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人物性格特点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256次 | 分享次数:106次
关于薛宝钗任务性格特点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薛宝钗性格多面性特点的分析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3月—四月

调查人群:教师、学生、社会工作者共计32人。

调查内容:红楼梦中三位女性的性格

调查目的:分析薛宝钗性格的多面性

调查结果分析:

我曾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就是就性格而言,宝釵、黛玉、湘云三位女主角在调查人群心中的位置。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调查人数32人。就性格而言,尊宝釵為第一者18人,黛玉第一者4人,湘云第一者10人。

可见人们对宝釵颇為情有独鐘。宝釵的性格到底是什麼样的呢?其实,宝釵这个人物的性格与曹公笔下的其他人物一样是具有多重性格的。宝釵有冷的一面,也有热的一面,有遵从封建礼教的一面,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一面。

1、宝釵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冷”。

在《红楼梦》第七回中写,宝釵有一股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需要长期用一种叫“冷香丸”的药,方能压制。既然自小就长期服用如此冷的药,宝釵的性格中就一定会有冷的成分。

2、宝釵冷、无情,都是以金釧、三姐之死,平儿被打,三件事為据。

第三十三回中,宝釵对金釧之死的态度是这样写的:

姨妈是慈善人,固是这样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自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為可惜。

还有第六十七回,尤三姐死去,柳湘莲出家的消息传到薛家后,宝釵是这样反应的:宝釵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与旦夕祸福’。这也是前世命定,活该不是夫妻。妈所為的是因為救哥哥的一段好处,故谆谆感叹。如果他二人齐齐全全的,妈自然该替他料理,如今死的死了,出家的出了家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也不必為他们伤感,损了自己的身子。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许多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来回几个月,妈同个个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不然倒叫他们轻看了无礼似的。

再有在第四十四回中,平儿受了冤,宝釵劝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他不过多吃了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有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成了假的了?

3、我对宝钗冷酷无情证据的看法

这三件事,是作為宝釵冷酷无情的证据。我却不以為然,而且,就算宝釵冷酷无情,那也未必不是事出有因。先说前两件事,与其说这些话是对死者的冷酷,不如说是在宽慰生者。虽说死者為大,但是毕竟死者已矣。最重要的是不让生者再凭添伤心。就这点而言,宝釵绝对是个合格的心理医生。不过,对於於自家有恩的柳湘莲也毫无同情、伤感,就确实有点过於冷酷。

再说平儿之事。前两件事或许情有可原,可平儿之事,宝釵说的话确实冷酷。这段话还好是说给平儿的,若是换了晴雯、司棋一类,想必又是一场唇枪舌剑。就算宝釵冷酷无情,也非宝釵本心。这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赋予宝釵的一种特性。那个时代的等级制度相当森严,就拿说平儿来说。就算你地位再高,也只不过是个通房大丫头。丫头就是丫头,就算主子给你天大的委屈也不能说主子的一句不是,更不能埋怨你的主子。这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规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宝釵只能遵从这个规则。所以宝釵的无情,非她之过。若说冷酷,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冷酷。

我最初谈论宝釵之冷时,说到宝釵从小有一种热毒,靠吃药才能压制。既然是吃药。那就难免有压不住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热毒发作,宝釵就会流露出青春女性的靚丽气质、仔细计算一下,宝釵热毒发作的次数要远高於她的冰冷无情。这时,你就会发现,宝釵是那麼可爱。

《红楼梦》一书中刻画了许多传世美景,其中要数“黛玉葬花”、“宝釵扑蝶”、“湘云醉卧”最為著名。而“宝釵扑蝶”就是她的一次热毒发作。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躚,十分有趣。宝釵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扑。只见那一只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釵躡手躡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如果是一个面冷心冷的宝釵,能有兴致花间扑蝶麼?足证宝釵心中是有一股无法扑灭的青春之火的。

“薛宝釵羞笼红麝串”一回中写

宝釵生的肌肤风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一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宝釵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釵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

含蓄中儼然一股少女的娇羞之态,也為宝釵的内热中又增添了些许可人。

全书中,独宝釵一人,心中似乎从无火气。其实不然,在前八十回中,宝釵有过一次发怒,恐怕也是全书中宝釵唯一一次发怒。这股怒气虽说烧不死人,也足以让人焦头烂额、顏面扫地。这唯一一次发怒是在“宝釵借扇机带双敲”一回中,而这个引发宝釵怒火的人就是絳洞花王贾宝玉。当然,由於宝釵温柔和顺的性格,这怒火也是一点一点发泄的。书中写道:

宝玉听说,便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汕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

自古以来说女子胖就是极大的禁忌。更何况宝玉这般“当这和尚骂贼秃”,一下便勾起了宝釵的怒火(此时宝釵本来就隐藏著一股火,在此先不支蔓)。

宝釵听说,不由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会思了一会,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做得杨国忠的。”

偏巧这时一个叫靛儿的丫头来向宝釵要扇子,把宝釵心中未灭的怒火再一次点燃,被宝釵大骂了一通。此时宝釵的火气仍未全消,宝、黛二人又不知趣的的打趣了宝釵,结果被宝釵说的灰头土脸,幸好凤姐打了圆场,才未发展过大。

“怒”这是凡人的本性,在宝釵身上体现出了这点,也就证明了薛宝釵是人而非神。

薛宝釵给人其他的印象还有温柔和顺,贤惠大方,随分从时,平易近人。最关键地方就是恪守封建礼教制度。其实不然,这宝釵还是个淘气包,七八岁时候看了《西厢》《牡丹》,这在那个年代是闺中女儿的禁忌。

所以分析薛宝釵的性格要全方位,多层次,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摒弃从前对宝釵“冷美人”、“封建卫道者”的形象。看到一个全面、立体,可爱中带著娇羞,温柔中含著些许怒火的真实的宝釵。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