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915次 | 分享次数:186次
笔记本市场调查报告

柴油市场调查报告

——2011年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

一、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质和用途

柴油发电机组是发电设备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发动机燃烧柴油,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动机旋转驱动发电机切割磁场,最终产生电能。它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1、​ 自备电源。某些用电单位没有网电供应,如远离大陆的海岛,偏远的

牧区、农村,荒漠高原的军营、工作站、雷达站等,就需要配置自备电源。所谓自备电源,就是自发自用的电源,在发电功率不太大的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往往成为自备电源的首选。

第二、备用电源。备用电源也称应急电源,主要用途是某些用电单位虽然已有比较稳妥可靠的网电供应,但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如出现电路故障或发生临时停电之类,仍配置自备电源作应急发电使用。可见,备用电源实际上也是自备电源的一种,只不过它不被作为主电源使用,而仅仅在紧急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救济手段使用。使用备用电源的用电单位一般对供电保障的要求比较高,甚至一分一秒的停电都不被允许,必须在网电终止供电的瞬间就用自备发电来顶替,否则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这类单位包括一些传统的高供电保障单位,如医院、矿山、电厂保安电源,使用电加热设备的工厂等;近年来,网络电源尤成为备用电源需求的新增长点,如电信运营商,银行,机场,指挥中心,数据库,高速公路,高等级宾馆写字楼,高级餐饮娱乐场所等,由于使用网络化管理,这些单位正日益成为备用电源使用的主体。在网络时代,任何停电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电力供应安全,日益成为选用备用电源的首要理由。

第三、替代电源。替代电源的作用是弥补网电供应之不足。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网电价格过高,从节约成本的角度选择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另一是在网电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网电使用受到限制,供电部门不得已到处拉闸限电,这时,用电单位为了正常地生产和工作,就需要替代电源加以救济。中国近年来几次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热销行情,如80年代上半期的全国性热销,90年代初期的华南地区热销,2003~2004年的华东地区热销,以及2010年下半年以来因“节能减排”目标而导致的全国部分地区实行的限电措施,都是因电力供应不足,各单位为了补上电力供应缺口,而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替代电源使用。这些机组在缺电时轰鸣运转,而一旦电力供应恢复正常又被弃置不用,造成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几次戏剧性的大起大落。

第四、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就是没有固定的使用地点,而被到处转移使用的发电设施。柴油发电机组由于其轻便灵活易操作的特点,而成为移动电源的首选。移动电源一般被设计为电源车辆的形式,有自行电源车辆,也有拖车电源车辆。使用移动电源的用电单位,大都具有流动工作的性质,如油田,地质勘探,野外工程施工,探险,野营野炊,流动指挥所,火车、轮船、货运集装箱的电源车厢(仓)、军队移动式武器装备电源等,也有一些移动电源具有应急电源的性质,如城市供电部门的应急供电车,供水、供气部门的的工程抢险车、抢修车等。

可以看出,以上柴油发电机组的四种用途,是因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其中,自备电源和替代电源是因为供电设施建设落后或电力供应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用电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市场需求重点;而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是因为供电保障要求提高和供电范围不断扩大而产生的用电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市场需求重点。因此,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用途的话,可以说作为自备电源和替代电源是其过渡性用途,而作为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则是其长期用途。

作为发电设备,柴油发电机组有着一些独特的优点:①体积相对较小,灵活便捷,方便移动。②操作方便,简单易控制。③能源原料(燃油)来源广泛,容易得到。④一次性投资较少。⑤启动快,可以快速供电和快速停止发电。⑥供电平稳,供电质量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得以提高。⑦可以对负载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供电。⑧受各种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小,能全天候发电。

因为这些优点,柴油发电机组被视为备用和应急电源的较佳形式。目前,尽管已有不少其他解决备用和应急用电的手段,如UPS和双回路供电等等,但不能取代柴油发电机组的作用,除价格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和应急电源,可靠性比UPS和双回路供电更高。

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销售大国。美国《电力研究》杂志列出了世界上13个柴油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洲、北美、中东、非洲产油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东盟国家、南非、巴西、日本和韩国,中国按单国销售量名列世界第一。

中国每年销售的柴油发电机组数量为多少,没有一个权威数字,这是因为在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生产经营比较分散,难以进行全面统计。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对口行业组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根据行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2011年对加入协会的xx家企业(以国营和国营控股企业为主)进行的统计,该年度xx家企业销售额约为xxxxx亿元人民币,其中发电机组产品销售额约为xxx亿元人民币。而根据经验,未被统计到的发电机机组企业的销售额大致为被统计企业的3倍以上,也即2011年国产发电机组的销售总额超过xxxx亿人民币。同时根据海关对发电机组产品的进口统计,2011年1--10月份,中国共进口2000kW以下内燃发电机组为xxxx台,进口值为xxxx亿美元,按当年汇率约为xxxx亿人民币。国产和进口两项相加,2011年度中国市场柴油发电机组的销售量约在xxxx亿人民币左右。

中国虽然作为世界上单一国家柴油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市场,但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在中国却算得上是一个“朝阳产业”,其真正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只有20余年。在80年代以前,柴油发电机组在中国不是一种普及性产品,只有极少数行业和特殊地区才会配备,因而产量很少。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济开始加速发展,电力供应紧张一时成为“瓶颈”,各用电单位被迫纷纷寻求替代电源解决“电荒”造成的困局,导致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业第一次“勃兴”。但由于当时国产柴油发电机组质量较差,功率范围又很狭窄(基本在300kVA以下),所以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勃兴”不过昙花一现,很快市场被进口机组所占领。在90年代前大半期,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几乎成了进口产品的天下,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柴油发电机组品牌都先后在中国市场登台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迫使国产机组节节退缩。根据海关的统计数字,在几乎整个90年代进口柴油发电机组的金额每年都维持在5亿美元以上,还不包括大量未经正式报关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发电机组产品。但正是这种进口柴油发电机组的示范效应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长期火爆的形势,刺激了中国国产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第二次振兴。90年代末至新千年初,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生代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其生产方式是OEM组装,即关键配套件——主要是发动机和交流发电机选用国际知名品牌或本土化的国际知名品牌,而其余配套件和机组装配作业则在国内OEM工厂完成,这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柴油发电机组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产品的较高品质。因此,新千年之后,中国进口柴油发电机组产品一统天下的市场局面已逐步改观,新型OEM国产发电机组一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越做越大,出现了进口品牌节节退缩的相反局面,目前的形势已是“十分天下有其九”,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特别是新型OEM国产发电机组行业能得到快速发展,除行业自身的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中国自80年代后期之后有一个持续近30余年不断增长的巨大的市场需求,而更深刻的背景,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爆发性成长。持续经济成长不仅使人们的用电需求日益变大,而且使人们供电保障意识日益增高。以往人们可能习以为常的“拉闸限电”、“停三开四”等限电措施,在企业和用电单位普遍纳入国际化生产链条之后变得不可容忍,因为停电就意味着不能按合同交货,就意味着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陷入混乱,就意味着可怕的违约罚款,特别是依靠网络运行的行业,停电简直意味着灭顶之灾!所以,中国需要配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自备电源的单位越来越多,始自80年代末期的柴油发电机组“牛市”经久不衰,日益红火。

其实,如果细分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两条曲线,一条是“波形曲线”,一条是“平直上升曲线”。

波形曲线是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用途而产生的。柴油发电机组这一用途的市场特征是:在电网供电缺口较大时,其作用同步增大;在电网供电缺口缩小时,其作用同步减小。

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先后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电力供应紧张。第一次是80年代后半期,因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拉动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而国家陈旧的电力建设水平不能及时增加供电量,造成当时全国性缺电局面,各用电单位为弥补电力缺口,纷纷寻购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使当时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火了一把。但由于当时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仍以国营为主,在体制制约下,这次市场销售高潮并没有对发电机组行业的全面发展造成多少有利影响,反倒是供电紧张局面一缓和,各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因积压产品、坏账增加等原因纷纷陷入困局。第二次是在90年代初期的广东,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引起广东地区率先掀起外商投资热潮,短期内数万家工厂鸣笛开工,引起广东省区域性供电紧张;而外商投资企业大都是纳入国际化生产链条的企业,对停电的容忍度大大低于国营企业,所以为摆脱困局,各企业纷纷求购柴油发电机组以解燃眉之急,造成广东一台发电机组几家企业争抢的火爆市场局面。在这一次区域性市场热销中获利最大的是进口发电机组企业,象国际巨头康明斯、卡特彼勒、威尔信等都是利用这一市场机会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市场赢家,为此后十余年称霸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则是在2003~2005年之间出现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面积结构性供电紧张,其产生的原因与90年代初期广东的情形相似,不同的是,在这次市场旺销中成为买方主角的不再是外商投资企业,而是在新千年之后迅速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而在这次市场旺销中受益的也不再仅仅是进口发电机组品牌,最大的赢家变成应时而生的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2003~2005年新一轮柴油发电机组的大旺销,大部分中国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才得以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走上规模化、高科技化的快速发展新路。第四次高潮出现在2009-2010年之间,说来有趣,这次供电缺口是人为造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对节能减排目标的承诺,中央政府将节能减排的指标分解给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在中央的压力之下对一些高耗能企业采取拉闸限电措施,形成了人为的电荒。各被限电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只好求救于自备电源。但使用自备电源显然对环境的污染重于集中供电,所以最近这一轮发电机组销售高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无论如何,这次人为电荒还是给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形势下造成了一次逆向增长、一枝独秀的大好发展机会。

可以看出,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作用,中国自80年代末至今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曲线已划出了4个高峰。这种因供电紧张造成的市场需求波峰今后是否还会出现,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这种市场需求波峰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这不仅是供电能力调节的问题,可能还有电网安全方面的原因,比如前几年出现的美国、加拿大大规模停电和去年出现的欧洲大停电,其原因并不是供电能力不足,而是电网年久失修不能承受过大负载,造成电网瘫痪,而美、欧大停电之后都刺激市场形成备用发电机组需求高峰,这可能就是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现代版用途了。而这种情形,2008年初因中国南方大面积、长时间的冰雪凝冻灾害,如出一辙地在中国再次重现。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始自2008年以后的全国性发电机组持续热销,就是由于那次冰雪凝冻灾害所引发的,而且这种重视备用电源观念的普及,将对中国发电机组市场未来几年的走向都发生长期影响。

但无论如何,与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发展关系更为密切的还是另外一条曲线,即平直上升曲线。如果说波形曲线反映的是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形势的特例的话,那么平直上升曲线反映的则是常态。这条曲线是因应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这些常态需求的涨消而变化的。

毫无疑问,根据前文所总结的柴油发电机组的8条优点,其作为备用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的优势在短期内是无可取代的。而人类社会越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越高,对供电保障的要求越高,因而对备用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的使用也会水涨船高。所以,我们把柴油发电机组的常态市场需求形势描绘为一条平直上升曲线,是有足够的逻辑支撑的。

这一观点也可以得到大量事实依据的支撑。事实表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销售量最大的市场,如前文曾引述的美国《电力研究》杂志的数字,目前世界上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地区第一是欧洲,第二是北美,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国家电力供应充足,很少停电,因而发电机组最为替代电源的作用不明显,人们购买发电机组,主要是用来作为备用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使用,特别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柴油发电机组已不仅仅是生产设施,而是日益成为一种家用电器,几乎每一栋居民住宅,包括独立式居民住宅,都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以策供电安全。至于一般机关、学校、医院、商场以及工矿企业,更是把保安电源当成必不可少的设施。正是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造成发达国家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居高不下。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香港是一个只有1,0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700余万人口的城市,但香港却一直是柴油发电机组旺销的大市场,在香港本地,有20余家专业从事柴油发电机组销售和安装工程的公司,每年市场销售额约5亿港币,而且近年来销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如香港近期完工的西部通道工程,采购备用发电机组包括安装工程的预算超过1亿港币。在香港,每一栋高层居民住宅楼都必须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才能通过消防验收,而高档公寓、写字楼、商场、医院、体育中心、机场等公共设施还会要求采用双备用发电机组,动辄发电机组招标金额数千万港币乃至过亿港币。香港对备用电源的使用状况可以看成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常态需求的市场曲线肯定会呈现为一条平直上升曲线,除非近期内人类对备用电源的科研能出现新的突破,比如生产出新型燃料电池、小型涡轮发电机组等等(这些被视为柴油发电机组的替代产品),但据专家估计,这一天的到来起码还要30年以上的时间。

其实,对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常态需求的增长,我们也能从“中国国际招标网”近年来公布的柴油发电机组招标情况统计中略窥一斑:

2003~2011年度中国国际招标网柴油发电机组招标项目情况统计

年份

机组招标项目数

招标机组台数

招标机组功率数

(单位:万kW)

2003

217

312

4.7

2004

518

618

8.71

2005

535

665

9.36

2006

868

1025

15.18

2007

1027

1643

24.64

2008

1938

3100

35.79

2009

2116

3568

41.13

2010

2755

4521

50.57

2011(至11月底)

3013

4437

51.63

根据国际招标网对招标情况的公布,上述招标项目大都是作为政府公共设施的备用发电机组和国营企业、市政工程、电厂的保安电源使用。因而,中国国际招标网招标项目的统计应该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指标,它说明,不管近年来中国电力供应形势紧张还是宽松,但市场对柴油发电机组的常态需求是持续、稳定增长的,而这种市场需求的增长,才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真正动力所在。

三、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市场方向

传统上,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购买者都是单位,很少有个人或家庭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例子。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单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不能停电的单位,如电信、银行、医院、航空、使用电热加工的工厂企业等,一旦停电,将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为把事故率降低到最低,故要购买柴油发电机组(同时包括UPS)作为备用电源。这类单位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最主要的客户群,并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

二是只能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的单位,如偏远地区的水利、交通、采矿工程施工,海岛、边境哨所、雷达站,高原极地和沙漠地区的地质勘探、石油钻探、采油等,这类单位因地处偏远,没有电网供电或使用电网供电成本非常高,又必须使用电力维持生产和工作,只能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电源使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区间24个车站全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西气东输管线西部沿途加压站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石油钻探新型电动钻机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等。随中国西部开发、边防建设、大型水利交通工程施工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这种自备电源用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加大。

三是需要移动供电的单位,如列车电源车厢、机场的临时电源车、码头大型吊装设备、电力供应的应急发电车、城市治安管理和大型集会的临时照明车、交通运输的冷藏车、工程抢修车以及军队作为武器装备的各式各样的电源车。移动电源的使用不断丰富着电气化的内涵,由此带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也会随着电气化领域的不断扩大而增加。

四是缺电的单位。尽管中国2006年以后电力供应已渐趋平衡,但季节性、区域性限电仍是短期内难以摆脱的话题,这导致一大批需要正常供电以维持生产和工作秩序的单位不得不考虑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性电源。这类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从季节上讲,盛夏和严冬因空调使用量增加会致使用电负荷加大,停电次数增加,往往形成发电机组的购买高峰;从区域上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工厂企业,多年来已成为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最大客户群。如前所述,这种因缺电需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的情形在80年代末期以来已出现4次市场高峰,何时会出现第五次高峰目前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地是,中国电力供应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而只要电力供应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类因缺电导致的市场需求就不会消失,只不过由全国性波动变成区域性波动,由长期波动变成短期波动。事实上,在2008年电力供应恢复正常之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电机组供应商仍能不时经历发电机组市场的高峰体验,特别是大功率机组,经常出现卖断货的行情。

以上传统需求目前依然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基本格局,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市场增长点也在涌现,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引人瞩目。

柴油发电机组新的市场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电源。任何互联网络都是靠电源支撑的,失去电源供应的网络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所有互联网络都把供电保障作为第一要务,一般除维持双回路供电之外,还要配套建设网络备用电源系统,而柴油发电机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目前中国最典型的网络电源用户当属电信运营商,中国通信行业自9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之后,每年柴油发电机组的需求量都在数千台乃至上万台,长期占据发电机组用户的鳌头,而且随着电信业务的扩展和电信设备的更新,对发电机组的需求也呈现出功率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行家估计,如3G业务上马,将会产生1万多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设备市场需求,按照经验其中1~3%的资金会用来购买电源设备,也就是说,3G上马后,带来的柴油发电机市场需求将达到100-150亿人民币左右。而电信运营商不过是网络电源用户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而已,其实,当今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网络化,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入网络化时代,而每一个新网络的出现,都在为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提供新的商机,如近年来金融保险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气象管理系统、航空管理系统、交通指挥系统以及大城市公共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采用互联网络管理的系统,都已成为柴油发电机组的重点用户。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网络化,而这都将转化为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新的市场商机。

2、军事电源。军事电源包括后勤电源核武器电源,特别是后者,近年来需求增长很快,因为现代化武器呈现出大型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而这些新趋势都离不开武器电源的支撑。以一台中程导弹发射架为例,就需要营地电源车、雷达车、操纵指挥车等3台电源车辆、最少6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核心供电设施。解放军军械学院电源教研室的研究表明,美军一个陆军营,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柴油发电机组使用量平均为37台,而海军和空军的使用量更多。这也就无怪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仅美军向英国一家企业采购的厢式柴油发电机组(平均功率为350kVA)就达2000台,也无怪乎2006年中国发电机组行业第一次拿到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总数额达3000万美元的柴油发电机组订单。近年来。随中国国力增强,军队国防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前几年,解放军总装备部首次组织专家考察中国民营发电机组生产企业。据悉,今后几年内,中国军队系统计划采购的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数量将逾万台,而随着军队采购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发电机组产品将委托民营企业生产。因此很自然,军事电源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一个需求增长热点。

3、电厂保安电源。目前,中国大型火力、水力及核动力电站建设正处于高峰期,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在建的300MW以上火电项目就有200多个,这些大型现代化电厂都要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一般来说,一个装机容量为300MW的热电站需要配备2~4台功率为100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而600MW的热电站则需配备2~4台功率为165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以上述200家在建电厂为统计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对使用在电厂保安电源方面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将达到400~800台,若加上同样需要使用保安电源的水电、核电项目,这个数字很可能超过1000台。另外,日本福岛核电站核辐射事故发生后,人们对核电安全产生了高度的关注,不仅要求核电站有备用电源,而且要求达到双备用甚至多备用,对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日本的核灾难对发电机组行业来讲,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4、石油电动钻机。传统石油钻机都是采用机械动力,电力用于辅助设施。但现代化的石油钻探设备越来越倾向使用电驱技术,因为电驱技术具有易操作、节约以及安全等特点。以国产石油钻机为例:3500m~4000m电动钻机需用3~4台功率为10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而5000m~7000m电动钻机则需用4~5台功率为1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同时,每台钻机还需要配备2~3台功率为300~5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辅助设备电源。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进入大面积用电动钻机取代传统机械动力钻机的时代,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石油钻机用柴油发电机组一时供不应求,据说供货期已排到数年以后。同时,中国还是石油钻机的出口大国,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3500m以上深井石油钻机超过150台(套),随钻机出口的柴油发电机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这进一步加深了供求矛盾。石油钻机用发电机组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冲击电流大,对机组技术指标有较高要求,不是一般发电机组生产企业所能满足(特别是发动机),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方向,预计未来几年的市场需求量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5、国际市场。可以说,国际市场才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最有希望的市场增长点。近年来,柴油发电机组市场不仅国内热,国际市场更热,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中东战后重建;二是非洲产油国由于石油涨价刺激,购买力增强,对电的需求增大,但国内电网建设不配套,需要大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三是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所谓“金砖国”因经济提速对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增加;四是美、加大停电和欧洲大停电后,引起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备用电源重要性的重新审视,各用电单位纷纷增加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引起市场热销。在这种世界性市场火爆的背景下,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出口形势也持续向好,长期以来作为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的中国,在2007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现柴油发电机组出口数量、金额双双超出进口的局面。以下引用中国电气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对近年柴油发电机组产品进出口情况的统计资料:

2002年~2011年前3季度柴油发电机组进出口统计数据

年份

出口

进口

数量(台)

金额(万美元)

数量(台)

金额(万美元)

2002

27,858

4,136.7

7,071

31,842.8

2003

70,878

7,133.6

7,260

28,222.7

2004

128,779

10,467.8

16,223

72,773.9

2005

236,300

24,551.9

11,873

57,909.3

2006

260,994

37,086.0

9,655

54,161.9

2007

67,202

11,981.3

2,810

11,110.7

2008

2009

2010

2011(前3季度)

(以上数据系根据中国海关提供数据整理)

其实,在中国发电机组行业普遍采用新型OEM方式国产化生产之后,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质量和外观都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但成本却因为中国先天的制造业优势比国际品牌低了一大截。目前,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还微不足道,出口地也主要是非洲、东南亚、南亚等落后国家和地区,但万事开头难,再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检验后,中国制造的价值迟早会被国际市场所承认,那时,中国国产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才能真正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中国才能真正完成由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的跨越性转变,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黄金年代,也才能真正到来。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新的市场方向远不止以上分析的5个方面,象市政管理系统、全国应急抢险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车辆移动电源等市场方向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市场潜力。此外,2008年初冰雪凝冻灾害所引发的全国性对备用电源的重视,也必将把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纳入发电机组购买者的行列之中。总之,只要中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失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发展速度就不会停止,行业前景一片光明。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