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手机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784次 | 分享次数:200次
山寨手机调查报告

山寨手机调查报告

一、山寨文化诞生

什么是山寨文化“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但不可否认山寨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化,狼性,创新,迎合市场的山寨精神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二、山寨手机发展背景

国内山寨手机最早始于标有CECT品牌的杂牌手机,它实际上是冒用CECT的品牌或者支付一定的现金给CECT得到使用权,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陌生的牌子;就像一些打着SnoyEricson、NOKIR、SAMSING这样的擦边球品牌手机通常被称为山寨机。山寨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大品牌的高仿设计,从外观界面上看上去一模一样,中间商或许能分辨出来,然而对于处于终端的普通购买者来说,是很难分辨的,但是实际使用起来的时候会发现区别很大。另一类是有自己的外观设计,借鉴吸收了诺基亚、三星等大品牌的一些元素,不是全仿。最后一类则是除了外观的高仿,相对标准功能也具备。

三、 山寨手机存在方式

深圳可说是全国手机集散地,国内大部分水货手机、山寨手机都是由深圳作为起点的。山寨手机其实就是国内一些三无厂商做出来的手机,由于规模小,制作容易,市场之兴旺也就可以想象——商场内堆积如山的山寨手机让人大开眼界,人潮汹涌,手机价格最低只要一百多元一部,最贵也就一千多元人民币——便宜就是山寨手机的唯一杀手锏,因为价格便宜,所以需求不断。

  功能非常齐全:产品设计灵活多变,诸如7个喇叭、4个摄像头、电击手机、验钞功能等手机层出不穷,仿制iPhone也有数十个版本出现,大屏幕手写MP3拍摄双模双卡一应俱全,这是“中国式智慧的体现”,当然,成本被压榨到极限,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卖的人知道,买的人也是心知肚明。

分工清晰:山寨手机的制造,其实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从研发到销售都有专人分工,包括液晶屏、耳机、电池、充电器、手写笔甚至摄像头镜片、防尘网等都有专业厂家在做,MTK和英飞凌是使用最广泛的平台。

  成本极度压缩:据山寨手机业内人士透露:山寨手机主要优势在于控制成本,例如一个充电器,采购价不到3块钱一个。主板属于专用配件,所以很少零售,而且一出货就上万块来算,但屏幕、喇叭、送话器等配件就比较好买,例如屏幕,十几元到一百多元的都有,随你选择。其实屏幕也分很多类,显示效果好、可视角度大、响应速度快的要一百多元一块,面积小分辨率低的就便宜很多,二手的屏幕只需10元左右。

亏本也能卖:其实一百多块的手机,成本也要200多,但这种手机做出来以后不好卖,跟不上手机发展,积压严重,急于套现,就便宜卖出来,走量,套现以后再搞新款的。设计一部手机大概要1、2万,贵的要3万,从设计、开模到量产,投入是很大的,所以没有人愿意做定制手机,但手机加上双卡、多喇叭等功能则容易得多。

四、山寨手机发展现状

2008年被认为是“山寨机”元年,山寨手机仍然是中国山寨机市场的主力军,而继山寨手机之后,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更多电子产品加入山寨行列,推动中国山寨机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从山寨机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手机是其中占据绝对主力的产品,2008年山寨机以216.3亿元,在中国山寨机市场中占据73.3%的份额。

从产业情况来看,2008年中国品牌手机生产增速明显下滑,增速仅为2.0%,产量达近5.6亿部。同样,近两年异常“火爆”的山寨手机也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生产受到明显的抑制,产量同比增长仅为7.9%,但占手机整体市场比例从2007年的25.1%上升至26.5%。

据一项调查统计,山寨手机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每天到深圳、东莞等地拿货的人络绎不绝。行货、水货、翻新、山寨机混合售卖,泾渭分明,各类别的手机分开几个楼层,店主对山寨手机的反应很平淡,已经见怪不怪,虽然都知道那是“高仿手机”、“假手机”,但并没有特别强调假货的危害,从市场人气看来,这个产业起码养活了数百万人。

市场内不仅有中国的同胞,还有很多外国人,黑人白人黄种人,一个小型的联合国就这样诞生了。中国内地对山寨手机的需求并不算多,反而出口国外的量非常大,很多商家都是只做出口生意的,主要出口到印度,非洲等地,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中国销往印度山寨手机最好时一年有将近1亿部,这个数字惊人。

五、山寨手机未来命运

山寨手机存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在三包上基本全无,质量上也不能保证,山寨手机海外扩张开始举步维艰,印度、中东、南美、埃及等非洲各国对中国的山寨手机开始实行限制。

海外市场受到打压,那山寨手机在国内市场的日子过得如何呢?山寨手机产业链的完善使得生产山寨手机的厂商越来越多,国内山寨手机的市场早就已经趋于饱和,山寨手机生产商们不得不再压低价格来进行竞争,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狭小,山寨手机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也不断。不仅仅有窝里斗,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等为首的国际巨头们已经不能容忍其低端手机只占市场份额,而不赚钱甚至亏钱的事实,都在积极研发推出低端手机,企图用品牌的力量在价格不占优势在低端手机市场上与山寨手机较量。此时,山寨手机历来为人所“诟病”的质量问题在国际品牌手机低价压力下越显突出。“同样的价格,为什么不买质量服务更有保障是品牌手机呢?”山寨手机在国内的日子并不好过多少。

海外扩张碰壁,国内竞争受挤,难道山寨手机真的会在这样的压力下渐渐消失吗?当然不行,山寨手机已经作为一个重大的产业存在了,自然不能让其在品牌势力的打压下走向毁灭。其实很多的山寨手机都希望自己能够“转正”。可转正的代价太奢侈。不光有牌照和检测费,更有高税率等一系列的费用增加手机的生产成本。一旦“转正”,价格优势就转换成了劣势。

现在大的山寨手机生产商都陷入这么一个转正与否的矛盾中,若转正,有前车之鉴,转正的高昂代价就是走向死亡。若不转正,在多重压力下,也是渐渐走向死亡。难道真的就没有一套能解决山寨手机前景的方案?山寨手机虽然规模很大,可利润却很低很低,难道山寨手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辉煌之后真的将要走向没落和毁灭吗?我们不得不深思了。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