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市场调研报告
肥料市场调研报告
一、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生物肥料发展势头很好,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基本形成了生物肥料产业,约有500家企业,年产量达到近600万吨,已逐渐成为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产品种类繁多,在农业部登记的产品种类近800个,包括固氮菌剂、硅酸盐菌剂、溶磷菌剂、光合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复合菌剂、微生物产气剂、农药残留降解菌剂、水体净化菌剂和土壤生物改良剂(或称生物修复剂)、复合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类产品。
生物肥料使用菌种类不断扩大,所使用的菌种早已不限于根瘤菌,其他如固氮菌、酵母菌、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等,据统计,目前使用菌种已达到90种之多。
使用效果逐渐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不仅表现在产量增加,而且表现在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累计达1亿亩。
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质检体系初步形成。农业部在1996年将微生物肥料纳入国家检验登记管理范畴,对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销售、应用、宣传等方面进行监管。农业部和其下属的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已举办了多期标准和技术培训班,发表了有关标准、产品质量、应用误区等文章,使社会各界的产品质量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在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上的立项都是空前的。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肥料具有品种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这些产品目前在我国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在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制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发展过快过多,据统计目前已有500多家,但多数是小规模企业,作坊式生产,设备工艺落后,职工素质不高,因此产品质量不高。
微生物肥料种类很多,多数还是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有的甚至还在用酵母菌,缺乏新型高效产品。
少数企业在宣传上扩大使用效果,使用不正当经营手段,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给农民造成损失,降低了微生物肥料的声誉。
管理不够规范,国家虽然实行了登记证管理制度,但管理力度不够,不少未登记的企业或产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还在大张旗鼓的宣传,生产和销售。
对微生物肥料的正确宣传和引导还不够,其好处和效果还没有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生物肥在全国肥料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
三、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
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生产和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五十年代末期微生物肥料生产处于“大跃进”局面,这个时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管质量。持续时间很短;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国许多地方又恢复微生物肥料生产,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大跃进”时期相比,质量有了提高,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降,农民不愿使用。八十年代初至今,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由于其增产明显,改善品质、特别是对环保的特殊作用,又呈上升趋势。目前还不断有新的企业投入生产,有新的产品出现。国外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和产品也开始拥入中国市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我国生物肥料的不断发展,逐渐展现如下趋势:
1、由豆科根瘤菌接种剂向自然诱发非豆科生物固氮用肥方向发展
作物的生长需要氮元素,化肥的使用已造成严重的问题。生物固氮是生命生存全过程中的天然能力,是一种安全、生态、环保、健康和低成本的固氮过程。100多年以来,人类通过对生物固氮的研究试图通过生物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作物生长对氮的需求。目前,国际上针对生物固氮研究分为三部分:豆科根瘤菌生物固氮研究、非豆科植物根瘤弗兰克氏放线菌研究和非豆科生物固氮研究。
“豆科作物固氮”是指一类特殊的微生物(根瘤菌)可以与豆科作物如大豆等形成根瘤,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铵供作物利用的过程。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但根瘤菌这种固氮能力只限于豆科作物。
“非豆科作物固氮”是人们正在进行的科学探索,试图使豆科之外的其他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具有生物固氮能力。
其中,非豆科生物固氮研究难度大,“自然诱发非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技术”是生物固氮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不受豆科根瘤菌“宿主专一性”的限制;突破了传统的共生固氮研究中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界限;成功地使百余种非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是未来生物肥料的发展方向。
2、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方面发展
豆科作物接种根瘤菌只选用相应的根瘤菌种,但是生物肥料的肥效并非单一功能作用的结果,因而必然发展到多种菌的复合。目前国内微生物肥料多趋向于将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复合在一起使用,使得肥料能同时供应氮、磷、钾营养元素。
3、由单功能向多功能方面发展
生物肥料必将在微生物种群繁殖生长的同时向作物根际分泌一些此生代谢产物,而其中的一些此生代谢产物具有改善植物营养、刺激生长和抑制病菌等综合功能。许多微生物的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因此生物肥料将向功效的多样性发展,除要求应有的肥效外,还应开发兼有防治土传病害作用的生物肥料。
四、行业产品品种
目前我国主要的生物肥料品种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肥料、解钾菌肥料、固氮解磷解钾多菌种肥料、肥药一体肥料等。
其中以根瘤菌的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但其保质期和效果不理想,主要用于豆科植物,固氮解磷解钾多菌种肥料、肥药一体肥料销售势头最好。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生物肥料涉及到菌种的研发,需要有先进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研发技术水平,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逐渐趋向复合化、效能化,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入本行业将面临较大的核心技术壁垒。
2、认证壁垒
国家对生物肥料行业有严格的控制,并颁布了NY系列标准和GB标准,并设立专业机构对生物肥料生产企业进行认证,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才能生产和销售。
3、人才壁垒
生物肥料的研发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而产业化、商品化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生产管理人才,市场的开拓需要高素质的销售人才,各类人才的招募、磨合、培训、激烈、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才壁垒是进入本行业的决定因素之一。
4、品牌限制
生物肥料关系到消费者的种植产出效果,以及农产品的口感等,一个质量好、效能强、具有异质性的生物肥料产品的强势品牌,是保障销量的强大动力,而新进入者很难短时间形成强势品牌,所以,品牌对于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限制。
5、渠道限制
生物肥料行业生产较分散,一个全国销售渠道的搭建往往需要数年,因此,对新进入者来说,渠道的创建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六、行业特性
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生产技术装备专业化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和常年生产季节性消费是我国生物肥行业的特征,因此,每年春、夏季是肥料销售的旺季,冬季是肥料的销售淡季;此外,农业生产地域性的差别也会引起生物肥料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价格的波动。一般来讲,南方受季节性影响较小,北方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但设施农业大多属于无公害种植,因此在北方冬季里对生物肥料也有拉动作用。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鼓励
国家一直对农业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是国家头等大事,政府也一直在完善农业政策,建立农业稳定增长机制,整体来看农业政策是利好的,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农业整体政策的利好将会带动生物肥料产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为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和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认监委颁布《有机食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把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带动生物肥料的快速发展。
(2)粮食需求依然严峻
从全球农业来看,粮食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世界上有36个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北美等地),仍处于粮食供应紧张,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上平均每天约有1.6万儿童因饥饿而死亡;预计未来两年全球粮食供不应求,粮食库存达到25年以来最低的这种局面要持续到2010年;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期,全球的人口将达到90亿;15年来,世界粮食的消耗增长150%。
中国的粮食随着饲料和工业等需求的急速增长,供需等呈现“紧平衡”状态。目前,虽然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正在逐渐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从近期的发展态势看,与生物肥料产业关系十分紧密的农业发展趋势总体依然向好的方向发展,农业总体形势的稳定,是生物肥料市场稳定的基础。
(3)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有机种植业的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绿色产品销售的增长就是例证。2008年,我国绿色食品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出口超过2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
据农业部统计,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1万多个,企业近2万家;认证绿色食品1.7万多个,企业6000多家;认证有机食品4000多个,企业800多家。
人民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及绿色食品销售量的增长,促进有机种植业的发展,对生物肥料产业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4)过量使用化肥危害大
化学氮肥的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它也严重地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据相关专家分析,过量使用化肥,导致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 GDP的1.46%-2.84%;导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中国GDP的0.5%—1%。同时还大大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得出:化学氮肥在农田中的广泛使用,是1950年后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在大气中含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氧化亚氮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6倍,进入大气后完全分解需要120年。而且它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施用化学氮肥对氧化亚氮排放量的年贡献率为11%。
自英国于2003年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以来,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这些因素为生物肥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不利因素
目前生物肥料好处和效果没有被广大农民接受,在全国肥料所占的比重较小,国家支持力度低,市场的发展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