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拖车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657次 | 分享次数:168次

——农用车市场走势研究

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为了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相继出台和默认了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保护措施(例如普遍存在的农用车大吨小标现象)。中央减税补贴的富民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购买农用车的积极性,农用车市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全国农用车生产总销量达到260万辆。2004年初在钢材和原材料持续涨价的大环境下,全国农用车市场走完了最后一波行情。

从今年4月份开始农用车的销量便是逐月走低,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一、国家加强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抑制以破坏生态平衡,资源浪费为代价的粗放型高增长速度。其二、受淡季规律影响。其三、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的贯彻执行,加大了对农用车的约束力,农民购车欲不强。农用车市场的走低虽然是受以上因素出现的短期负面影响,但它的市场走势巳经在稍稍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适时研判它的需求变化,正确把握它的市场走势,用以指导我们的生产经营,本文结合本人走访部分农用车厂了解到的情况谈谈一些看法。

一、农民购车取向价格低廉的中低档轻型卡车,部分农用车厂向生产轻型卡车转移。

由于农村固有的消费特征,农民购车一般为农忙搞生产,农闲忙运输,农用车在新的道路安全法规中使用范围和通行路线受到不能载客、不能进城、不能上高速公路诸多限制。促使农民购车选择发生变化向轻型汽车和其他车型转移。国家逐步将农用车和汽车纳入同样的管理轨道也促使大批农民更换汽车,这样农用车生产纷纷抢占汽车市场。由于一汽、二汽在中、重型卡车生产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农用车厂首选的目标是轻卡车市场。如中国最大的农用车生产基地时风集团与一汽红塔合作生产轻卡,已经形成年产量5万台的轻卡能力。浙江正宇集团目前也正在和一汽洽谈1.2亿元人民币的轻卡合作项目,目前上牌手续办妥,生产指日可待。

二、农用中型运输车有着较大的城乡市场,平板运输车将逐步向自御运输车转型。

改变乡镇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是党中央制定的一贯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本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它的发展速度不在宏观调控之列,这就给既能当运输工具,且装载效率高的中型农用自御运输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自御车一般行驶在基本建设工地或短距离运输,不受超载限制,不需进城和上高速公路,受道路交通法限制较少。

2.城乡公路建设极大改善,占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一半以上的二级公路网最适合中型自御运输车的行使条件,其运输效率高成本低。

3.中型农用自御车具有地方区域特征,通用自御车难以覆盖,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点。

三、农用自卸车整车配置对变速器的技术要求。

新的道路安全法以法律的角度对车辆的生产制造、验收标准、整车销售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国家又将农用车和汽车纳入同样的管理轨道,为汽车生产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客观环境,无疑对我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一大长远的利好。

1.首先农用运输车由于受路况条件的限制和使用情况局限,对变速箱技术加付箱是一个合理的配制。近几年为迎合市场需求,众多中小企业盲目配置付箱的做法将得到有效抑制。由于前置付箱放大了主箱齿轮承受的扭矩,使齿轮容易打齿,这种制造技术将被逐步取缔和淘汰。

2.后置付箱变速器总成在整车动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放大了变速器扭矩输出,使整车承载能力得到加强。又满足了各种路面的不同驾驶要求。符合农用车低价位竞争的实际情况。

3.农用车价格低廉的特性决定了必须走专业化规模生产之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价格相对较低的EQ140、EQ145配置后置付箱是农用车首选的品种。其它中型车用变速箱目前还不具备这种优势,两者相比EQ145后置付箱变速器总成更具备技术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EQ140变速箱由于一倒档为齿轮换档技术含量低市场前景稍差。

4.后置付箱的技术含量高,装配必须和变速箱同时进行,这就制约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具备生产变速箱能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过去被他们搅混了的市场也将被逐渐净化。目前农用车配置的后置付箱变速箱总成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供小于求。国内较有势力的农用车制造企业都在逐步取缔前置付箱。这一点杭桂机电、徐州正宇、诸诚福田已经走在了前面。这就为我们这样的企业切入该领域提供了一个契机。

四、我公司切入该领域的优劣势对比。

优势:a.依托现有中型变速箱这一平台有成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b.现成的制造能力和装配技术。c.有较高的技术、质量优势、品牌优势。

劣势:a.制造成本高,生产周期长。b.公司产品结构复杂,管理跟不上,难形成规模效益。c.适应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慢。

农用车市场低价位竞争是我国现阶段难以摆脱的事实,在国家大力扶持农村产业政策的富民政策下,这一领域有金可淘。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淘到金的,关键是要认真分析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生产能否形成规模效应,管理能否跟得上,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市场变化速度是否能适应。因次必须对自身企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农用车市场要有一个正确的研判,不可盲目介入。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不正之处敬请谅解。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