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2202次 | 分享次数:106次
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的调查报告

时下,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为了不同的目的不约而同地选择校外租房,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该群体最主要的特点是社会经验少、经济能力有限、自制能力不强,这就让许多专门针对学生群体诈骗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但同时学生在外租房的现象却是如东流水一般,势不可挡。租还是不租,成了让很多学生困惑的事情;截还是放,也成了学校忧心的事情。租房派、拒租派,各执一词!为此,我特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的调查。

经过一个月来对各个院校的同学的口头问答调查,关与大学生在外租房一事,大家的看法归纳总结如下:

支持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校外租房生活上更自由方便,宿管要求太严,太死板。宿舍不仅晚上有门禁,而且还定时断电,没有热水用。而在校外租房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第二,在校外租房有利于静心学习。学校宿舍环境太嘈杂,让人没法投入学习,而校外出租房环境安静,很适合一个人学习,学习生活时间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安排。第三,在校外租房能够更好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很多同学校外租房为了更方便兼职,早早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无可厚非,在校外租房的确有许多学校宿舍无法比拟的好处存在,但是校外租房真的应该放任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拒租派反对的原因。第一,校外租房容易让学生放纵自我。选择租房最大的理由无非就是自由。没有宿舍管理条例的约束,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晚上可以high到很晚才回住处,不用担心宿舍门禁时间过了回不去;上网可以到深夜,不用担心会断电;早上想睡多久都可以,不用思考怎样应付查寝的老师或同学······诸多的好处,相信每一个对宿管作息制度满腹牢骚的同学都会心动吧。但是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如果自己自制力不够、生活规律习惯不好,到校外租房无疑是将自己推向了“堕落”的深渊。第二,校外租房存在安全隐患。校外属于社会地段,三教九流人员众多,治安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一些地段偏僻之处,拦路抢劫、入室偷窃等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出租房内电路安全不科学,有些房屋老板为了赚钱,将楼道建得很窄,一旦起火,不便逃生。第三,校外租房殃及身体健康。很多人因为太自由了,作息时间不规律,有时为了玩游戏,可以几天几夜只睡几个小时,只吃几个馒头或以方便面充饥。长期下来,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空气不佳等都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坏的影响。第四,疏远同学。大多数同学到校外租房是为了拥有独立的空间,但是如果独立太久一直不走出那个狭小的空间,就容易疏远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感情都是在一起生活和一起嬉笑打闹间建立起来的。同学关系的疏远,感情的淡化,会大大降低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在同学中的威信降低,又会使其自尊心受到损失而又进一步疏远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导致恶性循环。

什么叫自由?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自由在社会上找不到,但是在校外出租房这座“象牙塔”里,却可以唾手可得。不用管父母的唠叨,不用管室友的不耐烦,不用管学校的作息时间······这是自由吗?肯定不是。太散漫的生活是滋养懒惰的温床。想要独立,或许只是个借口而已,为自己逃避与同学的矛盾找到合理的托词。想要专心学习的同学,我就想问了:连这点抗干扰的能力都没有,以后还凭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在社会上立足?当然不排除个别同学是有不得已的原因,必须在校外租房,但校外租房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绝不应该成为大家追捧的主流思潮。

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己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难题。教育部一再强调“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我校有相映的政策、文献,《四川农业大学租房管理规定》中第二条就明确指出“在校学生未经学校批准同意,一律不得在外租房居住”。第九条指出“需在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出具书面申请,学生必须经有关院、部、处同意后,方可在外租房居住。学校不承担其安全保障义务,所产生的一切安全问题和后果由学生自负”。

但仅仅通过强硬的政策加强管理,我想是远远不能够达到“截流”的效果,还必须得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学生自己必须充分认识到校外租房的弊端,真正融入到宿舍生活,和室友建立融洽的关系。其次,学校要在加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创业观的教育的同时,加快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建设,跟上高校不断扩招的步伐,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学生。再次,学生家长要积极与学校配合,从经济上、思想上,阻止大学生在校外租房。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