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650次 | 分享次数:196次

机电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近年来全球以及我国机电产品的市场发展

一,近年全球市场的趋势

从2007年的数据来分析,2007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大体呈现良好态势。“日经市场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电脑比上年增加11.4%,达2亿7400万台。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同比增加22.5%,达9000万台。手机同比增加10.7%,达10亿6680万部(如图所示)。数字家电方面,使用液晶面板和PDP(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平板电视增幅较大,预计同比增加71.8%,达9430万台。数码相机同比增加11.7%,达1亿910万台,突破1亿台大关。家用电视游戏机创历史新高。各产品虽然都因为分母增大,增长率有所减小,但2位数的增长仍将持续。

2005~2007年全球主要电子产品产量趋势

注:2005~2006年为实际值,2007年为预测值

然而,在各类电子产品领域,厂商的情况有喜有忧。手机方面,进入2007年后份额有所下降的美国摩托罗拉,未能在2007年第二季度实现份额回升。PDP电视方面,松下电器产业一枝独秀。数码相机方面,在佳能和索尼双雄领跑的同时,2006年居第三位的美国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被韩国三星Techwin、松下电器产业赶上,第三位的争多异常激烈。游戏机方面,索尼计算机娱乐(SCEI)的PlayStation 3已经于2007年4月进入了生产调整。

以上数据分析来源:日经BP社

二,但是电子产品的销售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持续低迷的家电出口正日益发生着喜人变化。据工信部消费品司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累计出口额313.24亿美元,同比下降13.27%;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7.55个百分点,从去年5月份以来呈持续收窄态势。

业内人士指出,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出口回暖的态势便已出现,且延续至今,这对部分出口比重较大的小家电企业来说构成利好;但也有企业内部人士给出忧虑,认为出口的回暖尚不稳定、统计数据向好的也只是某几类产品,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攀升,会削弱历来以低价取胜的小家电在国外市场的竞争优势,也会挤压到企业的利润。

数据显示,2009年下半年以来,各大类产品出口降幅均有所收窄。其中家用电冰箱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4.8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7.81个百分点;家用洗衣机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6.1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14.15个百分点;家用空调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25.6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8.19个百分点。

在小家电中,家用电热水器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29.3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76个百分点。另据海关总署的统计,进入去年12月,除电暖器外,其他产品当月出口量均呈大幅度增长,就累计出口量下降幅度来看,也比上月收窄。

目前上市公司中,伊立浦的出口比重相对较大,对外依存度也较高。据伊立浦负责海外营销的内部人士透露,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企业出口表现确实有所回升,表现最明显的还是美国和日本市场;另外在东盟市场,经济危机对当地购买力构成冲击,使企业凭低价产品优势,取得了销量的扩充。

据美的电器内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出口所占比重约为40%,而出口复苏最明显的就是空调。海尔集团负责人也表示其海外营业额约占到全球营业额的1/4,且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上述伊立浦人士还表示,原材料价格上升趋势明显,而汇率相对稳定,对企业的成本压力比较大。因此,出口回暖对小家电企业的利好并没有数据所体现的那么乐观。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三,工程机械市场

以上是近年电子产品的发展和业绩分析,下面的是工程机械的市场分析和预期,与电子产品不同,工程机械引用的数据比较有时效性。

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日本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日前发布预测数据称,2011年度日本工程机械出货额预计将达2.028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7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8%,主要原因是震后重建需求旺盛和新兴市场需求扩大。

该协会指出,日本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凭借挖掘机等产品热销将增长24%,达到5233亿日元;出口预计将增长16%,至15049亿日元,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长和对北美的出口回升将起到拉动作用。

该协会同时预计,2012年度日本工程机械的总体出货额也将增长11%,达2.2419万亿日元,有望连续3年实现增长。

该协会会长野路国夫表示,日本国内的基建等灾后重建需求非常大。他同时希望政府遏制日元飙升,让汇率回到20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

四,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发展良好

2011年5月1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十年,工程机械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由于体量增大,如此迅速的增长不可持续,预计‘十二五’期间行业增长将在17%左右。”他特别提到,尽管近期行业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同比还是在2010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正增长。

据悉,2011年10月19~20日,在第十一届北京BICES展会期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将联手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日本建筑机械工业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主办“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同期还将举办“全球挖掘机峰会”和“全球矿山设备峰会”。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格局与增长重心等均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行业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祁俊在发布会上介绍:“过去十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实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稳健向上的中国经济将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而持续的动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将直接带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继续上扬。受益于此,加之企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竞争力等不断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并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最重要驱动极之一。预计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全行业销售收入将实现17%左右的增长;出口额增幅将达到25%左右;行业出口将全面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历史最高水平。‘十二五’末,中国工程机械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将突破260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中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积极谋求更大发展,中国与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之间的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不断融入世界的同时,必须与国外领先企业一道,实现包容性、协同化的成长,为中国与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的繁荣向上、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大势,2011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主题定为“机会、融合、应变”。围绕主题,大会将重点讨论“未来中国与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机遇”,“中国与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商业环境与竞争秩序的变化”,“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成长对全球产业的影响”,“中国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如何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成长”,“世界工程机械企业如何深度对接中国市场”等话题。

近年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正全面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在新市场、新需求等多重动力推动下,重回向上轨道。据悉,在本次产业大会隆重揭晓的、由《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上榜的50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总销售额达到1550亿美元(约占全球行业销售额的80%),比上年的1131.13亿美元增长37%。排行榜中,卡特彼勒依旧稳居第1位。本次,中国企业入榜数量达到10家,其中3家企业成功进入前10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在排行榜中位居第7。

对此,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东升表示:“徐工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近几年不仅在规模上,更在核心竞争力,比如在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上,实现跨越式提升。此次徐工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7,继续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徐工集团将与其他中国企业一道,全面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快速地融入世界。今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仅要具备世界级的规模,更要赢得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认可与尊重。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

五,工程机械发展速度将在未来放慢

虽然从2010年以来,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较快增长的背景下,工程机械全年销售同比增长48%以上,在整个机械行业中位居第一。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房地产调控的压力下,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将明显回落,预计2011年行业增速将回落至18%~20%。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将对工程机械销量的增速形成抑制,但保障房、水利、高铁的建设将保证销量水平维持高位。

这其中,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当属水利建设投资。当极大拉动工程机械需求的4万亿元投资接近尾声时,国家水利投资政策适时出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未来10年中国将投入4万亿元大兴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是工程机械的重要使用市场,这将直接拉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需求。

而2011年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也是前所未有的,保障房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品房调控对行业的影响。市场对相关公司一致预期也反映了对行业增速回落的担忧。但2011年1月工程机械销量良好,以挖掘机为例,三一重工和柳工1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70%和160%。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中的低端产品如推土机、装载机等,基本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相对而言,挖掘机和大吨位起重机更被看好。

挖掘机是各类工程机械中利润率最高的产品之一,也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成长性的细分市场。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挖掘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外资品牌占市场主导地位。在国产品牌中,三一重工、柳工的挖掘机产品线比较完备且市场销量较快增长,山河智能则专注于小挖市场的开拓。其中,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发展尤为迅猛,成为惟一一家跻身挖掘机销量全球前五的国产品牌。

对于起重机来说,由于技术限制,我国自主制造的起重机多为中小吨位起重机,大吨位起重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也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如徐工机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徐工机械是国内最大的起重机生产商,占据国内约一半的市场份额,产品覆盖大、中、小吨位起重机,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同时兵工集团入主的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联重科的起重机业务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30%左右,是仅次于徐工机械的第二大起重机生产商,主要产品集中在中小吨位型号,该公司目前募投的大吨位起重机项目已经进入生产阶段。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