限公司 | 康利牌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异型石材 | 福建设有加工基地 |
16 | 宜昌黑旋风锯业有限责任公司 | 黑旋风牌金刚石锯片 | |
17 | 环球石材(东莞)有限公司 | UMGG-环球牌异型石材 | 福建设有加工基地 |
18 | 山东冠鲁置业有限公司 | 冠鲁牌花岗石板材 | |
19 | 上海飞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BM-龙牌超级金刚石组合锯 | 福建设有加工基地 |
20 | 福建省东升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升牌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异型石材 | 南安 水头 |
21 | 福建省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 | HUAHUI-华辉牌大理石板材 | 南安 水头 |
22 | 东莞市东成石材有限公司 | 东成牌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 | |
23 | 佛山市科达石材机械有限公司 | 科达牌锯机、磨机 | |
24 | 高时(厦门)石业有限公司 | 高时牌花岗石板材 | 厦门 |
25 | 福建惠安磊艺石材制品有限公司 | 磊艺牌装饰石材 | 惠安 涂寨 |
福建石材行业的蓬勃兴盛也使得福建地区称为重要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其中南安市水头镇被誉为:“中国石材城”,惠安县被称为:“中国石雕工艺之乡”,晋江永和镇被称为“中国石材之乡”。
福建石材产业分布点多面广,各有特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全省形成了以厦门为进出口龙头,泉州为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在泉州下属各市镇中,水头是中国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集散地和石材加工技术中心,拥有若干个大型专业石材市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石板材加工、石材机械、加工工具等行业为主,物流、贸易、展览等行业为辅的石材产业链。
惠安县和莆田黄石镇形成了以木石雕刻为主产品的木石雕刻业,惠安县的“中国雕艺城”和莆田的“工艺美术城”都是规模较大的专业石木雕刻市场。
福建石材资源
福建地势多山,石材资源丰富,各种用材岩类齐全,但主要是燕山期酸性、中酸性花岗岩,花岗闪长类和近海“动力变质带”中的混合花岗岩类,二者出露分布在积约占全省面积的1/3,但多属浅色石材。可供开采石材种类近100个,分布在全省各地,比较著名的有:福鼎黑、泉州白、永定红等等。
基性岩类的中高档石材有辉绿岩、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玄武岩等黑色品种,其时代不一,产地不少,但多零星分布,除个别处,规模一般不大。此处,还有少数喜玛拉雅期辉长岩等黑色系列石材及加里东期、印支期的红色系列石材。如松溪县吴山关辉石闪长岩、南安康美辉长岩、平潭燕窝辉绿长岩、福鼎白琳玄武岩、南平大洋青黑色石英砂岩、莆田岱前山辉长岩等无措属黑色高档石材品种,建阳黄坑李家坡、黄竹楼、武夷山大安钾长花岗岩、光泽高家、高源的钾长花岗斑岩、浦城永兴钾长花岗岩以及连城四堡的红色钾长花岗岩是福建优质红色花岗石品种。据初步统计,全省大小岩体有200多个,储量约20万亿m3亿以上。可以说县县都有采场。
石材产地多集中在福鼎、宁德、罗溪、连江、长乐、福清、莆田、惠安、晋江、安海、泉州、龙海、厦门、漳浦等沿海县市。近年来闽北、闽西的武夷山、光泽、邵武、南平、明溪、连城、长汀、龙岩、永定等地陆续发现并开发出一批花岗石石材新产品,其中不乏一些优质中高档品种。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1-2 福建省常见石材分布表
序号 | 石材品种 | 编号(新) | 编号(旧) |
1 | 晋江巴厝白 White of Baocuo Jinjiang | G3503 | G603 |
2 | 泉州白 White of Quanzhou | G3506 | G606 |
3 | 雪里梅 Snow Plum | G3508 | G608 |
4 | 龙海黄玫瑰Yellow Rose of Dragon Hai | G3510 | |
5 | 康美黑 Black of Kangmei | G3511 | G611 |
6 | 漳浦青 Dark Green of Zhangpu | G3512 | G612 |
7 | 洪塘白 White of Hongtang | G3514 | G614 |
8 | 晋江清透白 Pure White of Jinjiang | G3515 | G615 |
9 | 肖厝白 White of Xiaocuo | G3516 | |
10 | 福鼎黑 Black of Fuding | G3518 | G684 |
11 | 雪花青 Snow Black | G3519 | |
12 | 海沧白 White of Haicang | G3523 | G623 |
13 | 武夷红 Red of Wuyi | G3528 | |
14 | 武夷兰冰花 Icy Blue Blossom Wuyi | G3529 | |
15 | 晋江陈山白White of Chen Mountain,Jinjiang | G3532 | G632 |
16 | 晋江内厝白 White of Neicuo,Jinjiang | G3533 | G633 |
17 | 安溪红 Red of Anxi | G3535 | G635 |
18 | 安海白 White of Anhai | G3536 | |
19 | 大洋青 Dark Green Ocean | G3538 | |
20 | 南平青 Dark Green of Nanping | G3539 | |
21 | 东石白 White of Dongshi | G3540 | G640 |
22 | 漳浦红 White of Zhangpu | G3548 | G648 |
23 | 南平黑 Black of Nanping | G3553 | |
24 | 长乐、屏南芝麻黑 Seaame Black of Changle/pingnan | G3554 | G654 |
25 | 同安白 White of Tongan | G3555 | |
26 | 南平闽江红 Red of MinRiver,Nanping | G3559 | |
27 | 连城花 Blossom of Lian City | G3562 | |
28 | 罗源樱花红 Oriental Cherry Red of Luoyuan | G3563 | G663 |
29 | 罗源紫罗兰 Violet of Luoyuan | G3564 | G664 |
30 | 罗源红 Red of Luoyuan | G3565 | G665 |
31 | 连城红 Red of Lian City | G3566 | G666 |
32 | 古田桃花红 Red Peach Blossom of Gutian | G3567 | |
33 | 宁德丁香紫 Pink Lilac of ningde | G3568 | |
34 | 宁德金沙黄 Yellow Golden Sands of Ningde | G3569 | |
35 | 长乐红 Chanle Red | G3575 | |
36 | 华安九龙壁 Nine-dragon Wall of Hua’an | G3576 | |
37 | 浦城百丈青 The longest Dark Green of Pu City | G3577 | |
38 | 浦城牡丹 Peony Red of Pu City | G3578 | |
39 | 石井锈石 Rust Stone Shijing | G3582 | G682 |
40 | 光泽红 Red of Guangze | G3583 | |
41 | 光泽高源红 Red of Gaoyuan Guangze | G3586 | |
42 | 光泽铁关红 Red of Tieguan,Guanze | G3587 | |
43 | 漳浦马头花 Blossom of Matou,Zhangpu | G3588 | G688 |
44 | 光泽珍珠红 Pearl Red of Guanze | G3589 | |
45 | 白金钻 Diamond of Platium | G3590 | |
46 | 金钻红 Red of Golen Diamond | G3591 | |
47 | 宝金蓝 Blue of Treasured Gold | G3593 | |
48 | 永定红 Red of Yongding | G3596 | G696 |
49 | 邵武青 Dark Green of Shaowu | G3599 |
注:
[1] 由于石材的编号有一定的随意性,很多矿山主出于利益考虑,将同一大类石材又划分为不同小类,导致新品种层出不穷,而目前市场上还缺少权威部门制定的的石材品种分类,所以该表只是列出一些常见的石材品种,
[2] 石材编号的原则及要求
1.按GB/T2260-9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规定,统一编号采用四位数码编号,即将原3位数字编号改为四位数字编号。例如:福建“G603”改为“G3503”。
2.花色品种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符合石材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矿山具有一定储量荒料大于1立方米以上具年开采量在500立方米的矿山可纳入标准。
3.花岗石编号在字头前加“G”如“G3503”。
由表中可以看出福建全省九个地级市,基本都拥有比较著名的石材品种。其中由于闽东,闽南一带的石材加工行业兴起较早,开发时间较久,部分矿山甚至已经停止开采,而南平,三明和龙岩等地的矿山开采还处于起步阶段。
2 福建石材的主要加工基地
总论
福建全省都有石材加工企业,其规律主要是根据石材产地就近分布,例如南安的石井,主要加工对象就是石井锈石(G682);安溪官桥的主要加工对象则是安溪红(G635);晋江东石的主要加工对象是东石白(G640)。石材加工类企业具有集中性强,地域性明显的特征。
至于福建石材机械类企业,主要分布在省内机械行业比较领先的区域,如福州,泉州等。泉州的石材机械企业又主要集中于围头湾地区(包括南安和晋江的水头,石井、东石、永和、安海、金井等镇)。该区域有以中国四大石材机械厂家的和盛机械为首的一系列石材机械厂家。产品涵盖了石材加工的所有工序。
石材工具类企业在数量和产量上则不能和前两者相比。分布的规律也不甚明显。一般是伴随石材基地而产生,不过规模以上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晋江市和泉州市经济开发区内。
南安
南安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曾是泉州州治所在,全市土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海外侨胞300多万,是中国的建材之乡,石材是南安市的第一大产业,是全国最大的石材基地,在世界享有美誉。南安的石材产业分布在水头、石井、官桥、柳城、康美、丰州、罗东等乡镇。
南安的石材业发达,也是因为南安石材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如石井的虾红(G681),锈石(G682),康美镇的康美黑,丰州砻石(也叫泉州白G606)和罗东的雪里梅(G608),
南安目前有石材企业1000多家,产值近200亿元[数据来自《福建石业》,有虚报的可能],下属水头、石井等地都是著名石材基地,石材加工已经从过去对本地矿石的开发转化为引进荒料名石,经过深加工后再销往海外。
惠安
惠安县位于福建东南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全县土地面积7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95个村(社区),人口93万,经济综合实力多年来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先后获得:“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等称号。
惠安是中国最主要的石雕石材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全县现有石雕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11.8万,年产值93亿元,出口交货值66亿元,占年产量的43%。全县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种石料,产品畅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惠安雕刻按雕刻工艺可以分为沉雕、浮雕、圆雕、影雕、线雕、微雕六大类;按用途可以分为碑石、城市园林雕刻、宗教雕刻、建材建筑构件、石制器具、旅游工艺品等类别,加工的石种包括花岗石、大理石、砂岩、玉石等。
惠安的石雕产家分布在全县每个乡镇,其中崇武和山霞最为集中,厂家最多。另外在324国道洛阳桥两侧,中国雕艺城周边和崇武镇附近形成了三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材雕刻市场。
晋江市
晋江地处闽南沿海,是著名侨乡,全市土地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345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海外乡亲220万人,外来流动人口100万人以上,号称“海内外400万晋江人”,辖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局福建省县(区,县级市)第一位。目前意图建成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基地。
晋江是泉州的石材主产地之一,以生产石材板,石材机械与工具而闻名,晋江的石材企业主要分布于永和、东石、英林、磁灶、内坑等地,而安海则有
永和是巴厝白(G603)和内厝白(G633)的原产地,目前探明储量1.8亿立方米以上,被中国石材协会授予“中国石材之乡”。而G603石材是市场上最畅销的石材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体育馆就使用G603作为广场地板。
晋江企业比较注意品牌建设,目前有茂盛、凤山、华宝、联兴、磊盛、盛达等获得福建省名牌称号,和盛、盛达、凤山、华宝被评为2007年中国石材行业名牌。[表1-1]
我们本次调查采访的样本是安海,永和和东石三镇。
晋江以不是板材加工基地为发展方向。石材也中存在忧虑和问题
插图,围头湾地区乡镇分布
安溪
安溪处于闽南三市(泉州、厦门、漳州)的结合部,距离厦门60公里,距离泉州50公里,面积305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08万,是福建第三人口大县,特色产业是茶业,安溪铁观音享誉海内外。
安溪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矿藏20多种,其中花岗石、高岭土、石灰石、铁矿、煤矿等储量居全省首位,石材产业也是安溪的支柱产业之一,官桥镇[按:安溪和南安各有一个官桥镇]和龙门镇是安溪红(G635)花岗岩的的主产区,两镇的石材加工也以G635为主。
厦门
厦门是我国著名港口城市,陆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六个区。自2001开始的每年一届的“厦门石材展”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石材展会,也是福建石材业和世界接轨的重要窗口。
2006年厦门口岸石材进出口930万吨,金额23美元,占全国进出口的60%以上,其中,出口585万吨,金额16.7亿美元,进口342万吨,金额6.3亿美元,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石材100多种,基本囊括了世界上盛产石材地区的主要品种,口岸的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目前厦门地区有专业石材进出口企业600多家,周边有4000多家石材加工贸易企业常年直接从厦门进口采购,出口石材。
厦门石材产业的优势是背靠福建省这一全国第一石材大省,产业链集聚度高,以及闽南地区悠久的石材加工历史,再加上港口效应,事实上,以厦门为首的闽南石材已经成为中国石材行业的领跑者和发动机,随着闽省石材企业的扩张,福建石材已经走向全国,有矿山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的身影。
漳州
漳州位于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南翼,是台胞的祖籍地之一,漳州长泰县和漳浦县是漳州石材产业的主要产区。
长泰东接厦门,南邻龙海,西接华安和漳州,背靠泉州,土地面积912.67平方公里,人口19.03万人,辖4个镇,1个乡,1个国有农场和1个省级开发区。非金属矿产丰富。石材矿区主要分布在枋洋镇和陈巷镇,品种为长泰芝麻黑(G654),储量达1亿立方米,具有防滑、抗酸碱、耐压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铺设广场、公园、街道和停车场等场合。还可以染成其他颜色,用于室内装修。
但目前国家对石材开采的整治力度加大,影响了荒料的生产,出现了荒料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有大幅上涨。
漳浦的石材产业规模略次于长泰,企业主要分布在赤湖镇洋平岭工业区,漳浦的石材种类比较丰富,有漳浦黑、漳浦青、漳浦锈石等等,不少企业在厦门设立了进出口公司。
罗源
罗源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属福州市辖县,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面积1187平方公里,人口25万,西北山区出产花岗岩、叶腊石和高岭土,水陆交通方便。石材产业是罗源县的第一支柱产业,主要生产罗源红(G663、G664、G665)板材,分布在西兰、洪洋、飞竹等乡镇,形成了多个石材工业园区。年产值超过20亿元[约占水头镇工业产值的1/3],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一半。知名企业有宏磊、万达、中正、方圆、清源、富洋等。
福鼎
福鼎位于福建东北部,与浙江交界,是宁德市的下辖县级市,全市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56万,多数集中在老区居住。
石材产业是福鼎三大主导产业之首,石材企业主要分布在白琳镇,点头和秦屿镇,白琳镇玄武岩矿区方圆0.21平方公里,总储量5 000万立方米,被誉为“花岗岩之乡”,是全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矿石呈墨黑色,俗称“福鼎黑”,是国家名牌石材产品。
福鼎现已建立完整的石材生产体系,有石材开采企业660多家,产品占国内黑色石材销售量的80%,而且远销欧美,年产值15亿元。福鼎的白琳镇金山工业区有320多家企业,是福鼎最大的石材加工集中区。
古田
古田县出产桃花红花岗岩石材,主要分布在鹤塘镇,杉洋镇和卓洋乡也有零星分布。鹤塘是古田县的石材加工基地,有矿点100多个,板材厂200余家,年产荒料20万立方米,石板材1400万平方米,石材年产值4.2亿元。目前鹤塘镇已经形成了多个石材集中区。
但今年来,桃花红石材不是流行款式,古田县的石材业发展还有一定的困难。
莆田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全市下辖城厢、荔城、涵江、秀屿、仙游等县区,各地均有石材加工企业,但生产集聚度低,而荔城区黄石镇是莆田地区石材产业的代表,黄石地处沈海高速莆田出口处,交通便利,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黄石镇现有100多家石材、石雕企业,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产值3亿元,上缴税收435万元,占黄石镇全镇税收的30%。黄石的企业不断在提高公司技术水平,大力实施技改,大型企业均使用电脑仿形机,滚动锯机等新设备。不仅如此,黄石的石材产业还在不断延伸之中,与之配套的石材机械、磨料磨具、金刚石工具、钢砂和锯片等企业也相应发展起来。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莆田地区企业极其重视产品技术创新,如莆田华隆机械公司,积极开发新设备,自主设计开发和生产的矿山荒料切石机,拥有多项自主专利,改变了传统粗放式的矿山石材开采方式,提高了石材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受到广大客户的赞誉。
近年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与华侨大学机电自动化学院合作,成立创新设计中心,与华侨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开发新型产品并迅速上市,于2007年9月份公司荣获“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8年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企业还于独家承担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为行业的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体现了福建省企业的可以创新能力,走出了企业与高校携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范例。
石材市场与石材展会
福建省石材产业的发展带动石材市场和展会的快速形成,石材市场和展会的集聚效应也促进了石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省已形成多个专业石材市场和专业石材展会,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表1-3
表 福建省知名石材(石雕)市场
序号 | 名称 | 地址 | |
1 | 闽南第一建材市场 | 南安 水头 | 面积30m2,综合性市场 |
2 | 澳盛大板市场 | 南安 水头 | 澳盛公司兴建的专业大板市场 |
3 | 中闽石材商城 | 南安 水头 | 主营大理石大板 |
4 | 东升大板市场 | 南安 水头 | 主营大理石大板 |
5 | 弘泰石材中心 | 南安 水头 | 与第一建材市场毗邻,规模较小 |
6 | 闽南第一荒料市场 | 南安 水头 | 东升公司兴建 |
7 | 东升大板市场 | 南安 水头 | 东升公司兴建 |
8 | 中国雕艺城 | 惠安 螺城 | 国家级工业旅游推荐点 |
9 | 工艺美术城 | 莆田 黄石 | 以石雕、木雕为主 |
而同时福建省也有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博览会等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展会,促进了福建展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世界客商对福建的注意,推广了福建石材的市场空间。
福建特别是水头地区,石材市场特别密集,吸引了世界客户的目光,使得生产厂家在家门口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商机,采购到来自世界的石材品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水头地区石材产业的发展,成为一种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发展模式。
总结
福建石材点多面广,优质品种多,再加上福建省土地面积少,经济压力大,民间喜好石雕器具,促使了我省石材产业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石材基地还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闽西、闽北等地蕴藏着大量优质矿藏还有待开发,伴随着福建省高速路网的建成和省内铁路的修建,福建内陆的交通运输能力将大大增强,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地的优秀石材品种将是未来开采的重点。
福建石材产业发展优势
福建石材产业多年来产量、产值、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特别是花岗岩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从全省范围看来是由多方面原因构成的。
1. 矿产资源丰富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多山地带,石材资源丰富,矿山遍布全省,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分布广,根据调查统计,矿产资源总量约20亿立方米,品种62种,主要为红色、黑色、白色、绿色、灰色等系列,已开采品种接近百种。全省石材荒料产量约200万立方米,其中年产1万立方米以上的矿山10座,主要应用火焰切割、控制爆破的开采方法,开采成本在全国最低,为企业提供了优质廉价的原料。
2. 水陆空运输方便
福建港口众多,设备齐全,便捷灵活,特别是厦门港集装箱货运量名列全国第五,进出口哦能力强。厦门关区是全国花岗岩进出口量最大的关区,。正是由于沿海港口的优势降低了福建石材出口的成本,才可能成为石材的加工区。另一方面,石材矿区、加工区距离厦门、福州、泉州等港口一般在三个小时车程以内,高速公路贯穿福建东部和南部,陆路运输方便。
福建还拥有福州、厦门、泉州等多个机场,十分方便人员往来,特别是厦门机场和韩国、日本有直飞航线,方便国外客户前来采购石材。
3. 劳动力资源充足
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法宝是劳动力优势,中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而石材产业以锯切、研磨、雕刻为主,科技含量较低,不需大幅提高劳动力素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另一方面,福建有着悠久的石材开采历史,有大量的熟练石材劳动力,特别是花岗岩的开采、雕刻、研磨方面有不少能工巧匠和熟练工人。
4. 营销队伍强大
石材产品同质化严重,打开市场主要依靠营销人员,福建人,特别是泉州人爱拼敢赢,敢为天下先,为福建石材销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在外地做石材生意的泉州人,多是其他行业出身,慢慢转为石材行业,多以厂家直销的方式进驻各地石材/建材市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内蒙古、山西等地矿山甚至多为泉州人承包。仅南安一市,就据说有20多万人在外销售。
5. 石材工业体系配套
福建石材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石材机械、磨料磨具、金刚石工具、锯片等产业的发展。短短十几年来,福建的石材配套产品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几乎完全替代进口(除特大型设备外),而且门类齐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石材工业的发展。
目前福建已经形成完善的石材工业配套产业体系,有多家骨干企业,,石材加工水平不断创新,基本满足我省石材产业的要求。
6. 新矿种和新产品开发实力雄厚
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石材新品种是获得巨额利润的捷径之一,而中国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石材资源,很多都是难得的名贵品种。福建拥有较好的石材加工基础,石材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充足,敢于风险投资,福建石业资本在全国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的方式开采出不少优良品种。
不少企业还设立出口产品研发中心,应对国际需要开发各种新产品,从日式墓碑、欧美式墓碑到建筑荣各类装饰石材、异型石材,满足了各类装修的需要。一些企业还成立了装饰装修公司,是此案加工、装修和研发的一条龙服务,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7. 石材工业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福建石业在多年的竞争中意识到只有走集群化道路,才能更有竞争力。目前已经形成了泉州、厦门、漳州三大区域的石材产业集群,也是全国最大的石材产业集群。如今的石材行业正在向世界石材生产、加工、贸易中心迈进。
3重点区域分析
泉州石业数据
泉州是福建省石材的主要加工基地,在省内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下文从各个方面分析泉州石材产业发展的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泉州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各类石材生产厂家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60万人,2007年产值为350亿人民币,占全市工业产值(4227亿)的1/12。进口6.48亿美元,重量388万顿,出口16.38亿美元,重量1458万吨,两项指标均占全国的1/2。
主要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石材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机械制造、磨具磨料生产、包装材料、机械维修、运输物流、港口码头和第三产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是泉州市的支柱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
泉州市石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一是石材产业的集群化。泉州石材形成了几个区域板块:以惠安为主的墓碑、雕刻品,以南安为主的板材,以晋江、安溪、泉港为主的矿山加工公司的经营模式,产业配套齐全;二是有效地利用国外资源。石材荒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荒料资源有限,几年来,我市石材进料、来料加工以3亿多美元的进口量迅速增长,有效地缓解了国内石材荒料资源大规模开采,促进了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三是在国外设立公司办事处。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纷纷瞄准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抓住机遇,借船出海,与国外贸易机构和采购商建立贸易合作伙伴,扩大产品的出品量和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几家企业走出“国门”,设立加工贸易企业,投资总额近400万美元。四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大石材界人士进一步加强节能、节材的观念,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理念已进入石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许多企业利用石材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边角料和碎料,勇于开发生产人造大理石、超薄板材、复合板材、马赛克及石渣等节能、节材产品。石粉作为新型墙砖的填充料,可与水泥混合制成地砖,还可用于生产彩色涂料,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废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清洁水循环用于石材加工实现零排放,构成“石材产用水”的循环经济链。据中国石材工业协会预算,目前全国、福建、泉州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用标准煤分别是2.54吨、1.45吨、0.87吨,而我市石材产品平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仅需耗用0.35吨标准煤。
水头
泉州南安市的水头镇是福建石材业的重要代表,也是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水头镇位于泉州和厦门的交界地区,俗称“下南安”地区,324国道和沈海高速穿镇而过,支撑产业就是石材加工业。直接从事石材加工的经济产量占到全镇GDP的60%以上。
水头目前有滨海开发区,蟠龙开发区,奎峰开发区,福山开发区,西锦开发区,仁和开发区等集中工业加工区。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进驻,还有遍布各村的零散加工企业。共同支撑起水头庞大的石材加工体系。
水头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了324国道(即福厦公路)的优势,闽南地区属于丘陵形貌,石材资源众多,但水头恰巧是一个例外,全镇没有任何石材矿山,在上个世纪主要以加工安溪官桥,石井一带的石材为主,主要是追随石井镇的发展模式。产业层次比较低,石材企业呈现多、小、散的特点。90年代后期,镇政府果断决策,大力发展石材产业,实施“筑巢引凤”的策略,新建了若干大型石材市场,并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大型著名石材企业进驻水头。带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聚效应,目前已有闽南石材城,石材商贸城,第一建材石材,弘泰建材市场等多家专业市场,国内著名石材企业康利集团,环球石材,省内的溪石集团等都已经在水头建立加工基地。对本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于水头的大中型企业,主要加工对象是各类大理石,大理石加工容易,附加值较高,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需求量大幅增长,能够带来较大利润空间。但是由于国内大理石品级较低,市场上受欢迎的石材品种主要来自海外,如阿曼米黄、世纪米黄、洞石等,所以大部分企业都是直接从海外进口大理石荒料,荒料价格昂贵(主要是运输费用),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理石加工的门槛。所以水头的石材企业还是有相当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实力。
水头地区的建材市场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客商前来选购,很多客商通过代理人直接在本地选择加工厂家,所以代客加工也是水头石材产业的重要组成。主要是赚取石材加工费用。
水头地区从一个不产石材的小镇,到目前的中国石材之都,和整个泉州的发展也是不可分割的。泉州晋江市和南安等地以建材、水暖器材为支柱产业,恰逢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各个相关产业。水头镇能够顺势而为,树立了良好的发展路线。
石井
石井是另外一个石材加工的典型,石井镇拥有石材资源,是石井锈石和虾红的原产地,石材加工业也是石井的支柱产业,板材加工类企业在数量上比水头还多,历史也比水头悠久,曾经的石井镇依靠石材加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南安市27个乡镇首位,现已被水头超越。
但石井镇石材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少,加工对象以本地石材为主,也有开始向多样化石材荒料转型。
石井镇号称有1000多家石材企业,07年产量超8000万平方米,工艺石材4万多立方米,产值超过4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但是企业规模较小,07年产值超过5000万的只有10家,纳税超过200万的只有四家。产业层次在低端徘徊,主要依靠“人海战术”取得规模效益。其发展日显颓势,有发展成水头附庸的忧虑。石井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产品附加值低、恶性价格竞争、企业规模小、没有实力进行技术革新、企业主素质较低、企业整合难等。
2008年石材产业还有新的迫切的压力,发展面临一定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价格和运费不断提高,今年石材荒料价格涨幅曾一度超过15%,运费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工人工资都不同程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
环保整治压力大,07年起,石井镇已经关停280多家企业(很多又已开工)。另外部分企业受春节停电影响,相当多企业开工不足。
出口型企业利润缩水,受欧美经济衰退和美元贬值影响,许多企业订单不足,各种成本大幅度提高,利润严重缩水,很多企业仅因为美元汇率下调造成的利润损失就造成了2~5%。
总之,2008年石井镇石材产业依然面临了很多全局性的问题,完成计划不足。
安海和东石
安海和东石和水头隔海相望,属于晋江市辖区,是石材产业转型的样本,安海镇是晋江市重要组成部分,以轻工业闻名,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材产业利润低,污染大,安海本身矿产资源有限,发展石材产业得不偿失,于2007年果断关停全镇的石材企业,目前基本已经没有石材加工企业,从源头上结束了石材产业产生的污染,还五里桥碧水蓝天。实是大快人心之举。
同时安海镇大力支持发展石材机械制造业,拥有成功机械厂,和盛机械厂等专业石材机械制造厂家。将落后的重污染、低效益的石材产业转化为装备制造业,为其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奠定了基础。
而东石镇是另外一个发展石材业的样本,东石镇是“中国伞都”,休闲伞制造业是其主要产业,石材产业主要集中在矿区—柯村,政府的态度基本是不鼓励,不扶植,限制其污染的基础上任其发展,主要作用是平衡工业分布。
福建石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福建石业发展迅速,但纵观全省石材行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据笔者估计,在美国次债危机、国内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以及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的影响下,石材行业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谷期,我省石材企业将迎来重新洗牌的阶段,这一阶段正是消化内部问题,优化产业结构的时期,为未来石材行业的再次勃发储蓄有生力量。
1. 石材企业技术含量低
我省虽然是石材加工大省和强省,但是却缺少石材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石材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容易形成价格战,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难以开发新产品。
例如石雕产品,一般都是依赖工匠的手艺,但是培养工匠的过程原始而又缓慢,老一辈的工匠在当前片面追求产量的的趋势下,不能适应环境,造成了短期内石雕工艺已经面临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窘境。
造成石材行业技术人员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和高校应当及时设立石材相关专业,培养石材加工、贸易、雕刻和管理类人才。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积极促进企业和高校携手,解决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泉州华侨大学是福建省知名大学,拥有石材加工省级重点实验室,华侨大学校内有多项科研项目与石材相关,涉及工具制造,石材改性,自动化、外贸销售等多个专业,应当以建设教育部工程中心为契机,整合华大校内机械、自动化、化学、外语、贸易、管理多个学科的科研优势,发挥华侨大学地处闽南的特点,主动服务于石材行业,走出“产学研”三结合的道路。
2. 石材资源无序开发
我省石材资源虽然点多面广,但是很多石材资源开采处于无序状态,开采手段原始,石材的浪费率高,大部分开采企业不具备开采资格,例如在晋江永和,有板材厂200多家,矿山开采点100多处,但只有4家企业具有开采资格证书。伴随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各种势力相互斗争,社会不是很稳定,缺少健康向上的社会氛,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今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政府加大了对石材资源的保护,永和镇已经封闭了大多矿山,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希望推动中小企业合并或转型。闽南地区一些传统石材基地也都意识到环境问题,开始有意识保护石材资源。
但是相对来说,一些新兴石材基地对资源的保护力度就有所欠缺,其中一方面的的原因就是石材产业对当地税收的贡献,石材也具有劳动力集中,资源集中的特点,一旦关停石材企业,自然会造成大面积失业,进而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
3. 竞争环境恶化,石材价格不断下降
福建石材的高度集中,虽然带来了产业链的积聚效应,但是也恶化了竞争环境,由于石材产品科技含量低,易模仿,很多企业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缺少特色。
再加上厦门口岸到石材基地十分方便快捷,很多国外客商直接到产家购买板材,各个板材厂为留住客户,纷纷压低价格,石材外贸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很多企业沦为国际石材产业链中的加工基地,中国石材产业事实上已经是一个高耗能、高劳动强度、高污染、低技术、低利润、前景黯淡的夕阳产业。
避免价格战的根本原因应该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企业销售渠道,而实现以上两项的重要措施的前提是石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只有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才能最大限度的成本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石材加工的步骤中,又以大板加工最为重要,大板是其他石材产品的基础,大板的加工质量,也影响了后续产品的质量。
4.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
福建石材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采取粗放式家族式管理,重成本轻管理,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往往是老板决定一切,任人唯亲,其后果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低,很多是工人出身,工人流动性强。
由于管理上的问题,还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交货期不确定,很多企业片面强调附加值大的订单,其它订单则会顺延,无法制定准确的生产计划。降低石材企业的信用度。提高了石材企业的成本,从长久来看,是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5. 石材行业污染严重,石粉难以回收利用
石材企业的污染严重是不庸讳言的,主要有废气污染,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工业废水污染等等,目前已经加大了治理力度,在水头等加工水平较高,监管较严的的地方,所有石材企业都必须建立废水循环系统(三塔式或沉淀式),石粉必须填埋在指定地点。环保措施取到一定效果,但是石材污染处理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石粉的填埋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甚至会污染地下水,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但是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为开发当地石材资源,壮大经济实力,对环保问题网开一面,敷衍了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的石材公司在当地的投资,但这种做法绝不应当效仿,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
泉州石材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泉州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各类石材生产厂家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年产值、年出口创汇两项均占全国的1/2。是泉州市的支柱产业。但今年来随着中央政府新一轮的宏观调控的实施,石材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行业的经营成本不断升高,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美元持续贬值,使得石材出口市场严重萎缩。又使石材行业面临国内国外市场的双重经验压力。
第1, 人民币升值加速,对石材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路攀升。截至6月17日,升破6.9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超过6.13%。而去年全年的升幅只有6.9%。因为人民币升值的不可预见性,使得企业在订合同无法预测,价格报高,客户、订单流失;价格偏低企业亏损,无法承受。不少企业对长单、大单和交货期长、利润薄的订单均不敢承接,大多数企业面临订单匮乏、开工不足的现象。
第2, 成本压力持续加大。
主要是运费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速度快于石材出厂价格增长速度,石材矿山的开采需消耗大量石油,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进口、国内荒料价格普遍上扬10-50%。而世界石材贸易又以海运为主,目前海运价格也是涨声不断,2007年海运费水平比2006年增长了100-200%。石材产品很重,运输成本很高,运费的大幅度提高,对石材行业是个致命的打击。同时运费成本增加的压力也来自于国内的运输。特别是新的《交通法》实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陆路运输的价格也在上涨。
第3, 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留住一线熟练工人,企业今年普遍上调了职工工资,加上《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秩序,据有关方面测算,比较规范的用人单位的成本一次性增长的幅度大致在10%~15%左右,这种增长幅度,在劳动力技能和劳动生产率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给企业生产经营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4, 货币从紧政策,企业可贷资金紧缺
人民币利息从2006年到2008年连续多次加息,使银行贷款利息从5.5%到现在的8%左右,而且银行采取紧缩政策,贷款额度严重不足,这将使很多石材行业的经营资金承受严重的压力。
在这种不利的经营环境中,石材企业必须认真关注有关的成本提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计划,加大市场风险的管理力度,以使企业在市场逆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石材企业应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在美元趋强的形式下,对外贸易采取欧元结算成交方式。做好财务成本核算,争取短期的结算方式,考虑好汇兑风险;第三,努力节约成本、增加资源控制力、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努力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永续经营的稳固渠道。我们也恳请政府,对劳动密集型的石材行业进行适当扶持,帮助企业共度难关。
宏观政策对福建石材产业的影响
200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国内外各项政策也对石材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税收政策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1. 税收政策的影响
国家税收政策对石材产业的影响首先是用电量的影响,石材加工是高耗能行业,仅水头一镇,2007年用电量就有8亿千瓦时,其中95%是工业用电。而企业的用电量和税收又是直接相关的。据悉,由于石材企业经常虚报产值,税务部门一般是采取用电量和产量挂钩的计算方法,加工本地石材的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更加重视加工中的耗电情况,进入08年以来,很多企业大幅减产,多数企业都不能全力生产,有一半以上的机台处于休息维护的状态,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采取了白天休息,夜晚工作的生产方法。
这种计税方法也是促使水头等地加工海外荒料的动因之一,加工海外石材,一般花色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热门品种,附加值较高,产品加工费也相应较高。加工本地荒料和海外荒料相比,用电量,用水量相近,但明显海外荒料可以获得更高利润。这也促使大厂一般喜好加工海外荒料,而把本地石材交予小厂代加工。
另一方面,各地税务部门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往往对石材荒料的出口征收高额的原产地税,而加工成半成品(板材)后,税收反倒低于原产地税,刺激了石材加工大厂到石材产地设立加工工厂,以至于福建资本流向各地,可能会造成福建本地石材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2. 资源保护对石材产业的影响
石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是难以处理的工业废品,同时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染的大力监控,所有的石材企业都要配备环保设备,这个很多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据报道,安海镇去年就关停了300多家石材企业。其他地区企业也遭遇类似问题,石材加工业正在承担巨大的压力。
3. 国际进出口贸易影响
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对福建石材产业的影响主要有:美国日本经济低迷,直接降低了其国内石材产品的订单数量;国家对石材产业出口退税的取消,使得石材加工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更加备受剥削;人民币持续升级,对石材产业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石材产业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从进口来看,人民币在国际上购买力增强,有利于石材荒料经营企业;但从出口上来看有影响了我国石材产品的出口。综合来看,我国从海外购买的石材一般属于原材料产品,进口总值小于出口产品,进口口岸往往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而我国石材产品目标市场却往往是美日韩等国,表面上,汇率上升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国石材产业提高产品品级的机会。总之还有待观察。
4. 经济形势对石材产业的影响
本次调查,石材持续约1个多月,恰是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奥运的结束正式标志中国进入“后奥运时代”,中国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2008年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石材产业自然不能脱离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一直持续高涨的房地产业明显出现拐点。房地产业和国内大型项目的建设是石材产业蓬勃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建材市场伴随着房地产业的低调转折和国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石材产品必将提出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的需求,异性石材和高档石材的比重必将上升。而目前我国异型材的设备还不能完全国产化,磨料磨具的配套工作还不尽完善。
从产业链分析来看,石材产业属于建筑行业的末端,也是制造业的末端。石材产品(除石雕外)对建筑行业的依存度很高,同时和消费者的心里需求息息相关,石材产品千差万别,只有色调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的品种才能热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社会心理对石材产业的重要影响。
石材企业的销售模式
产品销售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支柱,石材产品的销售有一般销售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福建石材企业产业比较集中,再加上福建人乡土意识强烈,一般有抱团竞争的特点,对其销售模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大型石材企业,如东升,南星等具备一定规模的石材厂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销售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但主要还是国内市场,其产品一般都是终端市场,特别是国内的大型工程,往往是石材企业争夺的重点,很多石材企业拥有自己的配套链,如日日升集团、金永亮集团、光明集团等都拥有自己的工具公司,不仅可以满足内部使用,还可以对外加工。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还开办了大板市场和荒料市场,同时经营多种业务,迅速壮大自身实力,争取在产业事务的发言权。典型企业有:华辉集团、澳顺集团、东升集团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型石材企业,小型板材厂以家庭式居多,销售模式多样,但主要依靠业主的社会关系,一些工厂为大厂代工,另一些工厂的产品则是被销售商收购,在石材市场上统一出售,小厂一般比较重视工厂的消耗,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流入市场后一般都是低端产品。
还有一些企业是专门做产品的代工,以水头滨海工业区为主,公司属于“前店后厂”模式,公司前部是板材展示区,各地石材企业(主要是贸易商)常驻代表汇集该厂,来自厦门的贸易公司取得国内外订单,选择合适的荒料,送交该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负责联系业务,管理包工头,提供加工设备,包工头有自己的加工队伍,自备工具(主要是指刀头),完成石材加工。贸易公司、加工厂和包工头各自抽取相应的报酬,形成地跨泉州和厦门的良性循环。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企业不重视市场开发,特别是在非水头地区的小厂,往往处于石材资源地附近,不需远劳既有客户上门,例如“安溪红”石材产地,泉州安溪官桥镇,市场意识及其淡薄,产品层次低,90%以上的工厂都是加工安溪红石材,根据对其加工水平的分析,距离水头还有很长的距离,期待他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任重道远。
石材荒料的特点
石材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石板材无法重复利用,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同时石材是建筑工业的基本原料。
国内石材资源由于政策原因,一般分为依托矿山型和依托市场型两类,依托矿山型企业主要以石板材加工为主,加工成本大,石材荒料消耗大;依托市场型企业主要是加工异型和线材为主,原始投入少,
石板染色技术
技术水平分析
企业对工人的需求
大切工,补胶工
总的来说,福建省内石材产业遍地开花,产业规模和科技含量都比较低,
安溪县石材加工业有关情况
安溪石材储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主要石材是“安溪红”GS3535花岗石,该花岗岩完整性、连续性好,荒料率高,耐酸碱耐腐蚀,是良好的天然建筑装饰材料厂。在销售市场上,“安溪红”已具备一定的生产、供应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国内销售为主,国外销售为辅的石材市场,几乎各大城市均有安溪石材销售网点,成为福建省红色系列石材产销量最大的品种之一。
安溪红石材价格低,是市场上最为旺销的产品之一,而由于晋江永和和南安水头石井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使得不少订单转移到安溪生产,刺激了安溪的石材生意。
2005年底,全县有石材开采加工点300多个,加工企业350家,主要分布在龙门、官桥、魁斗、金谷等乡镇。全年累计完成总产值2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超过1万人,拥有碧一石材工艺厂、台安花岗石开发有限公司、三美石材有限公司、福龙石材有限公司、立晖石材有限公司、裕发石材有限公司、芳中盛石材工艺有限公司、立航石材厂等规模以上企业12家。
从总体上看,安溪石材业正处在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性历史阶段,要使石材业在安溪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展思路:在科学分析全县石材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经济杠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促使分散的企业逐步走向联合,组建以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为目标的企业集团;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从宏观指导、适度开发、逐步规范等工作要素着手,创建石材集控加工区;引导、鼓励石材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技术、制度、管理创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石材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作重点:
1、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石材集控加工区。建立石材集控加工区,集中连片发展,有利于废水、废渣的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源,也有利于石材石材市场的形成和繁荣。要加大投入,在龙桥工业园规划建设石材集控加工区,实行废渣废水处理、供水供电、绿化美化、公用设施等一体化管理,使得加工区真正为集设计、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石材走廊。
2、 培育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才能抗避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要通过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鼓励石材企业通过增资扩营、联合、重组等方式,以资金为纽带,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限制,进行股份合作或组建松散型企业集团,或组成紧密型企业集团,推进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石材行业竞争力。
3、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针对目前安溪石材行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少竞争力的现状,鼓励和引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开展质量管理达标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活动,进行技术、制度、管理创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工宽大规格板、异形板、高附加值的石材产品,努力建成一个以本县安溪红为主,进口石材和外地石材等品种为辅的,包括荒料石、石板材、异型材、石雕工艺产品加工、具有特色的全国石材生产加工基地。
4、 建立健全促进石材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石材企业筹融资服务体系,解决石材企业发展中资金困难的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石材企业信息、服务,定期想石材企业发布有关市场、科技、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三是建立石材市场开发服务体系,促进企业的对外合作和交流,为企业的产品销售服务;四是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维护石材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