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香水消费
1.香水作为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史
文艺复兴为欧洲带来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创造了香水这一奢侈品的代表物,从此由帝王家走向寻常百姓家。而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就有关于香料进口和使用的记载。古代南中国海至中亚和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成为“香料之路”。以天然合成的香精用于除秽香体的官方记载不胜枚举。更可贵的是,香精的运用伴随着中医学的理论发展,犹如百年后有机化学对现代化妆品业做出的贡献一样,为中国特色的化妆品发展之路谋划了未来。
中国的使用香料美容大至分为三个阶段。自夏代至西晋为萌芽时期,与美容相关的药物和香料受到宫廷重视,美容化妆剂型诞生。自东晋至唐末为形成时期,美容化妆品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宫廷贵族和臣民得以享用的物质文明。自五代至清末为充实和发展时期,美容理论有较多发展,宫廷美容方剂大量增加。
例如,据《史记》载,西汉惠帝时,郎、侍中皆傅粉。景帝朝(公元前156年)以后,对沐浴较为重视。如太子舍人汲郑“每五日洗沐”,沐浴之后香身药物有蕙(零陵香)、杜衡、杜若、白芷、江离、糜芜、菖蒲、泽兰等,使用已很普遍。到了东汉时代,苏合香由大秦国(波斯)进口,成为做香料不可缺少之品。
东晋讫唐末580年间(317~896),是宫廷美容化妆学的形成时期。东晋医学家葛洪(281~341)所撰《肘后备急方》卷六,列《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昏鄙丑方第五十二》,是国内文献中最早的美容篇章。该篇列美容方19首,涉及头发、面容、五官,“肥白”、“细腰身”,“除胡臭”、“汗臭”、“阴下股里臭”,以及手脂、澡豆等,可谓初具规模。
到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妇人面药》篇谈到:“面药手膏,衣香藻(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其收录美容方139首,推动了美容学的发展。其后,王焘撰写《外台秘要》40卷,录美容方达200余首,皆是起自宫廷,简便有效,倍受欢迎的美容化妆制剂。
清宫档案记载,在乾隆皇帝非常讲究美容香身。曾以交安春香为原料嘱咐太医研制合成香衣法,根据他和太医之间的奏折往来可以看出,乾隆帝对香料的配比和香味的持续性很有研究。直到清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脉案中,长发香发方、令发不落方、洗头沐浴方、肥皂、面药等俯首皆是。
犹如香料、咖啡等奢侈品源自西欧宫廷一般,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仅以香料为例,也是源自于皇家,却盛行与官宦和商贾阶层,偶尔游走于贩夫走卒之间。上至庙堂,下至陋室,无处不见以麝香或者檀香等温润体格,或者净化空气的现象。香料这一植物合成素材,已经具备了医学和宗教性,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的中国,像这样一种既有实用价值,又能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的东西,难道不就是中国最早的奢侈品吗?
2.化妆品-香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化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广生行。于1905年生产“双妹牌”花露水、雪花膏,比1895年问世的“旁氏”雪花膏只晚10年。但由于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定,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国只有少数大城市有化妆品生产,旦数量少、档次低、质量次。解放后,化妆品工业在轻工业部领导下,已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由于思想上把化妆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到一起,致使化妆品工业又徘徊了30年。到70年代宋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普遍提高,对香美的认识,也在改变。打扮得整洁、美丽,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化妆品的消费也与日俱增。近10年来,通过吸取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枝木改造,我国化妆品工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己拥有大小生产企业二千多个,品种花色齐全,质量已有很大提高。1991年产价已达45亿元人民币,比1990年增长了28%,利税约14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可见,直到90年代,化妆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依然是花露水、雪花膏的代名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以及港台品牌陆续进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化妆品工业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国人的脑海中灌输了奢侈类化妆品的概念。人们开始对化妆品的效果和品牌关注起来,并将自己的个性化选择同品牌的认知程度联系起来,由此创造了羽西、郑明明、旁氏、玉兰油等崛起的时代。2000年以后伴随着金融危机和欧美以及日韩市场的低迷,国外的一、二线化妆品品牌开始关注起中国这“幸免”于危机的国家,同时,中国人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水平连年地刷新纪录,让西方人咋舌的同时,也表露出中国这一潜在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威力。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2011年最新报告:中国内地去年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部分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且欧元贬值,增加了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目前中国人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是全球第一。去年,亚洲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累计达690亿美元,而中国人就占了500亿美元。尽管经济危机以来,欧美各国奢侈品销售下降明显,而中国却一直处于奢侈品消费上升的阶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消费严重外移。这主要是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分离状态造成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目前的税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将从现在的2亿人不断攀升,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人口是主要支撑购买力。
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和世界奢侈品协会联合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奢侈品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引入全球各国顶级的奢侈品资源,挖掘中国本土奢侈品元素,诸如茶叶、玉器、丝绸等,推广本土奢侈品企业国际化。而在此之前,国内一直没有专门的奢侈品贸易平台。这无疑会给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建设和推广带来机遇。
3.中国自有化妆品的品牌建设
虽然中国拥有记载的化妆品研制史可以从1000多年前的汉唐,延续到100年前的清廷。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宫廷美容化妆品除紫禁城老年皂、太子皂外,研制成产品者尚少,是中国传统医学亟待研究开发的又一优势领域。
而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讲,目前需要做的是为这些传统工艺打造历史,塑造品牌形象。
我认为,要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化妆品品牌,不妨可以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寻找出路。我国的医学宝典中除了汉药,还有苗药、藏药等。祖先留给我们的是如何从天然植物种提取精华并加以使用的方法,而我们现代人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工业技术的实力,将自然的物质量产化、标准化、形象化、概念化。如果说一个经典的品牌背后必然有一段神奇的故事,那中国的千金药方中最能引以为傲的就是那层厚重的历史沉淀。况且,现代生物制剂的发展方向将是走向天然,化学合成制剂横行的年代即将成为历史。中医药(或称汉方)的价值可以在医学领域体现,更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化妆品中体现。
比如,目前有一种叫做“霸王”的洗发露,宣称中药世家,祖传秘方所制。请国际巨型成龙和金喜善来做广告代言,同时将中草药对头发的滋养疗效搬上银幕。这种品牌宣传的策略让人耳目一新。
不仅如此,中国元素容易被组合。比如古代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常以几种形式表现,如穿丝绸、挂金银、焚檀香、坐卧红木家具、怀揣香袋。用现代的商品来解释就是,穿高级时装、配高档珠宝、享受高雅家具、喷洒珍贵香水。古人和今人的奢侈品消费习惯颇为类似。如果能将这几种元素有机结合,不难发现一个前年古国所独有的跨国品牌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