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23 阅读:1829次 | 分享次数:110次
笔记本市场调查报告

  

轮胎市场调查报告

近几年我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898.3亿元,同比增长23.4%,产销两旺、出口增长、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但仍面临原材料涨价、跨国公司占居高端市场以及贸易壁垒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民族轮胎企业必须紧抓有利时机,促进行业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加大技术投入。预计2010年国内轮胎需求量约3亿条,其中子午胎2.1亿条。

  一、近几年我国轮胎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免征子午胎10%消费税、取消轮胎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支持下,我国轮胎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轮胎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占世界轮胎市场份额的9%。

  (一)产销两旺

  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轿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直接影响我国轮胎行业自2003年以来也持续呈增长态势发展,尤其在2004年,轮胎行业创下了10年来的最好业绩。2005年开始,中国轮胎产业逐渐进入结构调整期,但仍然保持着很大的发展。

  据最新统计,2006年我国综合外胎产量1.9亿条,同比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子午胎产量1.3亿条,同比增长21.1%。轮胎行业共完成销售收入898.3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子午胎销售收入达604.3亿元,同比增长31%。

  从宏观上看,未来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虽会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8%~9%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将达到5.5万公里,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增加到6200万辆。根据我国公路、汽车、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规划,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我国轮胎总需求量约3亿条,其中子午胎2.1亿条,子午化率达70%。

  (二)成本优势促进出口

  2006年的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显示,75强轮胎总销售额比2005年增长9%,达到约1010亿美元,其中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三巨头占53%,前十强占77%。中国轮胎企业进步明显,共有21家企业(包括中国台湾省)进入75强,其中中国大陆16家。尽管与2005年相比减少2家,但16家企业的总销售收入达到52.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7%。目前中国轮胎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为15%左右。

  目前美国轮胎市场萧条,严重影响了其轮胎生产和进口。美国橡胶生产商会(RMA)公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的轮胎销售量比2005年下降4.5%。由于美国GDP缩水、能源费用大幅上涨和商品房市场的下滑,经济全面减速,致使轮胎销售量下降。2006年各种规格的原配胎销售量下降,所有各种规格的原配胎和替换胎的销售量总计为3.1亿条,比2005年减少了1400万条。与此同时,大多数国家对美国的轮胎出口量都在下降,惟独中国是个例外,同比增长15.4%。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1~5月中国对美国轻卡胎出口增长46.4%,达到230万条;载重胎增长43.9%,达210万条,成为美国最大的载重胎供应国;乘用胎增长2.8%,达到740万条,超过日本成为继加拿大之后的第二大供应国。从芝加哥到旧金山到盐湖城,甚至到高原黄石公园,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轮胎。轮胎经销商几乎都说,中国轮胎好卖,卖中国轮胎最赚钱,尤其是载重胎。有几个经销商甚至还抱怨中国轮胎企业搞总经销制,使他们很难拿到中国轮胎。

  在美国畅销的乘用胎主要是宽断面轮胎,载重胎也有宽断面的。因此,许多中国出产的轮胎都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宽断面轮胎品种,估计在美国销售宽断面轮胎的中国企业至少有6家。中国轮胎企业都将美国市场作为必争之地。目前中国向美国出口轮胎基本为中低档轮胎,由于性价比较高,深受顾客的欢迎。

  美国业界认为,主要原因是美国劳动力成本较高,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但中国在美国销售的轮胎大部分是贴牌生产,比较知名的中国轮胎品牌很少。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中国轮胎行业向国际化发展。同时,中国轮胎在出口方面缺乏沟通,相互打价格战,既影响了中国轮胎的出口效益,也影响了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三)产品结构继续优化

  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轮胎子午化率达到67.1%,比2005年提高5.4个百分点。轮胎出口交货量达到8155万条,同比增长16.4%;其中子午胎出口交货量6292.5万套,占出口总量的77.16%;全钢子午胎出口量1218.3万套,出口交货值为321.6亿元,同比增长29.32%。由此显现轮胎产品结构调整的效应。

  由于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加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原材料价格仍然居高的情况下,目前行业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现象。目前,我国子午胎行业正处于腾飞阶段,内外资企业都在增资扩产,这个过程预计还将延续2~3年的时间。因此,2007~2008年我国子午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此期间,与子午胎相关的行业如橡胶机械、橡胶助剂、骨架材料等,都还有发展的潜力。2008年以后,子午胎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二、我国轮胎产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轮胎行业存在产能迅速扩大、行业竞争无序、过剩问题严重及原料价格节节攀升等诸多困难,而我国轮胎出口面临的最大阻碍恐怕是严格的非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问题。

  (一)跨国公司雄居高端市场

  随着国内轮胎市场逐步放开,大型跨国公司已经通过收购国内企业等方式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在我国轮胎市场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只有十多家,外资和外资控股企业已有包括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等行业三巨头在内的20多家企业。目前排名前10位的国际品牌轮胎厂家产量占国内轮胎总产量的近一半,跨国公司在轿车胎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在国内,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我国轮胎行业的投资,凭借其品牌、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直接投资建厂、收购、控股等方式进入我国轮胎行业,迅速占据了我国利润率较高的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子午胎等高端轮胎消费市场,仅米其林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达到20%,而我国大量轮胎企业只能进入货车、农用车等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轮胎消费市场,在国内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2005年是外商进入中国最多的一年。领头羊是在中国拥有4家轮胎厂的普利司通和有3家轮胎厂的正新/玛吉斯国际;其后是各有2家工厂的米其林、韩泰和建大橡胶;库珀和倍耐力各收购了1家中国轮胎企业,且股份均超过50%;锦湖在扩产南京锦湖的同时,启动了天津锦湖及长春锦湖项目;横滨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也破土动工。最近美国GXP公司并购了河北轮胎厂。在世界轮胎前10名中,目前仅剩下美国大陆轮胎公司还未在中国设厂。该公司2006年年初也宣布,将投资3亿欧元在中国建设轮胎厂,并在上海设立了亚太总部。

  目前中国的轮胎生产企业约有300家左右,但其中大部分为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厂(约占70%)。而50家大型轮胎生产企业的产量则占到中国轮胎总产量的70%。外资企业主要有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韩泰、锦湖、横滨、库珀、住友、佳通等,主要产品为半钢子午轮胎与全钢子午轮胎,其产量占据中国子午轮胎的90%以上;中国内资企业主要有上海轮胎、三角集团、山东成山等,主要产品为斜交轮胎,但是规模一般不是很大,生产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国轿车轮胎生产企业可以分为三大方阵,这些企业在其余轮胎方面往往也有一定的份量。

  目前,中国是极少数几个还在新建轮胎厂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新建工厂的效率远比欧美那些使用旧设备工厂的效率要高。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低劳动力成本及价廉物美的装备对世界轮胎投资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因此,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轮胎产量将超过美国。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发展已不再以合资为主,而是以独资和收购新上项目为主。

  (二)民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万条/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条/年的大企业仅有15家,超过300万条/年的有3家。而国际轮胎工业已朝着大型、特大型的方向发展,美国有46家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440万条/年;日本有25家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450万条/年;德国有15家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310万条/年。据统计,国内60家定点轮胎企业的产量还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的产量。仅山东省轮胎小企业目前就有上百家,这些小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产品质量低,但由于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扶持,其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均偏低,严重冲击了正常的轮胎市场发展,使得国内轮胎产能过剩仍达40%左右。

  (三)贸易壁垒困扰民族企业出口

  在国内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的同时,花样繁多的贸易壁垒严重困扰了我国民族轮胎企业的出口,影响了其国际市场的拓展。

  1.反倾销

  近年来,中国轮胎出口增长迅速,招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贸易壁垒,中国轮胎出口任重道远,应当引起警惕和关注。自2001年以来,全球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印度等9个国家对我国发起过反倾销调查,并且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其中埃及、秘鲁和土耳其已经征收反倾销关税。涉案产品也基本上为汽车斜纹轮胎或较低科技含量的自行车或摩托车轮胎。

  2005年4月,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从2005年3月10日起征收33%的临时反倾销税;2005年10月28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充气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旅行小客车和轻型卡车斜交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5年12月30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客车和卡车斜纹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受此影响,2005年广东轮胎出口首次出现下滑,出口3729.6万条,小幅下降3.8%。2006年7月28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ITAC)发布公告,对原产或进口自中国的汽车轮胎作出反倾销初步裁决,判定风神、三角、GITI和山东CHENGSHAN四家公司出口的轮胎不构成倾销,中国其他生产商和出口商出口的轮胎则构成倾销,并将被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其幅度为:客车轮胎16.9%、轻卡轮胎3.0%、重卡轮胎22.3%。

  2006年12月,墨西哥、印度也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澳大利亚也正准备提起反倾销。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行业之一。我国轮胎出口频遭各国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低价竞销是首要因素。我国出口的斜交轮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但由于我国斜交轮胎产能超速增长,过剩问题严重,过剩比例高达30%~40%,产需矛盾也被就此带到国际市场,导致轮胎出口价格下滑。目前我国的出口轮胎价格,远低于各国轮胎平均出口价格,其中乘用胎价格低26%、轻卡胎低21%、重卡轮胎低38%,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重要证据。此外,出口轮胎存有安全质量问题、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等也是引发国外反倾销贸易壁垒的重要原因。

  2.知识产权壁垒

  我国轮胎出口在遭受反倾销打击的同时,也遭受知识产权壁垒。2005年我国遭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的337调查。原告方美国富莱克斯公司指控中国山东圣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韩国锦湖集团及其他相关企业侵犯专利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6年7月13日对橡胶防老剂第337款调查案作出复审的裁决,判定圣奥公司和美国Sovereign公司有专利侵权行为,韩国锦湖公司没有侵权行为。虽然ITC的终裁没有针对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及其下游产品,因此从结果看对我国轮胎出口的整体影响不大,但这起知识产权纠纷却给国内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内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美国决定将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新的实施新的FMVSS139轮胎检测标准,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参数比现行标准更加严格,达不到新测试标准的轮胎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已进入美国市场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轮胎也将被召回。欧盟方面,《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已经正式通过,并将于2007年6月实施,规定企业需要对约30000种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对包括橡胶在内的相关产品影响重大。

  3.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0年至今,共有28个国家发布了51个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这将严重阻碍我国部分轮胎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实施了绿色标志制度,欧盟国家实施的绿色认证标签涉及到近万种产品,日本政府要求自2000年后向日本出口的所有商品必须符合国际绿色认证要求。轮胎出口还正遭受美国的“337”条款调查的威胁。因此,我国轮胎出口面临的形势越加严重。

  (四)民族企业缺乏品牌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民族品牌缺乏竞争力,与国外品牌相比有很大差距。首要的一点就是产品性能不佳,其次就是品牌定位缺乏创意。目前,国外轮胎品牌已经占据中国半钢市场绝大部份份额,又在慢慢渗透原来以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全钢市场;它们本身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针对中国市场所开发研制的轮胎正慢慢的被国内的消费者所接受。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度国内10大知名品牌轮胎企业创利税29.2亿元,而外资企业创利税17.7亿元,两者创造的利税总额占全行业的67.5%,国外轮胎品牌的实力可见一斑。

  目前国内轮胎品牌的厂家在营销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显粗放,缺乏精耕细作和深度分销。

  国内轮胎行业缺乏对市场的深入研究,整个销售过程基本是交由各代理商负责跟踪,渠道混乱、价格透明、一线市场跟进不及时、代理商经营实力参差不齐、销售人员素质不高、政策摇摆不定、销售推广单一、对其销售起关键支撑作用的二级商及直接车队用户开发控管力度不够等等。在目前国产轮胎品牌资金、技术与国外品牌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下,利用本土和价格优势作好市场销售推广,加强对各级渠道的开发掌控,作好售后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提升用户的忠诚度、美誉度,尤显关键。

  (五)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效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在我国轮胎企业所需的橡胶原料中,70%的天然胶和40%的合成橡胶都要依赖进口。多数供应来自于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全年进口天然橡胶161万吨,同比增长14.6%;2006年合成橡胶进口量同比增长19.2%,至130万吨。天然橡胶作为一种紧缺的工业原料,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的事实将长期存在。2006年天然橡胶价格总体走势呈大幅上涨态势,而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合成橡胶价格的大幅攀升。

  在轮胎生产中,原材料成本大约占了60%;在橡胶使用中,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的比重平均约为6:4。其中全钢子午胎和斜交胎所消耗的天然橡胶比重较大,而半钢子午胎消耗的合成橡胶的比重相对较大。

  2006年,由于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大幅上涨,轮胎行业盈利出现大幅下滑。2006年9月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合成橡胶价格也随之下降,并带动了国内天然橡胶价格的走低,这使得轮胎行业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业内人士表示,2007年天然橡胶价格会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随着2007年油价的稳步回落,合成橡胶价格也将呈现下降趋势,这将有助于业内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产能的扩张及汽车行业的复苏也可能带动轮胎企业2007年业绩的增长。

  三、促进民族品牌做强做大

  中国轮胎民族品牌的优势在于做最适合中国市场的轮胎。与洋品牌相比,国产轮胎虽然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在网络建设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并不逊色。目前,轮胎民族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如果能抓住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获得一定的后续支持,国产轮胎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轮胎产业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首先要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然后是在管理上尽量避免短期行为,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

  (一)促进行业整合

  2006年我国轮胎行业的生产特点突出表现为行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产量居前10名的企业生产子午胎量占全国子午胎生产总量的77%以上。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民族轮胎企业整合,进一步扶持国内轮胎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民族轮胎企业集中度仍然不高,而该行业如果通过市场运作进行整合会比较困难,而且从战略角度来看,也需要国家的政策规划支持。业内人士指出,民族轮胎企业的变革不是采取几个措施就能立即实现的,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是一个艰难缓慢的市场化过程。

  (二)打造品牌形象

  受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带来的利润挤压,以及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轮胎行业毛利率趋于下降,业内市场竞争从市场成本元素的竞争变为品牌层面的竞争。

  这种情况下,轮胎企业必须通过优势媒体建立品牌知名度、强化品牌记忆、传播品牌形象,以品牌塑造而非成本控制来赢得市场。

  目前国内轮胎企业在品牌推广方面严重欠缺。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车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仅为18.5%,而更换轮胎时则有高达88.6%的消费者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至2005年底,76%的消费者对于轮胎品牌的认知来自于广告和赛事;而与外资轮胎企业相比,我国轮胎企业在品牌推广和宣传方面做得太少,导致品牌知名度普遍较低。为了争夺日渐增长的国内市场,我国许多轮胎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策略。

  (三)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自2001年起,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迈进全面旺盛期,工程胎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以超过25%的增幅井喷式增长,成为市场发展的热点。2006年仍保持产销两旺的态势。加之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工程胎出口量有所增加,全年增幅仍相当可观。此外由于中国、俄罗斯、印尼及北美等对煤炭、铁矿、铜等需求巨增,造成全球大规格工程胎严重短缺。尤其是矿用自卸车用大胎市场需求激增,使全球制造企业措手不及。

  各主要厂商均在开发高档全钢工程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已成为继全钢载重子午胎后的又一投资热点。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和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公司均已开发出全钢工程子午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种类包括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等,其中工程胎占有国内10%以上的市场份额。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巨头工程胎开足马力生产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国内企业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前不久,内蒙古一机集团十二分公司与神华集团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大型矿用车辆实心轮胎。该实心轮胎质量要求高,单个载重量达16吨,自重达2吨,直径达1.2米,宽度达0.6米。由于国内尚无厂家生产该类产品,该产品一直依赖进口。

  环保轮胎产业化对减少能耗、保护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环保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快环保轮胎产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四)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增加轮胎研发投入,实现轮胎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转向树立品牌、提升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转变,增强出口产品竞争能力。

  (五)开发环保原料

  2008年开始,欧盟将实施新的环保标准,现有的部分原料将无法通过该标准的检测,如国际轮胎行业普遍使用的芳香油和氧化锌都将无法通过新的环保标准,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环保原料来替代。国内企业对此正积极应对,开发新的替代原料以满足欧美新标准。由于美国和欧盟是我国轮胎最大的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轮胎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六)出台优惠政策扶持

  在技术、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鼓励我国轮胎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几个能与世界轮胎巨头抗衡的大型轮胎企业。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