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3D电影市场调查

时间:2023-08-23 阅读:1403次 | 分享次数:197次
  电影是当今人们业余生活中,相当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而近年来,3D电影也越来越受观众们的欢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最近,一项针对3D电影热潮的市场调查,了解了关于片方和观众对3D电影的看法。
  3D电影已成潮流
  《智取威虎山3D》上映23天便得到了8.14亿元的票房,这既要归功于徐克出品的质量保障,也不能忽略3D技术对于影迷的吸引力。3D技术作为电影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变革给影迷带来刺激体验的同时,这也让从业者看到了商机。只要增加3D版本,票房至少能提升1/3。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连故事片都要玩3D。如果仅因为利益而转职3D,那么最终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砸钱转制为抬价
  3D电影的高票价是吸引影视公司加强制作的原因。在北京,黄金时间段的3D电影票价为120元,2D电影票价为80元;团购非黄金时间段的3D电影票大约60元,而2D电影票只需40元就可以购买。一部电影推出3D模式可以提升1/3的票房,这使越来越多的制作人对3D影片格外青睐。3D制式也为拉升电影票房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一位影院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国内观众对3D电影十分热衷,还有一些年轻人非3D电影不看,为了拥有更多的会员,我们也建立了3D影院,也会增加3D电影的排片量。”
  目前3D影片制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两台3D相机拍摄出左、右眼影像,另一种是通过数字技术对2D影像进行后期处理,制作出左眼及右眼用影像。而不少公司为了减少成本并没有直接使用3D拍摄,而是通过拍摄2D电影进行后期加工转制。业内人士透露,拍摄一部和转一部3D电影的成本差距非常大,“转一部3D电影最多花费600万元,但拍一部3D电影至少要6000万元的制作费。”
  北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转制3D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影片的质量,很难达到3D电影的制作水平,观众也会将其与引进的3D电影进行比较。如果转制3D电影不能得到遏制,那将严重影响国产3D电影的发展。
  粗制滥造难保票房
  3D只是电影的一种技术,也难以成为票房的保障。其作用在影片的质量方面锦上添花,而非噱头、赚票房的工具。某院线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真正的好电影不是靠转3D出来的,对一些粗制滥造的3D影片观众也不会买账。”据统计,国产3D电影中动漫电影已成为主力军。“动漫电影对3D技术的要求更高,长时间佩戴3D眼镜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许多家长其实都不愿带孩子去。”陈少峰强调。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看来,多数国产3D电影未达到人们的要求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水平。“有些电影制作人不了解如何把握3D电影的制作,其实3D特效是应该与剧情相融合。”扩大国产3D电影的影响力还需要不断丰富电影类型。“在美国高票房的3D电影普遍为科幻题材。目前国内的科幻题材电影较少,想要大幅度提升我国的3D电影票房及技术水平需强对科幻电影的投资与制作。”陈少峰强调。
  尽管票房呈逐年增长态势,但由于制作经验欠缺、技术水平不足,降低了人们对国产3D电影的信心。业内人士认为,大力发展国产3D电影不仅应增加故事情节的创新、多拍摄科幻类题材的电影,还需要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多与海外制作团队的技术交流,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我国3D电影的水平。
  国产3D半数为动画片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在院线上映的228部国产电影中共有28部是3D版本。其中动漫11部、动作片9部、惊悚片4部、爱情片2部、其他题材2部,各类型电影都搭上了3D这趟顺风车。一项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只有不到两成的用户愿为国产3D电影买单,超八成用户认为国产3D电影的技术水平还偏低。
  虽然3D已成为市场上的一大销售法宝,不少年轻消费者也热衷于3D电影。片方为吸引观众,便纷纷推出3D制式。但有不少电影在设定上2D模式就已经能够满足消费者,推出3D对观影效果并没有太多提升。况且3D电影票价较高,有时也会让消费者“望而生畏”。
  总的来说,看电影确实是娱乐放松的好方式。但看电影也不必什么都看3D,有些类型也不一定非要3D才好。反过来说,国产的3D电影之所以进步缓慢,就是因为片方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了3D电影的观影效果。所以人们才对国产3D电影信心不足。此外,国产电影也需要扩大一些涉足较少的题材类型,用创新吸引来更多的人们。在此我们也希望国产电影能够进步的更快!

专业调查,就用51调查网

免费使用