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问题的编排
问题的逻辑
问题应按顺序排列,使其在逻辑上相连,即将问题成组排列,使应答者更易理解,不要随意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
主题变化
问题主题变化时,有个过渡的说明(衔接语),如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解释,使应答者体会逻辑的连贯性,确信这些问题是经过周密思考的,每个问题都有其目的,可激发应答者回答。
过渡性问题
如果某些问题不与所有应答者相关,可使用过滤性问题,以引导应答者跳过一些问题。
如“过去2周你是否因病就诊?”如回答“是”,则紧接询问就诊的具体情况;如果回答“否”,则有提示说明应答者跳过那些不相关的问题。
问题顺序安排上的建议
1、将简单、温和、不使人害怕但又必需的问题安排调查表的开始;将困难及使人害怕的问题放在近结束时。
2、有些人口统计学资料可能被认为侵犯性的,如个人收入,应将这些问题放在后面一些,除非这些回答较早用于所选目的,如用来决定是否纳入调查对象。
3、有关居住、职业或过去情况,应按照从现在到过去或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不要混乱。
4、如果调查表涉及不只一个专题,应在完成一个专题后再转到另一个专题。
5、适当应用过渡性词语转换话题,使应答者转变思路时更觉容易些。
6、恰当安排问题的类型,以增加多样性,减少反应的固定模式。
7、为保证所有可能情况都已包括在内,需为过滤性问题设立一个流程图。
8、尽量使调查表简短,删去冗长的问题,或可能无法分析的问题。
9、被访者容易回答且较为关心的内容先提问,专业性强的具体细节问题和敏感性问题应尽量放在后面;
10、提问的内容应从简单逐步向复杂深化,对相关联的内容应进行系统的整理,使被访者不断增加兴趣;
11、封闭性问题放在前面,开放性问题放在后面。
更多设计问卷技巧参考:http://www.51diaocha.com/news/list-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