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787次 | 分享次数:184次
小米手机营销调查报告

网恋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让陌生的人相识,就算天各一方,也因为网络的神奇而变得没有距离感,而我们的世界也因为有了网络而变得更精彩生动。几乎所有上网的人都会概叹着网络的虚幻缥缈,几乎所有的人都曾抗拒网恋的魅惑,但多数的人却又经不起这样的诱惑,被网络的神秘所吸引,而人的情感也会随着对它的依恋而牵动。可见没有坚不可摧的情感,当一些莫明的心绪从心头滋生,当一些扰人的感觉在心底蔓延,就算是自以为很有理智的人,也有迷糊崩溃的时候,会被一种曾经不屑一顾的感觉所滋扰,会被一份被无数人证明是虚幻的恋情而悸动。而这些心动或许就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让人防不胜防,等到发现时已经措手不及,徒然让自己陷入更迷惑的状态中。那么,有关网恋,是好是坏,是悲是喜?这次,我就对青少年网恋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我高中所在班级的50名同学,男女比例1:2, 90%是网络的忠实爱好者,均由QQ等网络聊天交友工具。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调查网龄和网恋的关系,还有网恋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中40 %的同学有过“网恋”经历,而且网龄越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学习的辛苦让他们倍感寂寞,在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同时网恋几率就越大。

(二)分析

1. 网恋易给青少年带来的一些心理障碍。

青少年长期上网。每日面对荧屏,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往和情感的沟通,在虚幻的世界里,只爱陌生人,愿意和陌生人对话,在网络的掩护下尽情地发泄,倾诉内心的感受,同时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大肆传播对于青春期的一些青少年来说,易使他们产生一些感情的躁动,而现实生活中,这些又使得他们内心忐忑不安,对心理活动感到不安却又无法排解,造成青少年心里闭锁现象。主要表现为见人就脸红,与人少沟通,难以适应环境等,易使青少年产生社交障碍。另有一些青少年性格内向。喜好幻想,在网上恋得轰轰烈烈,妙语如珠,下了网便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独处,导致人格分裂。据2000 年6 月湖南团委对湖南省青少年接触和利用网络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小,在各年龄段中,20 —30 岁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其次是12 —19 岁的青少年;在上网青少年中,62. 9 %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 %的青少年情绪低落或有孤独感,12 %的青少年与家人、朋友疏远;5. 1 %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青少年“网恋”现象也比较严重,一名18 岁的高中女生在两个月里,竟悄悄约见5 位“网上情人”。对于这些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如果存在心里困扰和障碍,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种固定的某种方式去排解。时间一长,便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网恋既漫又刺激,是一种很好的解闷方法,可以暂时缓和心理障碍和困扰,这种消极的心理防御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最终导致沉迷网恋不能自拔。

2. 网恋耗费青少年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时间的含金量,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青少年沉迷“网恋”,不知归路,将自己长时间挂在网上,忘记了自己的责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把宝贵的时间用于虚无缥缈的“网恋”,以此来消磨时光,待重新从虚幻的恋情回到现实中来,才发现“逝去的时光追不回”。

3. 网恋易使青少年道德沦丧,变得缺乏真诚与责任感。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思慕和敬佩的感情,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需要激起人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时,需要就成为活动的动机。生理本能的需要和心理归属感,使青少年火热、疯狂的追求爱情和感情,虚拟的世界创造了浪漫的网络环境。游戏者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里可以和很多人谈恋爱,甚至结婚。在网络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婚姻道德的约束,一个男人娶两个老婆或一个女子嫁几个男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我爱你”、“好想你”几个字就能把“情人”和伴侣打发过去,很多人甚至连对方是男是女都说不清。网恋中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使得青少年在网上大肆调情。一方面有可能给真诚的一方造成严重的情感挫伤,另一方面不利于自身感情的健康发展。容易滋长游戏爱情等畸形的恋爱心理。

4. 网恋易诱发犯罪,网恋者个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网恋的媒介是电脑和互联网,双方谈话的真实系数极低。“网恋”的成功几率不高,大部分网恋的网下见面以悲壮的“见光死”①为终结。科技的发展在为社会的物质进步产生巨大推动的同时,也给社会不良分子提供了新的作案手法。青少年上网痴迷于“网上人生”及“网上恋情”,从而成为诈骗、强奸、抢劫、凶杀等恶性案件受害者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络世界是一个适宜骗子生存的虚拟世界。网上聊天是一个允许人们化妆后再来表演的舞台。在这里“, 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男人可以伪装成女人,已婚可以伪装成未婚,魔鬼可以伪装成天使,这就为爱情骗子提供了机会。同时,一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激情,这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而网络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他们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较少,而感情又比较热烈和纯真,所以容易轻信他人。以下几则案例就是典型:甘秋,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女孩在深圳某公司工作,且正在夜大进修,相信网上爱情,被网上“白马王子”骗去10 年的积蓄。后得知此人已结婚,孩子已4 岁;焦作一中专学校女生,接受网友邀请参加生日聚会,结果她自己与陪同前往的同伴均遭强暴,而这起特大强奸案件中,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原为一对“网上恋人”;一大学生痴迷网恋,为筹路费与网上恋人相会,竟抢劫杀人,成为死刑犯。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网恋带给青少年诸多负面影响,但网络本身没有错,错在人类的不当使用,不能把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意义予以全盘否定。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发挥各自的力量,予以正确的引导。同时青少年自身也要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严格自律。

(一)正确引导青少年接触网络,加强对青少年的 “网络道德教育”。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在校求学的学生来说,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因为对多数在校青少年来说,老师权威高于家长,学校应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分清良莠,提高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同时国家也应建立健全互联网的立法。提倡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养成“慎独”的习惯,使其不论在虚拟的网络还是现实的生活中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引导青少年多参加社会活动,进行健康有益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

青少年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且新一代的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社会交往往往不很顺利,再加之易自我封闭,对现实的成就感期望值过高,一旦理想难以成为现实,他们脆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了打击,逃避到网络中寻求精神寄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青少年进行交流与合作,互助互爱。建立真挚的友情,让青少年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在他们遭遇挫折时家长也应给予关怀和帮助,而不是让青少年到网上去寻求安慰。社会上也应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矫正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常的性知识教育。

受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人谈“性”色变,把这当作雷区,学校教育对性知识涉及少或根本不涉及。正如学生调侃中所说:“我们知道的老师都教,我们不知道的老师都不教”。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生理发育上的变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这期间,有的青少年对异性怀有特殊的好感,喜欢接近异性,对异性存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且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性成熟普遍提前,在缺乏正确的引导下,易诱发青少年网上寻求刺激,寻求“网上恋情”。因此,开设性教育课,对青少年来说十分必要。

(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向往异性,渴望情感是正常的。应帮助他们认识到网恋的一些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择友观、爱情观。向他们讲述周文雍与陈铁军、陈觉与赵云霄等人真挚的革命爱情。教育引导青少年对其感情进行合理控制与适度调节,使其情感朝着积极化、理性化、平稳化的方向发展,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和健康的文化活动中。与此同时,还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对不良的网恋心理形成正确的认识,追求高尚而真挚的爱情。另外,有网恋行为的青少年也应当从自身查找原因,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树立远大的理想。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如何看待生活,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青少年对自身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拥有一份健康良好的心态,对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有坦然面对的勇气,才能摆脱网恋所带来的困扰,走出心灵的误区。只有“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使人比原来生活得更轻松、更快活、更自信、更自立”,这才是心理咨询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更好地珍惜昨天,把握今天,争取明天,勇于直面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承担社会所赋予的重任。

五、总结

我们不能武断地将网恋“判处死刑”,这是很不理智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是将网恋引导到健康的道路上来,使其按照正常的轨道发展,这才是当前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或者说是责任。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