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989次 | 分享次数:185次
笔记本市场调查报告

纺织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纺织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一、现代纺织工业,或称现代纤维加工产业,关乎人们的穿衣和美化生活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之一。从世界范围看,纺织行业往往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加速时期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扩张后,又可能成为重点调整的产业之一。西欧、美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纺织业都有过这种调整经历,其原因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就国内需求变化而言,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棉纺织品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下降,生产扩张随即减缓。从国际市场结构看,随着出口量的增加,贸易磨擦将不断加剧;同时由于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在纺织品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会逐渐减弱,后起国家往往更有竞争力。因此,纺织行业的困境和调整,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志和必经阶段。

  纺织业在一些国家曾经或正在衰退,但同时又在另一些国家正在或将要兴起;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纺织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所以纺织业作为一产业,并不存在什么"夕阳工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的倒是“夕阳技术”。真正的“夕阳工业”应是那些对其产品不在有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行业、部门。现代纤维工业不断开发各种新型的材料,其应用已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由此,在相当长的时期,纺织业不是也不会是“夕阳产业”。

  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使纺织业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如企业的重组,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设备的陈旧和技术的落后,等等。然而,纺织工业仍然是一个大产业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中国纺织业想再创辉煌的关键首先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新知识,应用新技术。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新兴产业技术(如IT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纺织业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其生产技术,拓宽产品领域;要把握“知识经济”年代新机遇,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振兴。

  四、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在于做好市场,即以全球市场现实需求为目标,开发新产品。纺织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既决定市场空间,又决定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的定位,随着地域和市场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产品类别。因此要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外看市场,内看企业,要根据国际时尚潮流动向来确立企业市场定位。中国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分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这些导致了在西方国家对纺织品需求持续上升的有利形势下,中国纺织产品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和欧洲)市场上的扩张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巴基斯坦、印尼等一些纺织大国。

  五、在于迅速扩展纺织领域。高新技术一方面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另一方面也大大拓展了纺织业的生产空间和市场空间。纺织业已从传统的服装、家庭用领域向工业、医疗卫生、安全防护、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冶金机电、交通水利、军事等各个领域全面扩展,其前景非常乐观。

  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格局在过去200年间经历了三次较明显的转移。第一次产业革命把世界纺织业的中心从东方移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第二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日本和西欧转移到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第三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仍在继续,从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向亚洲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地转移。似乎世界纺织业的重心又回归到了200年前的位置,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回流,而是工业文明过程中全球性生产、贸易及专业化分工在当今纺织业生产手段条件下“物竞天择”的必然安排;一旦纺织业由现在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化为科技含量和资本构成高的产业,这种转移将再次发生。其实,从90年代冷战结束特别是近两年的高科技泡沫浮现以来,决策者和学者们已开始从系统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产业(如纺织和制造业)对第三产业,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即使对处于新经济领头羊地位的美国,也不敢轻易忽视重要的传统产业。国会为了保护其纺织工业,曾经立法在北美,加勒比海和南美地区实行纺织品低关税,鼓励厂商去南美设厂返销。

  毋容讳言,纺织品所创造的附加值远小于IT产品、生物医药和汽车产品。但对中国这样工业化落后的大国而言,若盲目地“好高骛远”,以所谓的“夕阳产业”定位而忽视如纺织业这样的传统产业的发展,无异于抓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纺织业曾作为率先发展起来的民族产业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加入WTO为其纺织业再创辉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对解决目前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题,对加速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过渡,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有其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而这里的关键在于对纺织业加大注入高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使这一传统产业在新世纪里为强国利民再立新功。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及纺织品出口现状

  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产业,为中国创造贸易顺差、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也是羊绒及羊绒制品的生产、出口大国。中国纺织行业是最早实行开放的领域之一,目前已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没有任何形式的干预。中国政府也正在致力于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二、纺织品一体化有关问题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2005年1月1日,纺织品服装实现一体化。纺织品一体化有积极作用。要正确看待一体化后中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类别短期内出现“量增价跌”的现象。

  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

  * 低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

  * 下调进口关税税率,提前完成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 2005年,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了对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实施免关税政策的国别名单及特惠税率。

  * 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已于2004年正式公布28种禁止投资的纺织业目录。商务部也已初步建立起纺织品出口预警体系。

  * 进一步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标准等行业标准,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水平。

  *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中国政府制定了鼓励企业开展纺织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扶持政策,并发布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投资的国别指导目录。

  * 加强纺织品贸易领域多双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的对话。

  * 对部分纺织品实施出口自动许可管理。

  * 中国纺织行业积极研究行业协调自律。

  对我国纺织业的展望

  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引导企业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纺织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创出口名牌,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近期纺织业运行特点及发展问题剖析

  2006年1-8月,在投资、出口这两个比较重要的拉动力没有任何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增长继续加速,全国纺织行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与之同时,纺织业也挤入了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增速的前列。各子行业中,利润增速最高的是棉纺行业,同比增幅达49.1%。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行业景气向淡、成本费用控制下的盈利改善获取的。总体来看,1-8月纺织行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行业生产规模继续保持扩张势头。2006年1-8月,纺织全企业平均产值为4050.21 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9479.99 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869.61 万元;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为1065.49 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728 亿元,同比增加23.06%;资产合计17800 亿元,同比增加15.58%;实现销售收入15058 亿元,同比增加22.97%;完成利润总额519.4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9.96 亿元,同比增加33.37%;完成出口交货值4137.6 亿元,同比增加15.79%;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022.36 万人,同比增加5.47%。2产量方面,2006年1-8月,我国纱线产量完成1082.24 万吨,同比增加21.06%;面料产量完成280.73 亿米,同比增加16.30%;服装产量完成106.27 亿件,同比增加11.02%;由此可见,纺织行业产量快速增加,反映行业增速较为明显。

  2、近几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出口交货值,说明国内消费对纺织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稳步提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已较出口交货值高出了9.3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在纺织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也从去年的28.98%滑落至26.96%的水平。而从国内市场看,衣着类产品消费增长势头同样强劲。上半年国内衣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4%,高于同期全社会商品零售额10.1个百分点,也较2005年衣着类商品零售额平均增幅提高了3.4个百分点。

  3、行业投资高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投资年均增长40%,今年部分地区企业盲目扩张势头仍然存在,行业投资并未因宏观调控而得到明显遏制。一方面,油价上涨带动下的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成本,而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企业价格传导能力较弱,目前行业毛利率已持续下降到10%左右。从趋势上看,由于行业结构性供求矛盾难以改善,原料成本仍将继续上升,毛利率仍呈下降趋势。

  4、设限负面影响显现,对欧美出口回落改变出口市场格局。

  我国的纺织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几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非国有经济对纺织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内需对纺织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是非设限国家对出口的贡献率达70%,近几年正是这些因素以及对自由贸易的预期才促使行业的高速发展。

  第一点是加快高性能产品的功能性创新。

  第二点是注重高技术纤维的开发研制。

  第三点就是加快可再生资源如聚酯纤维等的开发应用。

  总结

  在新的条件下,我国的纺织业要继续引导行业摆脱粗放型发展的道路,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走依靠信息化带动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只要全行业充分做好准备,继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相信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工业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