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780次 | 分享次数:147次

皮手套和皮服装

一、沿革

上海生产皮手套和皮服装始于20世纪初。民国元年(1912年),上海已有人仿照舶来品用羊皮革制作服装。民国8年1月,嘉定人甘信孚开设专业生产皮革服装的永利皮衣号,从业人员5人,年产200件左右。20世纪30年代,南市旧校场一带逐步形成兼营生产日用皮手套的皮件作坊群。

30年代中期,与外货相比,国产皮革手套已无逊色,颇受国内外用户欢迎。在皮件行业中,皮革服装发展较晚,40年代后期,制造皮革服装的作坊才发展到16家,以猎装、大衣和茄克等3种品种为主。

直到建国初期,皮手套、皮服装仍属高档商品,消费市场狭小。

1952年,上海兼产皮手套的私营作坊和合作社有78家,年产量仅为5.4万副,品种款式单调。同年,开始生产劳防皮革手套。

1954年,上海39家生产皮革服装的厂坊生产皮革服装1.94万件、皮帽2000顶。

1956年,32家皮革手套厂合并为信华皮件厂、庆华皮件厂和张洪茂皮革制品厂;42家个体手工业户组建成上海第十三皮革制品合作社,生产经营皮革手套;39家皮革服装厂(坊)经裁并改组成立专产皮革服装的华昌祥皮革服装厂。

1958年,皮革手套年产量达47.84万副、劳防皮革手套29.6万副,皮服装年产量上升到3.85万件、皮帽7.90万顶。

1959年,皮革手套业开始以PVC人造革制作中、低档手套,但劳防手套的产量仍占多数。

1960年,生产劳防皮革手套421万副、皮革手套53.58万副,皮革服装产量也迅速上升到12万件。1961~1963年,皮手套、皮服装生产陷入困境,其中1962年皮革手套、劳防手套和人造革手套仅生产21.48万副,皮服装也骤降至0.47万件。直到1965年,生产方有所回升。此后10余年里,上海皮革手套、服装行业变化不大。

1979年,皮革手套总产量达到1014.44万副,其中皮革手套74.94万副,人造革手套721.11万副,劳防手套218.39万副。

80年代中,皮手套、皮服装业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向附加值较高的中、高档产品发展,采用尼龙绸、TC布和塔丝龙等针织新面料,生产国际市场畅销的运动型手套和新潮套装、时装。

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皮手套、皮服装行业相继出现一批属于商业、乡镇和地区办的企业。

二、工艺与技术装备

皮革手套和皮革服装均系用传统缝合制作工艺。

初期制作手套的工艺分为全内缝和全外缝2种,30年代末引进日本内外缝缝制工艺,使手套既具一定牢度,又兼顾套戴舒适。

60年代前,生产日用皮革手套和皮服装的主要工具是缝纫机。

70年代,企业购置切纸机、烫线机、花色背筋车、电动裁里机和喷光机等应用于生产。1979年,皮手套和皮服装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9767元。

80年代从英国、日本等国引进下料机、各种类型缝纫机和电脑绣花机,缩短了同国外的技术差距,提高了竞争能力。

三、原料与销售

生产皮革手套和服装的主要原料是羊皮革,原料来源及变化和前述其他皮革制品行业相同。

建国前,皮手套和皮服装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30年代约有20%的皮手套销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地。

建国后,皮手套、皮服装逐步由自销转为由中国百货采购供应站统购包销,劳防手套则由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加工订货。

1954年起,部分产品由上海市畜产品进出口公司通过中百站订货收购出口到苏联及东欧。

60年代以后,外销市场逐步转向欧美及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80年代后期,内销主要依靠自设门市部销售网点和市内外各皮件经营单位。

时尚皮手套作用:保暖,装饰,时尚

现在市场上时尚皮手套的基本分类:

1、羊皮系列:男士系列,女士系列,女士加长系列

2、反绒磨砂系列

3、PU系列:男士系列,女士系列

4运动系列:女士系列,女士系列

5、皮毛一体系列

6、拼皮系列:男士系列,女士系列

7、羊绒系列

8、羊皮、漆皮系列

9、礼服手套

10、防辐射手套

11、婚纱手套

手套

手套的历史:

最早见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荷马史诗》,古希腊人进食时用手抓饭之前,要戴上特制的手套,手套的实用功能和我们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功能相同。所以,手套曾是历史上的用餐抓饭工具。

从13世纪起,欧洲的女性开始流行戴手套为装饰。这期间,男性贵族也流行戴有装饰的手套。

欧洲宗教界接过手套之后赋予了他新的功能,神职人员戴白手套,表示权威、圣洁和虔诚,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仪式,必须戴白手套。十九世纪后白手套被国王,贵族骑士,军人接受,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到现今手套被各阶层任命以及政府,军事仪仗等广泛的使用。

手套的分类与特点:

手套是手部保暖或劳动保护用品,也有装饰用的。手套是个很特别的东西,当初它的产生并不是为了实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寒冷地区保温必备之物,或是医疗防菌、工业 防护用品。

手套分类

1、手套分缝制和针织两大类。有独指和分指等式样。手套用各种皮革、针织物或机织物裁剪缝制而成。

针织手套用各种纺织纤维纯纺或混纺纱线,在手套机上编织,经缝制加工,再经过拉绒或缩绒、热定形整理而成产品

劳动保护用手套要求比较厚实,有的经过表面涂塑处理,以提高耐磨、防滑、防水性能。装饰手套要求美观,大多经过绣花、钉珠等艺术加工。

2、手套分类的几种方式:

手套按材料分有棉纱、毛绒、皮革等;

按式样分有长、短、单指、分指;

有仅护手背而露十指的,也有全护十指的。

有些精致的长手套或网眼手套,主要是用于礼仪和装饰。男女都戴用, 清代时已流行。

3、手套按照指部外形分类

分指手套、三指手套、连指手套、直型手套、半指手套、无指手套。

劳保手套

皮革手套(劳保手套)的皮料一般分四种:牛皮,山羊皮,猪皮和绵羊皮。
牛头层皮,取之于肋部,多用于防护手套。耐磨,抗撕,防穿刺。
牛二层皮,取之于牛背二层皮,肋部的二层皮质量不好,很少用。成本低于牛头层,耐磨,用于搬运和防热。
山羊皮,比牛皮要轻。抗机械性较好,经过糅制效果更好。耐磨,柔软,抗撕,防穿刺,其耐磨性取决于皮革的厚度。
猪皮,有头层和二层,抗机械性和灵巧效果不怎么好,只用于简单隔离效果,价格低廉。
羊羔皮,单一层皮,仅用作制作普通手套,其厚度与其灵巧性是成正比的,越薄越灵巧舒适。

劳保手套的种类:

1.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2.耐酸碱手套

3.耐油手套

4.焊工手套

5.防振手套

6.耐火阻燃手套

7.防静电手套

手套材质

几种常用的手套材质

1.针对机械伤害的手套材质

(1)金属丝

(2)Kevlar,Spectra等合成纱

(3)丁腈(带织物内衬)

(4)天然乳胶(带织物内衬)

(5)PVC(带织物内衬)

(6)皮——天然材质

2.抗高温的手套材质

(1)Novoloid

(2)Kevlar

(3)镀铝材质

(4)皮

(5)棉

3.抗电伤害的手套材质

采用纯的天然乳胶为材质的。乳胶分干胶和湿胶两种。

4.防化手套的材质

(1)天然乳胶

(2)丁腈

(3)聚氯乙烯

(4)氯丁橡胶

(5)聚乙烯醇

(6)丁基合成橡胶

(7)氟橡胶

(8)氯磺化聚乙烯

5.抗振动的手套材质

抗振动的手套材质通常为三层结构手套,内外层为皮或柔软舒适的合成纤维,中间夹层为硅胶或其他能有效吸收振动的高聚物。

6.金属手套,防割手套,耐割手套的选择

在用于电动工具切割的场所的工具开启过程中的保护.

7.防静电手套的材质及性能

是采用特种防静电绦纶布制作,基材由绦纶和导电纤维组成,导电 纤维间距为4mm,手套具有极好的弹性和防静电性能,避免人体产生的静电对产品造成破坏,它适合在电子行业、半导体、无尘车间及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7.防护手套

防护手套的种类繁多,依据防护手套的特性,参考可能的接触机会,选用适当的手套,应考虑化学品的存在状态(气态、液体)浓度以确定该手套能抵御该浓度。

软皮

软皮也是手套常用的一种材质,质地柔软,保暖性能良好。

蕾丝

蕾丝是一种比较精致、也比较女人的材质,蕾丝手套一般用于出席重要的派对或者晚宴,彰显富贵高雅的气质。

皮革的认识、鞣制、种类及特性

1.什么叫皮革

“皮”是指各种动物的皮(即生皮),它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加工鞣制后转变成一种固定、耐用的物质,称为“革”。

“皮”与“革”的区别:

一、皮干燥后特别硬,但浸泡在水中又变软,且易腐烂。革具有柔软、坚韧、遇水不宜变形、干燥不宜收缩、耐湿热、耐化学药剂作用等性能,且有透气性、透水性和防老化

二、大多数的动物皮在4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就会开始卷缩,而经过铬盐鞣制过的革,即使置于100摄氏度的沸水中也不会发生变化。

2.皮革的制作过程

生皮经过化学处理,使它具有了柔软、强韧、耐磨、透气、抗水、耐热和富有弹性等性能后,才能制造皮鞋和各种革制品。这种将“生皮”加工成“熟皮”(即皮革)的工艺过程就叫“鞣革”,或称“制革”。

制革工艺生产必须经过准备、鞣制和整理三个过程。

3.皮革的种类

皮革的种类很多,制革所用的原料是生皮(下同),主要来自哺乳动物纲中的有蹄目,绝大多数是家畜皮,如猪、牛、羊、马、骡、驴、骆驼、家犬等饲养牲畜;其次来自野生动物,如鹿、麂、野猪、黄羊、羚羊等。再次,还有海豹、河马、江豚、鲨鱼、鲸鱼、蛇、蟒、蜥蜴、鳄鱼、鸵鸟等动物。

4.天然皮革的特性

皮革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猪皮革、牛皮革、羊皮革和马皮革。动物皮的质地和性能不仅由于动物品种、产地、饲料、水质等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还受到动物性别、年龄的影响而有差异。

1.牛皮:美观、柔软、结实度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2.猪皮:结实耐用,防水性好,价格低。非常硬。

3.羊皮:柔软细腻。

4.鹿皮:种类不少,有的皮表面毛孔粗大,毛孔之间的距离较大,手感只是比猪皮略好,。也有的非常细腻柔软,触感极佳,表面不如牛皮平整。

5.马皮:马皮纤维较粗,皮质较硬,所以主要是用来装具。马屁股皮,马屁股的皮革极其坚韧。

中国皮具市场发展史

在解放前,中国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开始使用代表身份,地位,财富的欧美时尚皮具。国内的家庭作坊也开始零星的生产。

解放后,这一时期的制品以帆布和人造革为主,主要作为单位劳保福利或纪念品。

1979年,国务院批核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皮具厂,随后,欧美、港台皮具品牌纷纷进驻国内各大城市的超级商场。同时,全国各地大量兴办民营企业,在河北、浙江、辽宁、四川、广东等地涌现了成千上万皮具制品厂,的并在河北白沟、浙江义乌、辽宁南台、成都荷花池和广州桂花岗形成5个大型专业皮具批发市场,全国各地各大城市也同时形成百于个中小型批发市场。

1990年前是皮具制作技术的引进阶段,1991~1996年期间则是中国皮具行业对国际皮具时尚的阅读及文化传播的阶段。前期是对意大利的黑色、棕色、酒红色树羔皮、油皮和韩国水染皮,及其男女装手袋、箱包,针和皮带以及钱包等皮具制品的拿来。 

1992-1997年期间,全国皮具市场迅猛发展,国外品牌的大量涌进,推动中国皮具市场时尚化。

1998-1999年,全球性金融风暴,皮具销量大减,很多企业倒闭,资金雄厚的国外品牌涌进,推动中国皮具市场向时尚化,品牌化发展,很多专卖店在这个时期出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1995年起初的十年,是国际皮具制作技术及皮具文化引进的初级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外资企业在深圳、中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带及其他沿海地区开设大型皮具皮革工厂,为九十年代的中国皮具行业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技术人员和老板。同时,全国各大商场的中外皮具服饰品牌闪亮登场,国际皮具时尚正式进入中国。

 

皮具行业概述

皮具是由皮革面料和非皮革面料加工制作的箱、包袋、手套、票夹、皮带及其他皮件所组成。

1.皮具行业及其产品介绍

皮具行业又称皮件行业,包括箱包、手袋、票夹、手套等小皮件制品。目前皮具已成为广义的概念,皮具行业不仅包括用天然皮革材料制作的箱包、手袋,同时也包括用代用材料制作的箱包、手袋、小皮件制品等。

1.1我国皮具行业规模

据2002统计,我国皮具行业有企业近600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数30万人,产品销售收入279亿元,利税总额14亿元(占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14%,仅次于皮鞋和制革行业),革皮包袋产量为8亿多只。企业的经济类型,三资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皮具企业总数量的49%,其他企业数量(民营、股份制等)占40%,集体企业数量占10%,国有企业数量仅占1%。

1.2中国皮具市场格局:三大阵营

1)以LV为代表的奢侈品牌阵营。

这类品牌均为国际知名品牌,知名度高,质量过硬,甚至有很多品牌的许多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这些奢侈品牌正在加大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和动作。目前奢侈品牌市场占整个市场的5%份额。

2)以迪桑娜、COBO、金利来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和授权洋品牌阵营,占皮具市场65%。

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皮具市场上国产品牌一直较为缺乏,随着授洋品牌市场逐渐混乱,一线消费者更加青睐于做工,质量,外观都不错的国产品牌和新兴洋品牌。

在中低档皮具市场或小皮件领域,产品以小皮件为主,主要定位在几十到三百左右中低档价位,销量较大,但经销商利润很薄。他们主要是抢占之前散货的低端市场,使散货的市场越缩越小,并有将其逐出市场的趋向。

整个皮具市场虽然较服装鞋帽行业竞争压力小很多,但对于品牌公司而言,可谓竞争激烈,目前的皮具招商环境同样是竞争重重,压力重重。

3)低端散货市场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品牌消费,低端散货市场越来越小,由之前的70%缩小到30%。

低端散货市场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可谓根深蒂固,但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及消费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倾向于品牌消费,加上红谷、稻草人等中低端品牌与之抢占市场,所以市场份额已越来越小,已由之前的70%缩小到30%。

1.3国内皮具产区分布情况

我国皮具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北、辽宁、浙江、湖南、内蒙古等地。其中前十大革皮包袋产区的规模以上企业的革皮包袋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革皮包袋总产量的99.9%,其中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革皮包袋生产省份,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革皮包袋产量的65.3%,其次是浙江省,占15.1%。

我国各大主要皮革专业市场发展状况:

1)广东皮革市场:经济和环保双发展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广东皮革市场经历了一番寒冬,2009年底,广东皮革企业的订单开始增加,虽然国际原料皮价格飞涨,但因需求量仍在,制革企业订单不减。

制约广东皮革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就是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为解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广东省努力做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环境,走经济和环境双提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福建皮革市场:走集团化之路,上市增加企业竞争力

2009年福建部分企业在制革过程中某些指标不达标,对福建制革事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整顿和恢复,有福建制革协会牵头指导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创建研发中心、污控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合资、合作、重组、兼并、组建大型企业制革集团,通过上市融资,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3)浙江皮革市场:海宁皮革城布局全国

位于辽宁灯塔市的超过15万平方米的佟二堡海宁皮革城,是由海宁中国皮革城全额投资,于2010年秋季营业,是海宁皮革城走出海宁布局东北的重要举措。而东北,只是海宁皮革城加速布局全国的其中一点。在京津、中原、成渝、西北等大区域,皮革城的布局规划已经制定,在每个大区至少有一个皮革城,营业面积10万至15万平方米,同时在一些节点城市建设中小型皮革城作为补充,面积为两三万平方米。

同时,海宁皮革城上市了,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

4)东北皮革市场:建设现代化的皮革产业基地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基地之一,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皮革城。现在产业基地内富国皮革公司年产100万张牛兰湿革工程项目、博旺皮草公司年加工72万张狐狸皮项目、创利皮业公司年产150万张猪皮项目等9个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完成,近期将陆续开工建设。这9个项目总投资14.15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68亿元,税收3.1亿元。

5)河北皮革市场:向利润链条的高端攻坚

皮革业是辛集市传统产业,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但由于辛集皮革外贸依存度高,八成的皮衣出口到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辛集市逆势而动,制定《辛集市皮革业振兴规划》,引导企业变单纯依赖外贸为内外市场并举;同时,变革产品粗放、链条单一的现状,大力开发自主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利润链条的高端攻坚。而要实现这一切目标,需要一个新的市场平台,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城项目应运而生。

2.皮具行业的重要性

在我国皮革行业约1.6万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的规模企业当中,皮具企业占到二千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据2003年统计,皮具行业利税总额仅次于皮鞋和制革行业,占皮革行业主要商品出口总额的30%以上,自2003年全行业出口73.7亿美元首次超过皮面皮鞋后,皮具行业出口创汇连续两年位居皮革行业第一位。

目前皮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我国皮具产业的现状是高端产品不足,中档产品有待提高品质和质量,低档产品过剩,大部分企业都主要投资生产低档产品。

另一方面,皮具企业也存在着规模扩张土地供应不足、民营企业融资不畅、资金缺口较大的困境。

2.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短缺和跳槽现象严重

皮具行业的职工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人才匮乏。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皮具企业大专以上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不足5%,产品设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足1%。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中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0%,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

3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限制

传统的小手工业管理、家族式管理是目前我国皮具行业的主要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

皮具产品一般是通过批发市场,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再到零批,零售。中间不仅渠道多,操作复杂,关键是产品鱼龙混杂,质量问题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导致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随着市场的发展,营销渠道转型,品牌专卖开始成为皮具行业新的营销模式。

4产品缺乏设计只能盲目跟风

目前我国皮具行业仍保持着传统设计方法,缺乏创新和开拓市场能力。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作为世界最大皮具生产国,中国没有自己知名的设计师,中国还只是加工厂。

5追求眼前利益品牌意识差轻视品牌建设

皮具企业由于规模小,又比较分散,品牌意识淡薄。

6原材料难以满足需要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国产的成品革,合成革,五金件等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技术落后,花色品种开发能力弱,皮具生产企业不得不进口原材料。进口原材料价格高,时间长,渠道不畅通等,导致企业采购风险大和生产的不确定性。

中国皮革协会的问卷调查汇总分析显示,85%的企业表示需要进口原材料,以进口成品革最多;还有少量企业提到进口纺织材料、合成革和五金件。对于进口原因,100%的进口企业回答是进口原材料质量好;同时还有24%的进口企业反映国内生产不了,进口原材料主要从韩国、意大利、印度、西班牙和我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进口。

7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严重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我国目前的市场行为不规范,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广度和力度不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仍存在部分不公平竞争。

8环保问题安全生产和职业病的防治问题亟须破解

目前,我国皮具制造业年排放废水严重超标,存在安全生产和职业病的防治等问题。

近两年皮具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1技术性贸易壁

2规模扩张成为近两年行业的主旋律

3行业标准的设立不容忽视

4皮具行业的应对策略

1)市场营销策略

2)管理策略

创新是关键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把好绿色关口重视环保问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打假力度

政府支持策略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