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侵略与文化融合

时间:2023-08-23 阅读:1466次 | 分享次数:154次


———关于星巴克是否该搬出故宫的调查


星巴克是美国经营咖啡生意的一所餐饮企业,六年前受故宫之邀在其内开设了一家分店。而最近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的一篇博客《请星巴克故宫里出去》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焦点是外国的俗文化怎么堂而皇之地住进了紫禁城,而且一住就是六载,无人质疑,无人过问。他还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当诺(Jim Donald)发出“抗议”,要求其将店铺撤出故宫。

故宫里的星巴克分店开设在乾清门前广场东侧的九卿朝房里。这个曾经是明清两代朝廷重臣值班的房间里,如今弥漫着咖啡的香气。虽然只有十几平米面积,这家分店依然保持了星巴克独有的装修风格和商业标志。乾清门前广场是故宫的一个休息区,卖方便面、盒饭、饮料商铺集中于此,淹没在这么多的商铺中,星巴克故宫分店其实并不起眼。尽管如此,它还是引起了芮成钢的注意。故宫里的星巴克被芮成钢视作“视觉的污染,不和谐。”

  故宫新闻发言人表示,正是有了需求才出现了供应,他们会以游客的合理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同时还要考虑故宫所承载的文化导向性作用,目前双方就此事正在交涉当中,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商讨出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法。

故宫的表态并没有终止人们的讨论和争议。2005年下半年,星巴克故宫分店悄悄地把店外的“星巴克标识”摘了下来,目前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相关标识,但是营业还在照常继续。


2007年2月,我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在大连各高校学生中征集大家对此事的看法。截至二月末,参与调查的72名参与者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一种文化侵略。星巴克之类的国外品牌都应该搬出去,然后卖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比如茶水等。(占73.2%)

观点二:不该搬。就算两种文化目前看来并不“融洽”,但在旅游景点开家咖啡店并不为过,算不上是文化侵略,只是文化的融合。(占17.4%)

观点三:所有的商业店铺都应该搬出故宫。(占9.4%)


支持观点一的理由:星巴克应该搬出故宫,这其实是一个景观的合理布局和景观文化内涵之间应该达到统一的一个问题,故宫作为代表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我们有理由对它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故宫的文化内涵有三个特征,一个是古老的,第二个是东方的,第三个是皇家的。那么从这三个文化内涵角度来讲呢,一切特别现代特别时尚的东西,或者西化的东西,应该说跟故宫整个文化景观上都不是那么协调的。     

支持观点二的理由是游客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星巴克对故宫的文化理解产生偏见。所以根本无需搬出故宫。

支持观点三的理由故宫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它是整体性的。故宫在申办文化遗产的时候,紫禁城以内是整体的,外国人来到北京应该看到中国的灿烂文化是几千年的一个智慧浓缩。如果在故宫里面有星巴克或者豆腐脑之类的东西,对故宫的文化底蕴是大打折扣的。把星巴克换成豆浆店就是保护文化么?当然不是,所以所有的商业店铺都应该搬出去。


这些观点里都提到了文化侵略和文化融合这两个名词,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文化侵略的定义:一个国家或种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的征服行为。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侵略。文化侵略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文化融合是指民族文化间的自然融合,是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消除的过程,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本质区别是:文化侵略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它国民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等。要征服一个民族,就要征服它的文化,要征服它的文化,就要征服它的人民,而要征服它的人民,最有效的就是征服它的儿童,从小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淡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使他们屈服于外族的文化,最终让他们抛弃自己的民族。

我又在各门户网站做了投票调查

88.3%(10066人)的人民网网友认为与故宫整体氛围不协调,赞成星巴克从故宫撤走;

85.97%(3830人)的新浪网友认为星巴克应该搬出故宫;

48.38%(3907人)的搜狐网友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文化侵略;

90.65%(17085人)的腾讯网友赞成让星巴克撤出故宫;而要求撤出的理由,52.44%(9426人)认为是糟蹋了中国文化;44.09%(7924人)认为与故宫整体氛围不协调。

当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穷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传统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崛起时期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大权的铁腕人物大久保利通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些过激的行为导致了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遇刺。

再比如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于1698年10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1000多名谋反的射击军官兵车裂、枭首和绞刑处死。射击军反叛自己的君主的理由却是一年前沙皇曾匿名前往西欧留学。承认自己落后于他人对任何民族来说可能都是极为痛苦的。彼得一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将俄罗斯人在几个世纪中养成的民族优越感打得粉碎。因此有人说留学的那个人不是彼得大帝,于是出现了叛乱和后来的血腥镇压。

现在这个问题也同样摆在了我国面前,虽然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不会出现类似日本、俄罗斯的惨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呢?

做为一个大学生,更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文化规定了价值观,确定了人生理想和个人成功的标准;文化赋予了一个国家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资源,也奠定了民族主义的根基。中国文化的内在开放性还使得它具有学习的能力。做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殃殃大国,我们不知何时变得如此小器起来,一个人是应该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但是无论是星巴克、“星九克”还是“巴星克”,如果中国的企业还在,而因为是外国的就要求撤出故宫,这是“义和团”心态,什么故宫、什么传统文化,这都是借口,故宫没有什么特殊的。中国入世时向世界承诺了国民待遇原则,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就算我们现在定一个新规矩:故宫里不能有外企。那也要有正义和公正的程序,否则就是“恶法”,而“恶法非法”,是行不通的。

前年的日本立邦漆辱华广告事件轰动一时,事后证明广告创作时根本没有辱华的意图,而广告是其公司的一个中国年轻人的创意,一个中国人不可能做出辱华的事情来。而一个商人根本没有可能先污辱顾客,然后再把东西卖给顾客。还有美国NIKE公司的运动鞋广告等诸如此类的事件近几年层出不穷,动不动便是某某有失风雅和体统。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并非脆弱到不禁风雨的地步。那种对传统文化盲从和追捧的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反而增加了不少情绪色彩和感情冲动。在我做的问卷调查中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并不把这些事看的很重,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俗称愤青,尤其以大学生居多,几乎都把问题上升到了文化侵略这个高度。窃以为,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其困难不在于外界的干扰与冲击,而在于我们自己认识的狭隘与浅薄。在我国法律中并无明确界定星巴克应不应该搬出故宫。因此,也就不存在是否有损传统文化的问题。只要是正当合法、诚实守信的经营,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况且,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现代商业的资金支持,现代商业则需要传统文化的人气与魅力。两者存在协调相处的空间和基础,关键是要分清孰轻孰重,搞好主次。如此看来,赶走星巴克并非上策,也不能代表文化保护的应有之意。

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现在存在的大量的“义和团情结”,尤其是互联网上充斥着盲目排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天堂。在网上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支持恐怖主义,有人支持独裁者……极端观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911事件,在网上叫好的并不是一个两个。按照文化侵略的定义显然这根本不够条件,并不是美国有计划有步骤的“侵略”。所以以此为理由要求星巴克搬出故宫是不合理的。关心时事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要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的随从。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