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保健》读书笔记

时间:2023-08-23 阅读:2069次 | 分享次数:168次


由于激烈的竞争、失业的威胁、家庭的不稳定和前途渺茫等造成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心理疾病层出不穷,对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与此同时,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因素既关系到防治疾病,保障健康,又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因而,随着对心理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保健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世界乃至时代的一大趋势。

一、心理健康状态标准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时难以确定的。目前主要时依据人的主观感受、适应社会的情况或根据统计学的方法确定的正常值来制定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他们各有有点,也同时各有局限性,无论哪一个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p 23]。”

作者在分析了各方的判断标准后,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心理健康状态的特点。“作者认为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是使已属于心理健康范围的人达到更佳的健康状态。[p 23]”作者认为最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 [p 44

热爱生命的人,接纳生活中的缺陷和不如人意之处,不会怨天尤人。伤愈发现生活中美,并且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些他能改变的地方,同时也会去适应他所无能为力的地方。他不仅热爱轰轰烈烈的生活,也能甘于普通。他会为了某种崇高的理想或者信念资源贡献和牺牲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绝不会为了个人的成败或挫折而糟蹋生命或者抛弃生命。

(二)“胸怀宽阔,不为小时烦恼” [p 45

能够从宏观上、本质上认识生活、把握生活,对人对事善于宽容,这种宽容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胸怀,而不是勉强或违心的表现。不苛求于事,也不苛求于人(包括他人和自己),只争取尽可能的好,而绝不会去追求十全十美。

(三)“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 [p 45

不是无欲无求,而是要欲望适度。不会人任何欲望无限地膨胀,不排斥物质生活,但更注重精神生活。不排斥名利,但也不太看重名利,始终时名利的主人。

(四)“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p 46

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有自知之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巨大氢能,同时也知道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尽可能大的人生价值。

(五)“情绪波幅不大,心境良好” [p 46

情绪健全,但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和荣辱以及环境的不如意而引起大幅度的情绪波动。

(六)“善与人相处” [p 46

能接纳别人的确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人怀有广泛的爱心,善于容忍和忘记别人的过失,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愿意帮助他人,自然真诚、热爱以及理性。

(七)“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 [p 47

判断和评价事情不会绝对化、极端化,不会以偏概全。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去抗拒。能坦然地面对各种变化,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和利用条件去把握变化的方向。对那些自己难以有所作为的变化,能去接受他、适应它。

“总之,心理健康者的突出特点就是“接受”。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自然,接受生活现实。这种态度使他们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减少或消弱了冲突、斗争以及选择时的犹豫和矛盾。[p 48]”同时,“理健康的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时既有很高程度的个人化,又有很高的社会化[p 48]”

二、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所做成,其中无意识是最重要的。心理疾病的产生首先时犹豫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失衡,其次受到心理防御机制消极作用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一方面暂时减轻痛苦和不安,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作用实际上是“自我欺骗”,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有时甚至反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再次,心理疾病的产生还来源于各阶段的性需求未得到满足,佛洛依德认为,性心理发展过程如果不顺利,就会停滞在某一阶段,这种情形成为固化。人在遇到挫折后,有时也会从高级发展阶段推到低级发展阶段,这种情形称为退行。这两种情形都会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

行为主义理论则强调环境的影响和强化的作用,认为人的许多病态行为都是在学习和强化机制下形成的。认为人类行为的建立和改造,都是通过学习和反复的强化,在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实现的。强化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强化,三是自我强化,这是一种最重要的强化方式,人的行为受到动机的驱使,同时会伴有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越强烈,对动机的影响就越大,其行为也就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人类的健康行为和病态行为就是在这种学习和强化机制下形成的。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则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心理障碍起因于自我概念的扭曲。人把自我评价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的情形称为价值的条件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概念若总是与通过集体评价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体验和经验不一致、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人若采用会比自己真是体验的办法,以图缓解个人体验与他人评价之间的矛盾,就会造成自我概念的扭曲,进而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病态。自我扭曲越厉害,抑郁、焦虑、罪恶感和精神错乱等心理异常现象就会越严重。

另外,根据森田正马的理论,神经质症时神经症的一部分,纯粹属于主管问题。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的发病基础,患神经质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望极强的人,他们不是生来就患有神经质症的,而是随着生存欲望的发展,希望过超出常人的生活,但是由于某种情况诱发疑病体验,使精神活动的能量由外界转向内部。过高的生存欲望往往同时伴随有强烈的死亡恐惧,而这种死亡恐惧通常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精神交互作用对症状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三、提高心理素质

(一)驾驭欲望

欲壑难填是苦恼的根源之一,驾驭欲望是心理保健的重要策略。

“‘诸法因缘而生,缘尽法还灭’。一切实务都是因缘而生灭,都是会变化的,因而都是空幻,人生追求空幻的东西自然会生出很多烦恼。人心不足,实乃一切忧烦之出处。[p 91]”首先,借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了解我们的欲望,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其中又分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在了解人的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节欲。一是要知足常乐。这里笔者不同意本书作者的看法,作者认为因为人生苦短,人力有限,只有通过减低物欲水平,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而笔者认为,所谓知足常乐,应该是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合理的人生终极目标,一生不偏不移地加以追求,首在知人生目标而常乐,不足其他妄想;再有知追求之过程而常乐,达到目标前必然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去充分享受这个过程。

(二)合理认知

生活中的诸般事物皆不是引起我们烦恼的根源,顶多算得上是一个诱发因素。真正导致我们烦恼的是我们对这些诱发事件的认知,即我们对待这些事物的信念和自言自语的述说。因而,去除烦恼还需让我们的认知更加理性。不合理的认知主要表现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等特征。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学会积极认知。一个人倘若能生活在充满生之喜悦的安详中,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他的心情就会一片宁静,不容易被事物所扰乱。从这个角度来说,善于积极认知的人是真的会享受生命。

(三)调控情绪

情绪的调控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情绪的产生都与认知有密切的关系。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坠崖哦来自于过度。因而,情绪调控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保持良好的心境[p 167]”,笔者认为良好的心境就是一种宽容与接纳以及积极乐观,宽容他人,宽容自己,接纳生活之中的不如意,最后能够积极乐观地去处理人事,去对待未来。其二,“疏泄情绪[p 169]”。江河之水,如储蓄的过满了,则大灾必至。人心也是一样,给自己的心开一个阀,不时的开闸泄洪一下。其三,“注重修养,提高境界[p 172]”。淡泊名利,注重修养,提高境界时调控情绪,使之长久地保持愉快心境的根本途径。其四,“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p 178]”。一来要甘于平凡,二来要善于平凡中的美。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五,“善于忘记[p 181]”。记得太多不好,选择的记忆。记的东西属于不良产品也是不好,还是要是不是地清除那些有毒记忆。其六,“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p 182]”。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再有就是顺应情绪的自然发展规律,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技术,适当的放松一下。

(四)善与人相处

“能够与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人家关系无论对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同时也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要想善与人处,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里的距离是指应有的礼貌和尊敬。与人相处不要失了分寸。二是不能苛求别人,接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三是帮助别人获得“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渴求重要人物的感觉时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显著区别之一。要学会赞美别人。首先要能把握准确,其次要言之有物,再次就要真诚。四是要学会微笑。五是不要忽略了别人的名字。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时任何言语中最甜蜜、最重要的语言。六是知道忍让,但是忍让亦有度。七就不必追求“所有人都说好”的境界,要认识到总有人对你会有不好的评价。八就是学会帮助别人。最后,要善于理解别人,同时爱人者,人恒爱之。[p 254]”

(五)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性心理的发育不正常可以引发多种心理障碍[p 290]”,因而健康的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一般都耻于言性,认为那是一种伤风败俗。不管笔者对孔子“食色性也“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笔者坚持认为,吃饱吃好以及合理的性生活是人的本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因而,首先要要了解性,其次要满足性的需求,凡此而这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个老修士了,对于性的问题就是说了一半,遮遮掩掩,只说一个什么培养合理的心心理,意思你只要知道你的性需要,知道这种需要是正常的就行了,但是却不曾提出如何让人的性需要得到满足,如何使性生活和谐。国人如此者不甚枚举。

纵观人的心理问题,原因说来只有两点,一是贪心不足,不能很好的自我认知,二是该满足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为次,笔者认为所谓心理保健,就是该去除的除去,该享受的享受,节欲和纵欲结合,快意生活。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