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本营调查报告
《快乐大本营》栏目分析
在全球娱乐化浪潮的语境下,电视媒介已置身于一个娱乐泛化的时代。“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娱乐节目已占到我国电视总节目量的7.5%以上,人均日收看娱乐节目时间约达12分钟,并呈逐年走高态势。电视娱乐节目以其审美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等特点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流行风向标。同时,电视娱乐节目对受众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就是我对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节目的调查报告:
节目名称:快乐大本营
电视台:湖南卫视
类 型:综艺娱乐性
主持人(快乐家族):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
首期首次播出:1997年7月11日(主持人至今有变动)
每期首播时间:每周六19:35
每期重播时间:周日 中午12:35 周二:12:35 周四:12:35
外文名: Happy Camp
国家/地区: 大陆
主题曲:啦啦歌 快乐你懂的
口 号: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现惯用为“我们是-快乐家族)
语 言:普通话,各地方言(穿插,用得最多的是湖南话) 英语
节目历史:快乐大本营诞生于1997年7月11日,并于1998年10月荣获第十六届电视金鹰奖。几年来《快乐大本营》家喻户晓,久经不衰,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可观的经济效益。快乐大本营不仅是湖南卫视上星以来一直保持的品牌节目,同时也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娱乐节目之一。节目开始采用全民娱乐的类型,经常邀请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物,一些可爱的孩子来表演,后有转为选秀节目,来选举其主持人;现在多以嘉宾访谈游戏型的综艺节目,经常邀请一些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知名艺人来访谈,游戏等。是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之一,观众最喜欢的综艺节目,该节目获得1998年度金鹰奖。
节目宗旨:这档完全本土制造的综艺先锋,以其清新、青春、快乐、八卦、贴近生活的娱乐风格在中国电视娱乐版图迅速卡位,其带动的明星效应和倡导的快乐理念至今生命力不减,十几年来已融为中国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并为湖南卫视打造成中国第一电视娱乐品牌定下基调。
节目形式:节目的内容,以游戏为主,辅以歌舞、小品、相声和少部分事先录制的节目,这些节目主题强调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以较高品味的娱乐形式给广大观众带来快乐,既不搞阳春白雪,也不为了取悦个别观众而搞过于庸俗的节目,栏目中有众多的明星出现,但没有追求明星效应,甚至下岗女工也请为座上嘉宾,栏目中安排了种类繁多的游戏,不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着重注重观众的参与,包括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参与。
取胜的“法宝”: 《快乐大本营》栏目开办以来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新奇的内容,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引领观众走向一个崭新的视听空间。既有搞笑不断的“快乐传真”、惊险刺激的“火线冲击”等形式新颖、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游戏环节;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快乐小精灵”、“开心一刻”等老少皆宜、内容丰富多彩的外拍片;同时还有挑战智慧的“IQ无限”、积极向上的“太阳计划”和帮助观众实现心愿的“快乐行动”等观众互动性、参与感强的节目板块。定位准确, 特色鲜明;品位较高, 俗而不庸;关注人文精神, 开启情感通道;稳中求变, 常办常新;参与性强。
成 果:1998年荣获当年星光大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2005年《快乐大本营》被《新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之一。 2007星光大典年度最受欢迎综艺节目奖。 13届亚洲电视节颁奖典礼之2008 年度亚洲电视节最佳综艺节目大奖。 2009谷歌热榜之最热综艺节目搜索排行榜首。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2009年度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前景分析: 可以说今天的《快乐大本营》已经不再像夕日那么红火了,人们逐渐去关注别的娱乐节目了,渐渐的将它淡忘了,如果《快乐大本营》依旧这么下去,总有一天它将因为收视率过低的缘故而消失。它的衰败是不可不免的,除非出现奇迹。它将被更好的节目所代替。其实,这也是历史必然性,没有什么节目可以火一辈子,当它不再有新意,不再符合观众们的口味,甚至远离观众的需求点,它将必然被观众所遗忘,它的命运是由观众决定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好像迷失了方向走入泥潭中,而且越是挣扎,两只脚陷得越深,如果孤注一掷拼争的话,又担心反而不如现状。客观地说,娱乐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批评,甚至被指责为浅薄庸俗、一味搞笑、克隆成风、兜售明星垃圾……但其迅速衰落的势头还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是老百姓不需要“欢乐”,还是娱乐节目已经穷途末路;是娱乐百姓的人先天不足,曲解了娱乐的本意,还是现有节目缺乏内在支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欢乐、真实的欢乐,而不是“搞”出来的欢乐。老百姓对欢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欢乐无极限,但愿娱乐节目也能拓展更大的空间。毕竟人们是离不开娱乐的,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这种娱乐来为自己放松紧张的心情!
个人对娱乐节目的浅析:大部分综艺节目, 我们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同时, 也应看到存在的不足。要使综艺节目沿着健康轨道有序地发展, 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1. 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作为一档有分量的综艺节目, 首先要有内容, 既要求丰富, 更要耐看, 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时下, 一些综艺节目令人一笑之后, 便灰飞烟灭 , 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一片空白。这样徒有形式和包装而内容贫乏的综艺节目很难有长久生命力。其次, 要有与内容相协调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而不能出现内容与形式游离甚至相悖的现象。比如, 娱乐节目表现形式要轻松、明快、风趣、随意, 而严肃类综艺节目则宜庄重、严谨, 切忌调笑。因为, 恰当的表现方式不仅有利于节目内容的表现, 而且可增强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也可用不同形式进行处理和表现, 以增强灵活性, 强化传播效果。
2. 高品位与收视率要妥善兼顾。虽然综艺节目面向大众, 通俗易懂, 但应是雅中见俗, 而非庸俗、媚俗, 这就要求综艺节目讲究一定的品位, 不能一味为迎合观众心理和感官刺激而降低品位。现在有种错误的观点, 认为节目只有俗, 才有高收视率。其实不然, 因为收视率的高低并非完全与节目品位高低成正比。当然, 如果雅得过分, 也会影响收视率。这其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要知道, 综艺节目也具有导向作用。如果节目表演者( 或主持人) 说话阴阳怪气, 动作忸怩作态, 服装怪模怪样, 观众看后定会大倒胃口。湖南省广电厅党组书记魏文彬曾要求 快乐大本营! 经常治俗、治媚、治酸,永远保持一种高雅的格调。此外, 导演在邀请嘉宾时, 也要考虑他们的素质和修养, 不能只看脸蛋和嗓子。如果一个嘉宾开口就错或简单问题都一问三不知, 能说该节目有档次?
3. 思想性、娱乐性、观赏性要兼容并蓄。综艺节目无疑要以观赏性为主, 没有观赏性的综艺节目绝对会被观众冷落。但仅有观赏性远远不够, 综艺节目要以艺载道, 并巧妙地寓教育于欢声笑语之中,悦耳悦目, 悦心悦意, 悦志悦神, 真正做到观赏性、娱乐性、思想性有机结合, 力求让受众在身心愉悦之中感悟真、善、美。大多数广播电视报的办报人已经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 都在寻找走出低迷的路径, 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在我们国家越来越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景下,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顺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我们必须丢弃传统的包袱, 高瞻远瞩, 着眼于长远的利益, 去寻求和获得新的生命力量。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人的诗句似乎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大江行船, 不进则退, 参与报业大市场的竞争才是我们的根本方向。的时代主旋律, 让观众在乐陶陶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4. 参与性与刺激性要相得益彰。作为综艺节目, 注重参与性十分必要, 它是激活节目的有效之途。但如为达此目的, 而无限地加大奖励筹码, 十分不宜。有人认为, 如今的一些综艺节目奖品太重, 不宜提倡。当然, 适度的刺激是必要的, 但要把握一个度, 且佐以精神鼓励为佳。
5. 加强宏观管理, 有效利用资源。各综艺节目管理部门和编审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 防止综艺节目内容、形式出现似曾相识,甚至雷同, 从而造成综艺资源的过剩、浪费。要力戒搞一哄而上, 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综艺资源, 使综艺节目走上健康、有序、良性发展之路。同时, 在播出时间方面, 要注重各台播出的整体安排, 各台要协调统。
6. 既要尊重共性, 更要强化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