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蚁居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蜗居、蚁居现象的调查报告》
前言:本次实践的主题是关于现今社会上流行的蜗居、蚁居现象的研究;实践时间是2011年1月20日-1月25日;实践地点是扬州市。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蜗居、蚁居的含义
蜗居,比喻狭小的住所。著名作家六六以此为题,于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蜗居》,小说围绕住房问题讲述了现代都市青年的情感故事。小说后被改编成为电视连续剧,于2008年上映。
蜗居-词义解释
1.比喻窄小的住所。常用作谦词。
2.伏处;潜居。蚁居 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聚居村”。他们像蚂蚁一样过着群居生活,6、7个人租着一间狭小的房间,每天挤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他们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而“聚居村”的床位,只要大约每月300元。
蚁族”状况:
1、生活条件差
2、缺乏社会保障
3、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
4、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二、蜗居、蚁居现象的由来
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蜗居》,收视率相当不俗。抛开电视剧中关于“贪官是否忠于爱情”,“小三是否很贱”之类的话题不谈,片中展现出的“房奴”问题,以及关于当今持续攀升的房价和年轻人买房的问题不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而且还引来日本、美国等国外媒体的关注。不仅如此,据网络媒体消息,关注80后“蚁族”生存状态,剖析当代“房奴”现实生活,全国数十家知名媒体感动推荐《蜗居》之后看《蚁居》!以至2010新年伊始,《蜗居》姐妹篇《蚁居》闪亮面市,让“房事”再次成为流行阅读关键词。
三、蜗居、蚁居现象原因调查
蜗居一词真正风行是在电视剧《蜗居》播出之后。可是电视剧却赋予了“蜗居”更丰富的含义。它不仅反映了当今大学生毕业后在大都市找不到立足之地,为了房子,为了生活卑躬屈膝的社会现实,还揭露了高房价带给市民的压力,更是隐射了复杂的职场和腐败的官场。这样其实更接近“蚁居”的范畴。我觉得,蜗居是在房价日益高涨的今天大多数都市人的生活现状。毕竟买得起大房子的人并不多,一家几口甚至一家几代挤在狭小的住房里在大城市并不少见。蚁居则应该做另一番理解了。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阶层“大学生”,他们有文凭有能力却沦为庞大失业大流中的一员,过着完全背离初衷毫无保障的生活。这样的情形实在令人痛心,有谁想过背后的原因吗?
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蚁族”已经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这三大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过春节同家人团聚,是中国人的习俗。然而,近几年来,却出现在外工作的蚁族们春节不回家的现象,这些不愿意回家的年轻人被称为“春节恐归族”,显示这些年轻人在都市生活的压力。
据中国一些网站和报纸的调查显示,造成所谓恐归族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压力大,大龄青年被父母逼婚,还有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以及同辈之间攀比等因素。
自一九九九年中国大学扩招十年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大学生失业成为普遍现象,即使有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资普遍也不高,根本无法在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众所周知,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一个国家社会中产阶级的孵化器。而在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蚁族”们并没有成为作为中国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
半个世纪以前,甚至20年以前,大学生是个多么风光的词,那时候踏进大学就意味着一只脚踏进了好的工作单位。那时候的大学培养出来的的是真正的人才。而近10年以来,大学生慢慢变得泛滥。考生一年比一年多,各类大学的相继对外招生,招生率也慢慢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度,于是每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更是可观。而社会能提供的数量毕竟有限,这就出现了“粥少僧多”的状况。况且现在的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变得松懈,大多数大学生进大学仅为了那张文凭,根本就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以至于出来的大学生在一些专业人才面前毫无竞争力。再加上房价的继续上涨,大学生的蚁居现状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看着教育部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应届毕业生达到700多万,据说专科以上的招生率要达到90%,也就是说,四年后,又将出现600多万大学生。这是个什么概念啊,大街上随手一抓基本上都是大学生。在这种状况下,所谓的大学生有什么优势可言,大学生不蚁居谁蚁居?其实,我国的能力还没有高到有条件普及高等教育,现在12年义务教务还没有普及,就试图普及大学,岂不是成了还没学会走就急着跑了吗?这样不摔倒可能吗?当然,国家这样做是为了青少年好,想尽量提供条件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大学生自己的问题。跨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后,一部分人就松懈下来了,于是大学四年纯粹变成了长身体的时间。他们跟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大概是混的地方不同,一个是混社会,一个则是混学校。通常这样的大学生还心比天高,时刻不忘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大学生。工作太累不想做,环境太差不想做,工资太低不想做,挑到最后自然被工作剩下了,加入了蚁居的行列。就这样,蚁居的队伍越来越大,慢慢变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被有心人发掘出来,成为一种潮流。
蜗居让人们恐慌,意味着都市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而蚁居的出现却足以让全社会恐慌,国家花大量精力、金钱培养出来的“人才”无用武之地,连民工都不如。这样看来,蚁居似乎是比蜗居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本身,要懂得利用资源,不断充实自己,避免成为毫无真才实学的人才赝品。
四、怎样解决蜗居、蚁居现象
要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的从政府调控政策不利,地方追求GDP增长,外来人口的涌入这些理性分析出来的原因中很难解答得周全。恐怕还是要深入人心、人的精神里去分析房价居高不下的本质。任何社会的改革都是一个综合的历程,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个急先锋,往往从他开始,但最终改革的成效如何,却不只看经济这一个指标。我们还应重视政治、文化、民生等个领域的改革,特别要注重对国人精神层面的关注和指导,引导国人在不再有计划保障的人生中如何认准自己的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不放弃、不折腾,恬淡而幸福的生活。中国在精神层面上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好好起步,坚定的走下去,才能实现中国改革的全面胜利。
结语:“蜗居、蚁居”的问题深刻反映了当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而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中国的发展不应该只注重经济的步步高升,更应该的是,注重人民的生活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教育,慢慢地改善人民内在的观念,经济的发展应该同步带动精神面貌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